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海军“重庆号”巡洋舰起义

1949 年 2 月 25 日,国民党海军巡洋舰“重庆号”,在爱国青年王颐桢等人组成的“士兵解放委员会”领导和舰长邓兆祥支持下,在上海吴淞口宣布起义,并于次日驶向解放区烟台港口。

“重庆号”轻型巡洋舰,是当时国民党海军中最大的一艘军舰,排水量5270 吨,官兵 574 人。该舰系英国政府 1948 年 5 月交给国民党政府使用的,

8 月回国,10 月到葫芦岛参加内战,11 月回上海维修。 “重庆号”起义前,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胜利结束,人民解

放军正准备渡江,国民党统治区人民革命斗争风起云涌,国民党反动统治开始总崩溃。“重庆号”官兵绝大多数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学生,在英国受训后于 1948 年 8 月接舰归国。舰上官兵因不满国民党政府依附帝国主义推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纷纷考虑另谋出路。

在这种形势下,舰上的进步官兵和中共地下党员开始进行秘密串连,酝酿起义。当然,在这样一艘大型现代化军舰上举行群众性武装起义,组织工作必须做得十分严密。

最初的秘密串连,始于 1949 年 1 月前后。

开始,舰上的进步官兵、中共地下党员,在同乡、同学和好友中交谈思想,寻找同志,由一二人、二三人个别串连,到三五人不等的小组互相联络而结合,逐渐形成了两个秘密策划起义的组织:一个是王颐桢、毕重远(中共党员)等组成的“士兵解放委员会”,共发展成员 27 人;一个是曾祥福、

莫香传等组成的秘密组织,共发展成员 16 人。

在酝酿起义过程中,这两个组织的个别成员发生了联系。但相互间不敢轻信对方,两个组织仍分别按照各自的计划进行活动。

中共上海局得悉这些情况后,也通过各种渠道对该舰一些人员进行了争取工作。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对这艘从英国归来的军舰颇有戒心,已采取各种组织上的“整饬”措施,但尚未全部贯彻。

1949 年 1 月,国民党军在淮海战场惨遭失败后,蒋介石为确保长江以南半壁河山,准备将“重庆号”调防长江,以配合江阴要塞防守长江下游,以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这种情况,促使舰上的起义骨干决心加速行动。 2 月 25 日凌晨 1 时 30 分,“士兵解放委员会”成员首先切断无线电和

电话电源,同时将甲板上的哨兵及司令走廊上的值更士兵诱至雷达室缴枪拘禁。

起义行动按计划紧张秘密地进行。担任警戒的人员立即进入规定的岗位;行动组的人员拘禁了全部军官。

曾祥福等组成的另一起义组织和其他进步官兵也相继参加了各项起义活动。

舰长邓兆祥事先并不知道下属官兵在酝酿起义,但他有一定的进步思想基础,在“士兵解放委员会”宣布起义后,便毅然参加,亲自下令开航,指挥航行,率舰起义。

5 时 45 分,“重庆号”从吴淞口起锚向解放区驶去。

26 日晨 7 时许,“重庆号”驶抵解放区烟台港口,受到人民解放军、当地人民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重庆号”起义成功,在国民党内部引起强烈反响,给濒临灭亡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以沉重打击。蒋介石不得不于 4 月 11 日下令,斥责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事先疏于防范”,“着即撤职留任,以示惩儆而察后效”。事实上, 无论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怎样“防范”,也阻止不了接连而来的起义行动。

“重庆号”官兵起义后,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于 3 月 24 日致电祝贺和勉励。起义官兵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便被分配到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院校任职,成为人民海军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