一、苦难身世 过番少年

革命洪流逐逝波,致公一老导先河。忠诚爱国输财策,勋业长留史乘歌。

1988 年 4 月,为纪念著名的爱国侨领司徒美堂先生诞辰 120 周年,全国侨联主席张国基用饱含着热情的笔,写下了这首为广大海外华侨传颂一时的诗篇。它高度地概括了司徒美堂追求进步、热爱祖国的人生旅程,同时也寄托着后人对这位侨领的无限崇敬和哀思。

司徒美堂原名羡意,字基赞,广东开平县人。1868 年 4 月 3 日,他出生在一个破产的农民家庭。在他出生后不久,他的父亲就在贫病交加之中离开了人世。家境的贫寒,幼年的丧父,使童年时代的司徒美堂,就饱尝了生活的艰难与凄苦。

在母亲含辛茹苦的养育下,司徒美堂慢慢地长大了。为了能使他像别的孩子一样,进私塾读书,母亲起早摸黑,昼夜操劳。正是在母亲的一手操持下,司徒美堂在乡里的私塾里读了四年。尽管当时在私塾里学的都是些“子曰”、“诗云”一类的老课本,幼年的司徒美堂对此不甚了了,但他一生的文化基础,却正奠定于这一时期。

10 岁那年,他不得不搁下心爱的课本,去新会县县城的一家小作坊当学徒。由于年少体弱,他时常受到县城内一些恶少的欺凌。为了自卫强身,洗刷凌辱,他毅然拜师习武,苦练武功。日久天长的勤学苦练,终于使他练就了一身的好拳脚。

在新会县城的这家小作坊里,司徒美堂跟师傅学做木工活计。作为一名学徒,他不仅要伺候师傅,而且还要照顾师傅一家老小的生活。他的这位师傅为人刻薄,徒弟稍有不慎,就要遭到责骂,甚至体罚。短短几年的学徒生活,在司徒美堂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许多创伤。他后来曾回忆说:“我的师傅非常严厉,生活变成了一种痛苦。终于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痛苦了。” 可是,对于一个家境贫寒的少年来讲,要免遭生活之苦,其出路又在哪里呢? 他苦苦地寻觅着,等待着⋯⋯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位去美国做工的华人回到了家乡。据这位乡邻介绍,美国是个好地方,当地华工都叫它“金山”。听到这里,年少的司徒美堂也不免怦然心动,于是暗下决心,准备去那里闯闯。

1880 年 3 月,年仅 12 岁的司徒美堂,从母亲手中接过告贷来的 50 块龙洋,从家乡步行至香港,然后再由香港搭乘大火轮“加力”号,只身远渡重洋,去美国“碰碰运气”,争取干一番事业。这一去,他在美国竟前后生活了近 7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