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故事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性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1948 年秋冬,辽沈战役的胜利结束,以及其他战场的胜利,国民党军队大量被歼,全国军事形势发生了新的转折。面临东北、华北人民解放军联合打击威胁的国民党军华北“剿匪”总部傅作义集团,犹如惊弓之鸟,十分恐慌。

由于美、蒋、傅三方存在矛盾斗争,对华北究竟是撤退还是固守,是南撤过长江还是西窜至绥远,敌人处于举棋不定的十字路口。11 月 4 日,蒋介石电召傅作义到南京商谈对策。

蒋介石鉴于南线兵力薄弱,长江防御缺少兵力,想让傅作义集团南撤, 但又担心主动放弃平津,解放军会随势南进,更无力抵抗,因此又想让傅部继续在华北作战,拖住东北、华北解放军,是撤是守,犹豫不决。

在南京蒋介石官邸的小会议室里,蒋介石接见了傅作义。蒋急不可待地对傅作义说:“宜生啊,东北失陷,华北吃紧,你对华北的战局,有何打算?”

傅作义的脑子急剧地转动,他深知自己不是蒋的人,在对蒋的想法不清楚的情况下,说话必须格外小心。故把这个难以说清的“球”又推了回去: “宜生资浅才疏,又居一方,很难估计全局。委员长雄才大略,全局在胸, 宜生愿听委员长明示。”

“我意十分明确,撤退华北,防守江南。命你为东南行政长官,率部撤至江南,加强长江防线。”蒋介石的口气十分坚定。

傅作义深知蒋介石的本性,担心南撤后其嫡系部队会被蒋介石吞并,因此不愿南撤,他的基本想法是暂守平津,扩充实力,不得已时率领自己的部队退回绥远老家;是撤是守,他也难下决心。但他判断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后,需经 3 个月至半年的休整,也就是要到 1949 年春季才能入关作战。可

以利用这段时间,扩充 50 万兵力,加强平津防御。

想到这里,傅作义谨慎地说到:“委员长,东北失陷,对华北十分不利, 但依我个人拙见,华北的战局,还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悲观,我自信还有扭转华北危机的办法。南撤方案,非到万不得已时不宜实施。因为坚守华北是全局,退守东南是偏安,历史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蒋介石听了傅作义的意见后,其说法与自己也想固守华北的打算不谋而合。经过磋商,遂拟定利用美援和华北的人力、物力扩充军队,采取暂守平津、保住塘沽海港,以观时局变化的方针。

傅作义于 11 月中下旬收缩兵力,调整部署,先后撤出山诲关、承德、保

定等地,将其所辖 4 个兵团 12 个军 42 个师(旅)共 50 余万人,部署在以北

平、天津为中心,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 500 公里的铁路沿线。其中,

以蒋系的 3 个兵团 8 个军共 25 个师防守北平及其以东廊坊、天津、塘沽、唐

山一线;以傅系的 1 个兵团 4 个军共 17 个师(旅)防守北平及其以西怀来、宣化、张家口、张北一线,企图在局势不利时由海上南撤或西退绥远,或各奔西东。

为了就地歼灭傅作义集团,加速国民党统治的总崩溃,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决定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联合举行平津战役。因此,早

在辽沈战役临近结束时,即 1948 年 11 月 29 日和 31 日就指示东北野战军一

部组成先遣兵团,由第 2 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参谋长黄志勇率领先行入关,

进至河北省遵化、蓟县地区待机外,主力在沈阳、营口作战结束后,休整 1 个月左右,即开始入关,协同华北军区主力歼灭傅作义集团,夺取平津等地, 完成东北与华北的统一。

辽沈战役结束和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于 11 月 6 日发起淮海战役后,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分析判断,在淮海战役即将进入高潮之时,蒋介石为解国民党军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刘峙集团之围,很可能置华北于不顾, 而将华北蒋系 3 个兵团 8 个军共 25 个师迅速南撤,以确保其长江防线的稳固。为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必须提前发起平津战役,将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华北加以歼灭。

  1. 月中旬,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的淮海战役,已将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刘峙集团分割,其黄伯韬兵团即将被歼。随着淮海战役的胜利发展,中央军委判断位于平津地区的蒋系部队南撤的可能性增大,一旦蒋系部队南撤,傅系部队亦必将西逃。中央军委认为,如果国民党蒋介石采取撤退方针,人民解放军虽可不战而得平津等大城市,但国民党军加强了长江防线, 对人民解放军尔后实施渡江作战将十分不利。为此,必须下决心抑留蒋、傅两部于华北,但抑留蒋、傅两部于华北,仅以华北人民解放军是无法完成的。据此,中央军委于 11 月 17 日明确提出抑留并歼灭傅作义集团于华北地区的作战方针,决定提前调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以防止国民党军南撤。18 日, 中央军委命令东北野战军立即结束休整,以最快速度隐蔽入关,突然包围唐山、塘沽、天津三处敌人,隔断敌人海上南撤的通路,会同华北军区部队举行平津战役,就地歼灭傅作义集团。同时,指示新华社、广播电台多发东北野战军在东北地区祝捷、庆功、练兵、开会的消息,造成东北人民解放军正在休整的假象,以麻痹敌人。

人民解放军遂行平津战役的部队,有东北野战军 12 个军、1 个铁道纵队和特种兵共 55 个师 80 余万人;华北军区第 2、第 3 两个兵团等部 13 万余人,

连同西北野战军第 8 纵队和东北、华北军区能参战的地方部队,总兵力 100 万余人。为使平津战役能够顺利进行,中央军委规定,整个战役在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入关之前,由中央军委统一指挥。林、罗、刘入关后,即由林、罗、刘统一指挥。1949 年 1 月 10 日, 又决定以林彪、罗荣桓和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组成中共平津总前线委员会,林彪为书记,统一领导北平、天津、张家口、唐山地区的作战和接管等一切工作。

1948 年 11 月 23 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开始由锦州、营口、沈阳等地隐蔽入关,向北平、天津、唐山、塘沽地区开进。为实现抓住傅系部队、拖住蒋系部队,掩护东北野战军入关的第一步作战计划,中央军委确定华北军区部队首先从西线发起攻击,在平绥线拉开平津战役的帷幕。29 日,平津战役开始,人民解放军采取“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作战方针,完成对傅作义集团的分割包围,切断其南撤西逃的道路。华北军区第 3 兵团首先向张家

口国民党军发起攻击,至 12 月 2 日,对张家口形成包围态势。

平绥线是傅作义西逃绥远的唯一通道,张家口又是其重要军事基地。华北军区部队这一突然的进攻,切中傅作义的要害。但此时傅作义仍错误地判断东北野战军主力暂时尚不能入关,华北军区部队对张家口的进攻是一次局

部行动,因此决心先击破华北军区部队的进攻,然后以逸待劳,对付东北野战军。遂令其丰台的第 35 军(欠 1 个师)、怀来的第 104 军第 258 师向张家

口驰援;令昌平的第 104 军主力移至怀来,驻涿县的第 16 军移至南口、昌平, 以确保北平与张家口的交通。至此,傅作义主力被人民解放军吸引到昌平至张家口一线。

中央军委鉴于吸引傅作义主力西移的目的已经达成,即令华北军区第 3 兵团严密包围张家口地区之敌,确实切断张家口与宣化间敌军的联系,不使张家口敌人向东或宣化敌人向张家口突围;令华北军区第 2 兵团由易县、紫荆关向涿鹿、下花园急进,切断怀来、宣化间敌军的联系;令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由蓟县向怀来、南口急进,包围怀来、南口之敌,隔断北平与怀来敌军的联系。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在行进途中于 12 月 5

日攻克密云,歼敌第 13 军 1 个师,尔后继续南进,准备攻歼康庄地区之敌。

华北军区第 2 兵团于 6 日到达涿鹿以南地区待机。

傅作义得知密云失守,又发现东北野战军入关,急令第 35 军星夜撤回北

平;令第 104 军主力和第 16 军由怀来、南口向西接应;并调天津附近地区 8

个师加强北平防务。第 35 军东进时,于 12 月 8 日被华北军区第 2 兵团包围在新保安;向西接应的敌军主力也被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在追击和堵击中歼灭。与此同时,华北军区第 3 兵团解放宣化,并完成对张家口的包围。在此

期间,东北野战军主力第 1 梯队 6 个军,到达河北省蓟县、玉田、丰润地区。这时,人民解放军虽已切断傅作义集团西窜绥远的道路,但尚未切断其

南逃通路。12 月 11 日,中央军委、毛泽东下达平津战役作战方针,指示平津前线领导人,目前唯一的或主要的是怕傅作义率部从海上逃跑,为了不使蒋介石、傅作义定下迅速放弃平津向南逃跑的决心,在目前两星期内,对新保安、张家口之敌采取“围而不打”的原则;对北平、天津等地只作战略包围,形成“隔而不围”的战略态势,不作战役包围,以待整个部署完成后, 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次序各个歼灭之。同时,指示淮海前线在歼灭黄维兵团后,对杜聿明集团“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以稳住敌人。还令山东军区集中若干兵力控制济南以北一段黄河,并在胶济线上预作准备,以防傅作义集团沿津浦路经济南向青岛逃跑。根据上述指示,华北军区第 2、第 3 兵团加紧包围张家口、新保安敌军;东北野战军主力加速向平津地区前进。至 12 月 20 日,将傅作义集团分割包围于张家口、新保安、北平、

天津、塘沽等地,并歼其 2 个军部 6 个师,完全封闭其西逃南撤的道路,达到了抓住傅系,拖住蒋系,掩护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的预定目的。

至此,傅作义集团被解放军分割包围于新保安、张家口、北平、天津和塘沽地区,使北平敌军陷入绝境。傅作义在抗日战争时期主张抗日,并和共产党有过友好往来。虽在内战中执行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共政策,但随着国民党军的不断失败,逐步对国民党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失去信心。因此从 11 月开始,经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和民主人士的争取工作,他几次表示愿意和平解决平津问题,但实际上却仍动摇于和、战之间。平津前线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一面同傅作义的代表继续谈判,争取和平解决北平;一面加强军事攻势,以增强和平解决的可能性。据此,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决定采取先取两头、后取中间的部署,先打新保安和塘沽两点。

  1. 月 21 日,华北军区第 2 兵团发起新保安战役,当日扫清外围据点。

22 日晨开始攻城,经 10 小时激战,至 17 时全歼傅作义主力第 35 军军部及

两个师。敌第 35 军被歼后,张家口国民党军于 23 日拂晓仓惶向北突围,企

图逃向归绥。华北军区第 3 兵团及东北野战军第 41 军等部,冒风雪严寒,展

开堵击和追击,当晚解放张家口。至 24 日,在张家口东北地区全歼逃跑的国

民党军第 11 兵团部、第 105 军等部共 7 个师(旅)5.4 万人,仅兵团司令官孙兰峰率少数骑兵逃跑。

在津、塘方向,前线指挥员根据塘沽东面靠海,其它三面为河流、盐田地带,不便部队运动和展开,无法对敌形成包围,以及北平、天津国民党军有突围可能的情况,建议以少数兵力监视塘沽,集中兵力先打天津。12 月 29

日,中央军委批准先打天津的计划。东北野战军领导人决定集中 5 个军 22

个师共 34 万人,以绝对优势兵力和兵器夺取天津。1949 年 1 月 2 日至 13 日, 各攻击部队基本肃清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