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惜生灵的老人

1. 地下党员的传奇经历

赵裕民,1918 年3 月18 日生,河北人,曾就职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直至离休。

赵裕民的奶奶就是中共的创始人李大钊的姑姑,因为这个缘故,他很早就接触到了革命思想。十四岁时,由于生活所迫,他到东北去学徒, 并在那里参加了革命,从事地下工作。

抗战时期,赵裕民在一次执行送情报的任务时,遇到日本军队的盘查。当时他化装成过路的小商贩,以做生意的名义过哨岗。但是日军的哨兵还是把他带进了岗楼,一顿拳打脚踢加以盘问。为避免搜身,赵裕民忽然捂着肚子倒在地上,装着痛苦不堪的样子,要求去厕所。日本兵相信了,在茅厕里,他将随身携带的情报藏在了顶梁上。在之后的盘问中,

日本兵没有发现破绽。到了晚上,对他的看守也渐渐放松。最后趁着夜色, 他终于逃脱监控,返回到厕所,拿回了情报,最终完成任务。

1945 年,抗日战争结束后,赵裕民被派遣赴哈尔滨,以商人的身份做掩护从事商贸工作,收购野货换取小米、布匹等,然后通过地下渠道将这些物资源源不断地补充输送给中共的前线战斗部队。

1948 年,辽沈战役结束,中共取得了胜利,赵裕民参与了接收沈阳的工作,首先要稳定和恢复社会秩序,当时的沈阳,有很多大烟馆,赵裕民主管禁烟工作。为了表达完成工作的决心,他自己先戒掉了香烟。从那时候起,赵裕民一生没有再抽过一口烟。

1952 年,新中国的对外贸易部成立,赵裕民从东北调至北京,继续从事经济工作。

2. 没有错误绝不认错的“硬汉”

1957 年,中国社会开始反右,一部分人被划为政治右派,要求被批判, 称为“反右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赵裕民被划为右派。

当时,一位同事写了篇针砭时局的文章请赵裕民过目修改,赵裕民看过后没有声张,怕对这位同事不利,就放在抽屉里。第二天在开大会时, 这位同事抵抗不住内心的压力,主动承认自己写了一篇内容不适宜的文章,当问到这篇文章在哪里时,他说送给赵裕民过目修改了。因为“私藏” 这样一篇文章,赵裕民被打成右派。从此后,就被迫离开了北京,下放到黑龙江的土畜产进出口公司。

若干年后,儿女们曾经问过父亲,你恨不恨那位同事?赵裕民说, 我不恨他,在那个时候,人人自危,人人也要自保,他做出那样的举动,

也是迫不得已。又问他,那你为什么不举报他,被他连累成那样, 冤不冤枉?赵裕民说,我不会出卖他,举报他。我也不认为自己有任何错误。不是我的错误,我绝对不会承认!

在随后而至的“文化大革命” 中,作为右派,赵裕民再次被批斗,右派的身份让他吃了很多苦头。有一次组织了好几千人的大会要揪斗他,赵裕民的女儿当时只有十六七岁,听到外面嘈杂的人群声和此起彼伏的脚步声非常惊恐,父亲赵裕民却一边吃饭一边镇定地对女儿说:“有什么可怕的,不要怕!再大的事也要先把饭吃完!”

之后赵裕民被下放到黑龙江大庆市杜尔伯特蒙族自治县的饲养场去改造。东北的冬天冰天雪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赵裕民每天骑马几百里路寻找水草、放牛、放马、放鹿,条件十分艰苦。

到了夏天,草原上又是蚊虫成群,常常打开窗门,就劈头盖脸朝人扑下来。

由于体力劳动过重,饮食又匮乏,赵裕民开始生病,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不仅没有医疗条件,连照顾的人也没有,还要持续不断地完成各种繁重的劳动任务,平时还要被关押,关押的时候也没有人送饭。为了活命,他就偷着喝牛棚中刚挤出的牛奶充饥。被要求劳动改造时,就尽可能地多动多干,活动身体,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锻炼。就这样,赵裕民的身体竟然不治而愈,奇迹般地康复了。

47

赵裕民年轻时

由于生性比较耿直,在东北整整待了二十年,赵裕民从没有违心承认自己没有犯过的错误。虽然是政治成分不好的右派,但当地的农牧民很喜欢他。平时,赵裕民自己每个月省吃俭用,省下有限的收入,接济更为贫穷的农牧民。十里八村的乡亲们,只要提起那个“老右派”,都会竖起大拇指,称一句“大善人”。三四十年后,当年的老乡还没有忘记赵裕民,专门到北京来看望他。

1978 年,中国政治发生了变化,赵裕民回到了北京,恢复工作。1983 年,赵裕民离休。

离休后他开始爬山,为了锻炼身体,从西城的二里沟到海淀的香山, 单程二十多公里,每天都准时坐首班公交车出发,开始一天的锻炼。随身带几个桶,到了香山的八大处,那里有泉水,装几桶,背回家。

这个习惯从退休一直坚持到九十四岁。

3. 怜惜生灵的老人

赵裕民居住的小区里,出现了一群被主人遗弃无人认领的鸽子,鸽子们没有吃的。

老人怜惜这些生灵,每天都会带着各种食物和水,一日三次地去喂它们。鸽子们也爱干净,喂食前老人都要把鸽子吃食的地面打扫干净。准备的鸽食也不是随随便便的剩饭,而是专门买的玉米粒,还用各种杂粮面粉自己蒸的馒头,然后把馒头仔仔细细地切成规整的小块带去。

给鸽子喂食时,不是随地撒一堆就走,而是有目标地投喂,放多少玉米粒,放多少馒头块,都搭配好。

老人是特别节俭珍惜粮食的人,看到有人把咬了一两口的馒头、面包扔进垃圾桶,就捡回来洗洗弄干净再喂给鸽子,他说,这些粮食在以前吃不饱肚子的日子不知道能养活多少人,浪费很可耻。

由于老人的精心喂养,鸽群越来越大。喂得久了,赵裕民老人渐渐对每一只鸽子的习性都了如指掌。这个鸽子爱吃玉米粒,那个爱吃馒头; 这个吃得不多,是生病了,要给它准备点病号饭,那个吃得多,很精神, 老人都心中有数。

时间长了,鸽子们也和他心有灵犀。有一次赵裕民生病很久没来, 从医院回来后,再次来到喂鸽子的地方。天空中空空荡荡,没有一只鸽子的身影。有人说,鸽子是不是都走了,不会来了?老人却肯定地说, 不会的,我招招手,它们就来了。

老人找个椅子坐下,慢悠悠地朝天空摆了摆手,没过一会儿,那群鸽子真的就出现在了小区的上空。

4. 见不得别人受苦

近百岁的老人平时见不得别人受苦,有一次和孙女去超市购物,在回来的路上,看见一位流浪者倒在地上浑身发抖。老人说,这个人肯定是病了,受冻了,让孙女赶紧回家拿床棉被给他。孙女说,这个人咱们也不知道是好人还是坏人,咱们还是别管了,赶紧回家吧。老人说,不管好人坏人,现在他病了,有难处了,我们都得帮他,赶紧给他拿被子。老人带着孙女回家后又跟孙女说,这个人应该也很饿,除了被子,再带点吃的过去吧。

48

九十三岁 香山登顶

老人对河北老家的亲戚们也很挂念,自己在北京,对家族中的子弟们,从上学到成家立业,能帮忙的都会尽力帮忙。

有时候他会很想念家乡的草木,但年岁大了,不方便出行了, 只能偶尔听晚辈们讲一讲故乡的事情。

2017 年2 月,这位善良一生的老人安然离世。

49

赵裕民与女儿(左),孙女(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