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吴国穹窿隐居
吴国位于长江三角洲广袤的冲积平原。山并不多,却相对集中于吴地西部的太湖东岸。
这里河道纵横,湖泊密布,都能向西与太湖相通,向东汇入江海,农田非常平坦,一般都种植稻米,发展蚕桑,人民殷富,是个正在崛起的诸侯国。
约在公元前515年左右,孙武携带妻子鲍氏、小儿子孙明和仆人们,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新兴的吴国。
孙武等一行人来到吴国都城后,先找了家僻静的馆舍暂时住了下来。安顿好家人后,孙武就迫不急待地走进街市,想亲身感受一下吴国的国风、民风。
吴都城经过几代君王的经营,已初具规模。宫廷苑囿,前朝后市,府宅民居,鳞次栉比,店肆兴旺,货物充足,街市整洁,民风纯朴。
这里既有北方的纯朴,又有南方的清秀,让孙武和自己的家人倍感亲切和舒适。唯一的不足,就是语音不通,吴语难懂。
接下来的几天,孙武带着仆人,每天进出馆舍,格外忙碌。为便于语言的沟通,孙武找来了一个热心的当地人,作为自己的“翻译”。
在这个翻译的帮助下,孙武逐渐熟悉了吴地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历史文化及政治动态。
孙武很清楚,要想在吴国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必须全面了解和熟悉吴国的国情、民情、军情等各方面的情况。
年轻人学东西快,口音改得也快。有热心翻译的帮助下,孙武很快就听懂了吴地方言,不长时间,孙武已能够用吴地方言和当地百姓交谈了。
语言通了就一通百通,感情交流也更方便了。一个月后,孙武已经基本适应了吴地的生活环境,和吴地的黎民百姓一样装束、一样口音、一样习惯,很快融入了吴国的社会生活,乍看上去,已与当地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在吴国都城住了一段时间,孙武感觉在这里住得还适应,因此就有了长久居住的打算。要长久居住,就得选择一个安家的地方了,孙武想在郊外找一处地方安顿下来。
孙武又找到本地通翻译,让他帮忙找地方,在那个翻译的指引下,孙武来到了位于吴都西南的穹窿山。
孙武发现穹窿山的东岭有一条深坞,地势平缓宽阔,坞中古树翠竹,荫天蔽日,山泉淙淙,终年不绝。并且山坞背峰向阳,气候冬暖夏凉,非常适宜居住和种植稻麦瓜果菜蔬。
这里平日里除了鸟雀和鸣之外,清静得没有一点儿人间喧哗,是个读书隐居的好地方。
选择在此隐居,一边躬耕自作,研究兵学,一边观察吴国的政治动向,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几天后,孙武就带领妻儿家人,来到穹窿山中的这条山坞,在附近乡民的支持和帮助下盖起了几间茅舍,四周围以筚篱,同时置备了一些农耕工具和生活用品,栖居下来。后来,当地人将这个山坞取名为茅蓬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