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就这样过了一百年
很感谢有这样一本书,把这些百年人生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 所有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都在流水一样的阅读中映现在我们的面前,不同的人生角度,不同的时空因缘,不同的命运,让我们有所领悟。
人生,无论在什么阵营里,有着什么样的经历、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出身,需要经历的,一样都不会少。 这是这本书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的真相。
虽然如此简单,但还是要通过这些文字,帮助我们追忆这些活过一百年的老人们的风雨历程,然后,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得出这样一个简单而深刻的结论。
人生就是经历和回忆。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即使是百年烟云,也一样会随风而去。 很庆幸的是,这些文字、史料、采访都非常客观,很少用形容词,文体都很朴实,一点点地按照时间记录了
百年的个人琐事,还有家国大事和我们久违了的情怀。
越是朴素的越是会打动人,被打动是因为我们对生命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无关是非,无关爱憎,仅仅是生命本身而已,这种体悟让我们终于有一个机会超然物外去看待我们整个的人生和世界。
无论是一百年,还是五十年,属于你的,一定会来;不属于你的, 一定不会来;需要你去面对和承受的,一定会出现在你的生命里。已经发生的历史,我们谁都无法改变,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这些百年风雨中看到勇气和担当,看到豁达的人生态度,看到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 看到乐善好施的生命品质。金钱、地位乃至聪明都无法给我们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帮助我们好好地走过漫长人生道路的是人性中的善良和坚强,帮助我们毅然面对苦难命运的也是这些。
一百年,有很多故事可以倾听,有很多的话值得揣摩和追忆。在采访中,有的苦难被老人刻意屏蔽掉了,已经过了半个多世纪,依然无法原谅和释怀,不愿意提及;也有的通过特殊的方式获得了释放。一位老兵, 临近百岁,得到了迟到的公正,然后激动了三天三夜,一直情绪激动亢奋, 不得不送进了医院。
人生有很多起伏,今天人上人,来日阶下囚。在一百年的生命戏剧里, 这些台上台下的故事我们每个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里有最普通的中国底层的劳动妇女走过的百岁人生,也有参与和亲历了国家大事的百岁老人,有清末出生的,也有民国出生的,有的到了百岁还身体健康,有的已经意识模糊,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这些走过百年岁月的人,内心都非常善良,非常勇敢,很少抱怨,更多的是克服困难。
长寿,大家都很向往,但是,怎么活过这一百年,也不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不能改变的,勤奋地改变可以改变的。
长寿,要面对更多的困苦,经历更多别人无法经历的艰辛,所有至爱的亲人都在自己之前离去的至深的创伤,还要经受更多的来自躯体上的病痛折磨。从这个角度讲,长寿,可能也不是一件好事,但也不是一件坏事。
长寿,是一件很现实的事。它在精神上的意义可能会大于比别人多活了一些年的物质意义,因为,读过这些老人所经历的苦难,对照一下自己,他们走过来的一百年,令我们所有经历的痛苦、悲伤、所谓的不公正的待遇,所有我们认为不幸的遭遇,全都不值一提。
在他们的人生面前,我们没有理由消极,没有理由怯弱和退缩,会让我们因为过去的放弃和崩溃而羞愧不已。
书里的这些文字和老人们的人生一样现实和朴素,很客观的描述,没有多余的主观情绪,反而更让我们读到了文字背后内心的波澜,历史的波澜、每个人在历史中的渺小和必然。 感性的认知,理性的表达,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超越感性和理性的机会,去体悟整个人生“幻有”的事实。
我们会发现,这些本来似乎毫无关联的人物,在一个历史空间肯定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仅仅这一点,就足够了。
这本书的内容翔实,记叙准确,人物、时间、职务完全尊重当事人的口述和记录,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可供查询的民间记忆。 这本书,还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人生的旅途,无论我们走多远、走多久, 遇到多少人和事,其实都有机会保持一颗年少的心。
让我们活着,无所畏惧。
感谢众多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完成了这些珍贵的百年纪录。
感谢学诚法师,当年他嘱咐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要去帮助和关怀那些百岁老人,记录下他们的生命历程,出版成书。
成蹊于2018 年1 月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