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文主义时期

Jac. 伯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Die Kultur der Renaissance in Italien),1860 年德文版,1919 年德文第十二版。

Mor.卡里尔《宗教改革时期的哲学世界观》(Die Philosophische Weltans chauung der Reformationszeit),1887 年莱比锡德文第二版。

A.斯托克尔《中世纪哲学史》(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des Mittelalters),卷三,1866 年美因茨德文版。

C.菲奥雷提罗《十五世纪文艺复兴》(Il risorgimentofilosofico nel quattrocento),1885 年,尼阿泊尔,意大利文版。

A.里克尔《文艺复兴时期皙学》(Die Philosophie der Renaissance), 1925 年慕尼黑德文版。

W.狄尔泰《十五、十六世纪对人的理解和分析》(Auffassung und Analyse des Menschen im 15.und l6.Jahrh.)和《十七世纪人文科学的自然体系》

(Das naturliche System der Geisteswisenschaften im 17.Jahrhundert), 全集第二卷。

欧洲的人性在精神文明发展中的连续性没有一个地方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显著地表现出来。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对整体的彻底改组的需求,不仅在精神生活中而且在整个社会状态中也许也没有一个时代像当时那样使人感觉生气蓬勃,丰富多彩,热情洋溢。没有一个时代像当时那样经历过如此众多、如此大胆,如此雄心勃勃的改革和图新。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而不让自己受骗,此欺骗或来自怪诞的自我意识,或来自当时文学中流行的幼稚的浮夸;那么表现得十分明显的是,整个多种形式的活动都在古代和中世纪传统的范围内进行着,并带着朦胧的渴望力图达到一种臆测的而不是具有清楚概念的目标。只有到了十七世纪,这种变化过程才酝酿成熟,此种激荡不定的思想的混杂状态(Gedankenmas-sen)才得以澄清。

此种运动的根本发酵剂是由中世纪所继承而又已经在瓦解过程中的哲学与在十五世纪已开始为人所知晓的希腊哲学家原著之间的矛盾。一股新的文化潮流,从拜占庭流经佛罗伦萨和罗马,曾一度改变西方思想以往的流向。在此情况下,人文主义的文艺复 302 兴即所谓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复活,表现为中世纪所呈现的、强大有力的[对古代文化的]同化过程的继续和完成;如果此过程从相反方向探索古代思想的发展,那么此时它就达到了它的终点, 因为今天可能得到的所有古代希腊原始文献在那时已基本上为人知晓了。

希腊原著之被人知晓,人文室义文化之被传播,导致了反经院哲学的运动的兴起,最早在意大利,后来在德国、法国和英国。关于内容,此种反抗运动反对中世纪对希腊形而上学的解释;关于方法,反对从假定的概念出发作出的武断推论;关于形式,反对僧侣拉丁文的死板无味:由于对古代思想的美妙描述,由于热爱生活的民族的精神焕发、形象鲜明,由于有高度艺术修养的时代的优雅和机智,此种反抗运动迅速地夺取了胜利。

但是此种反抗运动内部发生了分化。有柏拉图主义者,他们绝大多数最好称为新柏拉图主义者;有亚里士多德主义者,他们又分为不同派别,他们依据古代的这个或那个不同的诠释者而彼此猛烈地攻击。还有,更古老的希腊宇宙论学说也复苏了,伊奥尼亚学派学说和毕达哥拉斯学派学说复苏了;

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所持的自然观重新得势。怀疑主义以及通俗哲学的折衷主义又再生了。

此种人文主义运动或者对宗教漠不关心,或者甚至同公开的“异教”结盟向基督教教义宣战,与此同时,在教会生活内部,种种传统教义之间进行着同样激烈的论战。天主教教会在托马斯主义堡垒后边,在耶稣会会员领导下,筑起防御工事,越来越顽强地抵御着敌人在思想上的进攻。在新教教徒中,奥古斯丁是思想上的领袖——这是在中世纪已经表现出来的对抗性的继续。但是当新教教会将教义披上哲学外衣的时候,[从路德教派分离出来的] 新教改革派与奥古斯丁更靠拢了;在路德教会中,[由于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占优势的是倾向于亚里士多德体系的原始形式和斯多葛派的通俗哲学。然而除了这些思潮外,德国的神秘主义统一了所有繁茂分枝的传统(参阅第二十六节,5),在人民对于宗教的迫切需求中,保存了下来,为未来的哲学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它的生命力战胜了基督教教会,教会以其渊博的学识拼命要想扼杀它,但没有得逞。

在这些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孕育着的新生事物正是在中世纪顶峰时由邓斯·司各脱发动的那次运动的结局,即哲学与神学的分离。只要哲学越来越脱离神学,发展成为独立的、世俗的科学,那么人们就越来越认为哲学的特殊任务是认识自然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的各条战线即在此结论中会合起来。哲学必须是自然科学——这是当时时代的口号。

然而实现上述意图必然地在开始时只能在传统的思想方法中活动,而传统的种种思想方法中的共同因素是它们的世界观中的 303 人类中心主义的性质,此性质是将哲学当作人生观和人生艺术[必然的]发展结果。为此,文艺复兴时期各条战线的自然哲学在组织自己的问题时均以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为其出发点。在这方面所发生的思想上的革命,在已变化的文化形势的影响下,为重新形成整个世界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深深地煽起了形而上学的幻想;并从这观点出发,在乔尔达诺·布鲁诺和雅各布·波墨的学说中,这种形而上学幻想创造了它的为未来刻画的、典型的宇宙诗。

下述文献一般地论述古代替学的复兴:

L. 赫伦 《古典文学研究史》 ( Gcschichte der studien der KlassischenLitteratur,哥廷根,1797—1802 年,德文版)。

G.沃伊特《古希腊罗马时代的复兴》(Die Wiederbelebung des Klassi- schen Altertums,柏林 1880—1881 年,德文第二版)。

柏拉图主义主要基地在佛罗伦萨学园,为柯西莫·冯·梅狄奇所建立, 他的继承人又出色地坚持了下去。参阅 A.德拉·托尔《佛罗伦萨柏拉图学园史》(Storia dell’academia Platonica di Firenze),佛罗伦萨,1902 年意大利文版。促其成者是乔治·纪密斯特·普里索(1355—1450 年),他写过许多评注和简编,用希腊文写过一篇论文,论柏拉图学说和亚里士多德学说的分歧。参阅 Fr.舒尔策《G.G.普里索》(耶拿,1874 年)。他的有影响的学生是贝萨利昂(1403 年生于特拉布松,1472 年去世时是拉文纳罗马教会红衣主教)。贝萨利昂的主要论文《驳柏拉图诽谤者》( Adversus CalumniatoremPlatonis)1469 年在罗马问世。全集载入米涅文库(巴黎, 1866 年)。柏拉图流派中最重要的成员是玛西留·费其诺(他来自佛罗伦萨,

1433—1499 年),他是柏拉图、普罗提诺著作的译者,是《柏拉图神学》

(Theologia Platonica,佛罗伦萨,1482 年)的作者。后来还有弗兰西斯·帕特里齐(1519—1587 年),他在他的《一般哲学新论》(Nova de Universis Philosophia,弗拉拉,1591 年)一书中最完整地表述了此流派的自然哲学。

米兰多拉的约翰·比科(1463—1494 年)提供了与此类似的实例:新柏拉图主义溶合新毕达哥拉斯主义,以及许多近代的思想因素(关于对他的评论,见 A.利维,柏林 1908 年)。

提倡用原始资料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在意大利有特拉布松的乔治(1396— 1484 年),他的著作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比较》(Comparatio Platoniset Aristotelis,威尼斯,1523 年);还有西奥多勒斯·盖扎(死于 1478 年); 在荷兰和德国有鲁道夫·阿格里科拉(1442—1485 年);在法国有雅克·莱弗(费伯·斯塔布勒西斯,1455—1537 年)。

文艺复兴时期的亚里士多德主义者(除开教会—经院哲学流派以外)分为阿维罗依主义者和亚历山大主义者两个学派。帕多瓦大学是阿维罗依主义的主要基地,也是两派争论最激烈之区。

作为阿维罗依主义的代表人物要提一提的有尼科勒托·弗尼阿斯(死于1499 年),特别是波洛尼亚的亚历山大·阿基利尼(死于 1518 年,1545 年他的著作在成尼斯问世),还有,奥哥士廷洛·尼福(1473—1546 年),其主要著作有《沦智能与鬼神》(De Intellectu et Damonibus),《小著作》

(Opuscula,巴黎,1654 年),以及意大利那不勒斯人齐玛拉(死于 1532 年)。

属于亚力山大里亚学派的有威尼斯的厄莫劳·巴巴洛(1454—1493 年), 其著作有《亚里士多德后自然科学简编》(Compendium Scientie Naturalis ex Aristotele),威尼斯,1547 年。文艺复兴时期最主要的亚里士多德主义者是皮埃特罗洛·彭波那齐(1462 年生于曼图亚,1524 年死于波洛尼亚)。他的最重要的著作有:《论灵魂不朽》(De Immortalitate Animae,附载反对尼普斯的《防御所》一文)和《论命运和自由意志》;参阅 L.费里《彭波那齐心理学》(La psicologia di P.P.),1877 年罗马意大利文版;还有他的门徒加斯帕洛·康塔利尼(死于 1542 年),西蒙·波塔(死于 1555 年), 以及朱利叶斯·西泽·斯卡利格(1484—1558 年)。

在后期亚里士多德学派者中,杰科波·扎巴雷拉(1532—1589 年),安德烈斯·西萨平纳斯(1519—1603 年),塞扎雷·克里蒙尼尼(1552—1631 年)以及其他一些人在很大程度上似乎缓和了上述矛盾。

关于其他希腊哲学家的复活,要特别叙述的是下面一些人物:耶斯特·利普斯(1547—1606 年),其著作有《斯多葛哲学手稿》(Manuductio adStoicam Philosophiam,安特卫普,1604 年)以及其它作品;卡斯珀·肖帕,304 其著作有《斯多葛道德哲学基础》(Elmenta stoica Philosophiae moralis, 美因茨,1600 年)。此外还有:

D.森纳特(1572—1637 年),著作有《自然科学概要》(Epitome scien- tiae naturalis,维滕贝格,1618 年);塞巴斯蒂安·巴索,著作有《反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Philosophia Naturalis adversus Aristotelem, 日内瓦,1621 年),以及约翰尼斯·玛格尼纳斯,著作有《德谟克利特之复活》(Demo- critus Reviviscens,帕维亚,1646 年)。

克劳德·德·伯里加德在他的作品《比萨居民》(Cerculi Pisani,乌迪内,1643 年起)中表现出来他是伊奥尼亚自然哲学的复兴者。

皮埃尔·伽桑狄(1592—1655 年),著作有:《论伊壁鸠鲁的生平和学说》(De Vita Moribus et Doctrina Epicuri,莱顿,1647 年),《伊壁鸠鲁哲学体系》(Syntagma philosophiae E.,里昂,1649 年);参阅后面第 326 页至 327 页(德文版)。

伊曼纽尔·梅因兰纳斯(1601—1671 年),他的著作《哲学教程》

(CursusPhilosophicus,图卢兹,1652 年)捍卫了恩培多克勒学说。

以古代怀疑主义观点写作的有:米歇尔·德·蒙台涅(1533 年至 1592 年),著作有《论文集》(Essais),1580 年波尔多版,1865 年巴黎新版, 1870 年波尔多再版,参阅 E.霍夫曼《蒙台涅之疑》(Montaignes zweifel),

《逻各斯》,第十四卷,1926 年:弗朗索瓦·桑切斯(1562—1632 年,一个在土鲁斯教学的葡萄牙人),著作有《讨论不为人知的最高深的第一宇宙学》

(Trac- tatus de multum nobili et prima universali scientia quod nihil scitur),1518 年里昂版,参阅 L.格尔克拉斯《F.桑切斯》,1860 年,维也纳版;皮埃尔·夏隆(1541—1603 年),著作有《论智慧》(Dela Sagesse), 1601 年波尔多版;后有弗朗索瓦·德·拉莫特·莱瓦耶(1586—1672 年), 其著作有《五次对话》,(cinq Dialogues),1673 年蒙斯版;塞缪尔·索比埃尔(1615—1670 年),塞克斯都·恩披里珂的著作的译者;还有西蒙·福奇(1644—1696 年),《学园学派怀疑论史》(1690 年,巴黎版)的作者。

反对经院哲学最激烈的论战来自那些人本主义者,他们利用基于健康常识的罗马折衷主义的通俗哲学尽可能地披上风雅的外衣来反对经院哲学;表面上他们主要坚持西塞罗的立场,而事实上他们坚持的是塞涅卡和盖伦的主张。在这里还得提一提阿格里科拉和他的著作《论辩证法的发明》( De Inven-tione Dialectica,1480 年)。在他之前有旁伦修斯·瓦位(1408— 1457 年),著作有《反对亚里士多德论辩的辩证法》( Dialecticae disputationes contraAristoteleos),1499 年威尼斯版;还有卢多维戈·维韦斯(1492 年出生于巴伦西亚,1546 年死于布鲁日),著作有《论科学》

(DeDisciplinis), 1531 年布鲁日版,1555 年在巴塞尔出《全集》;参阅A.兰格在史密特的《教育学百科全书》(Encyclopadie der padagogik)第九卷中的文章;还有马里斯·尼佐里斯(1498—1576 年),著作有《哲学上的 真 原 理 和 真 理 论 》 ( Deveris prin- cipiis etveraratione philosophandi),1553 年帕尔马版;最后有皮埃尔·得·拉·拉美,又名皮特勒斯·拉马斯(1515—1572 年),著作有《论辩律则》(Institutiones Dialectica),巴黎版 1543 年;参阅 ch.沃丁顿的著作,1849 年和 1855 年巴黎版。

托马斯主义经院哲学的传统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大学里最顽强地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在其拥护者中最杰出的是弗朗兹·苏阿雷兹(来自格拉纳达,1548

—1617 年);《形而上学争论》(Disputationes Metaphysica),1605 年出版;《全集》,二十六卷,1856—1866 年,巴黎版;参阅 K.沃纳《苏阿雷兹与上世纪经院哲学家》(S. und die scholostik der letzten Jahrhundert, 1861 年,雷根斯堡德文版)和马休《弗朗兹·苏阿雷兹》(1921 年,巴黎版)。还须提一提的是科英布拉的耶稣会作家文集,即所谓的 Collegium Conembricense。

新教教会从一开始就与人丈主义运动有着较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德国,两者往往携手前进。参阅 K.哈根《德国宗教改革时期文学与宗教的关系》

(Deutschlands literarische und religiose Verhaltnisse im Reforma- tionszeitalter),三卷集,1868 年法兰克福德文版;E.特勒尔奇《近代基督新教与教会》( Protestuntisches Christentum und Kirche in der Neuzeit),《当代文化》杂志卷一,1906 年第 4 期。

在新教大学里介绍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主要是菲利普·梅兰克森。在布雷特施莱德和宾德塞尔所搜集的有关他的著作的版本中,卷十三和卷十六是他的哲学著作。其中首要的是论述逻辑(辩证法)和伦理学的教科书。参阅 A. 里克特《梅兰克森对哲学课的贡献》( M ’ s Verdienste um den philosophi-schen Unterricht),1870 年莱比锡德文版;K.哈特费尔德《德国导师梅兰克森》(M.als Praceptor Germantae),1870 年柏林德文版; E.特勒尔奇《格哈特和梅兰克森的理智和觉醒》(vernuftund Offenbarung bei Joh.Gerharp und Melanchthon),1891 年;W.狄尔泰《精神科学的自然体系》(Das naturliche System der Geisteswissenschaft),参阅前面第295 页;H.梅尔《哲学家梅兰克森》(M.als Philosoph),《哲学史文库》第十卷和第十一卷,又载《哲学的界限》,1909 年蒂宾根版;P.约阿希姆森

《公域》(Locicommunes),1926 年《路德年鉴》;P.彼得森《新教德国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中》(Geschichte der aristotelischen Philosophie im protestantischen Deutchland),1921 年:E.韦伯 1907 年出版的《德国新教的经院哲学》(Die philos Scholastik des deutschen prot.)和 1908 年出版的《新教的学院哲学对正统路德派教义学的影响》(Der Einfluβ der prot.Schulphilosophie auf die orthodox-lutherische Dogmatik)。

路德本人的立场同奥古斯丁主义的立场要接近得多,参阅 Ch.魏塞《路德基督学说》(Die Christologie Luthers),1852 年莱比锡德文版。加尔文的情况更是如此,只有兹温格利较友好地倾向于同时代的哲学,特别是意大利的新柏拉图主义。然而,这三位伟大的[宗教]改革家只有在神学领域里有其科学意义,在这里只不过作为十六世纪一般理智运动的基本因素提一提而已。参阅 K. 霍尔 《基督教发展史文集》 ( Ges , Aufsatze zur Kirchenge-schichte),第一卷《路德》(1923 年第三版)。也可参阅伯默尔《当前对路德的 305 研究》(或译《从现代研究的观点看路德》,Luther im Lichte der neueren Forschung,1918 年第五版)和 W.昆勒尔《兹温格利的精神世界》(Die Geisteswelt U.Zwinglis,1920 年)。

新教派亚里士多德主义碰到的敌手是层古劳·陶雷鲁斯(1547—1606 年),他是巴塞尔和阿尔特多夫的教授;著作有《哲学的胜利》(Philosophia Triumphus,1573 年巴塞尔版),《阿尔卑斯毁败记》(Alpes Casa,1597 年法兰克福版)。参阅 F.X.施密特—施瓦茨贝尔《德国第一位哲学家陶雷鲁斯》(N.T. ,Der erste deutschePhilosoph ,1864 年,埃尔兰根德文版) 以及前面所引 P.彼得森的著作;它的敌手还有苏塞纳斯主义①,此为锡耶纳的烈利奥·索齐尼(1525—1562 年)和他的侄子福斯托(1539—1604 年)所创立,参阅 A.福克《苏塞纳斯主义》(Der Sozinianismus,1847 年,基尔

① 此教派承认上帝存在和基督圣经,但否认基督的神性,否认三位一体,否认灵魂不朽,以理性解释人类原罪及救赎。——译者

德文版)和赫佐格在他的《神学百科全书》一书中的文章(第二版卷十四, 自第 377 页起);它的敌手特别存在于神秘主义的群众运动中。在此运动中最杰出的代表是安德烈亚斯·奥西安德(1498—1552 年),卡斯帕·施文克费尔德(1490—1561 年),塞巴斯蒂安·弗兰克(1500—1545 年;由齐格勒和勒曼出版的《奇谈怪论》[Paradoxa],1909 年耶拿版;参阅 K.哈根,所引著作卷三第五章;A.黑格勒尔《塞巴斯蒂安·弗兰克的思想和著作》[Geist und sch- riftbei S.Fr.], 1892 年),特别是瓦伦丁·韦格尔(1553—1588 年;《论幸福生活小册》[Libellus de vita beata],1606 年,《金柄》[Der guldne Griff], 1613 年,《论世界方位》[Vom Ort der Welt〕,1613 年,

《基督教教理问答》[Dialogus de Christianismo], 1614 年,Γνωθ δαυιον

②[《认识你自己》],1615 年;参阅 J.O.奥伯尔《瓦伦丁·韦格尔》,1864 年莱比锡版;还有 A.伊斯雷尔,1880 年)。

继库萨的尼古拉之后,自然哲学倾向更强烈地表现在查尔斯·布依勒(又名博维卢斯,1470—1553 年)身上,其著作有《论理智》(De Intellectu),

《论感觉》(De Sensibus),《论知识》(De Sapientia)(参阅 J.迪伯尔《一种体系的尝试——阐述查尔斯·布依勒哲学》[Versilch einer system. Darstellung der philos.des c.B.],1862 年维尔茨堡德文版);并表现在吉罗拉莫·卡尔丹(1501—1576 年)身上,其著作有《我的生平》(De Vite Pro-pria),《论事物多样化》(De Varietate Rerum),《论微妙》(De Substl-litate),《全集》(1663 年里昂版)。关于此事和后面所述参阅里克勒和西贝《十六、十七世纪著名物理学家的生平和学说》(Leben und Lehrmeinungen beruhmter Physiker im16.und 17.Jahrhundert),七册, 1819 年起,苏尔茨巴赫德文版。

意大利自然哲学家中最杰出的人物是乔尔达诺·布鲁诺,意大利坎佩尼亚的诺拉人,出生于 1548 年,在那不勒斯受教育。他参加了多米尼克教派, 遭到该派极度的不信任,因而出走,从此过着漂泊的生活。他路过罗马、上意大利,到达日内瓦、里昂、图卢兹,到巴黎和牛津讲学,然后又到马尔堡、维腾贝尔格和赫尔姆施泰特讲学,又访问过布拉格、法兰克福、苏黎世,最后在威尼斯遭遇不幸,由于被人出卖,落入宗教裁判所之手。他被转押到罗马,在那里住了几年监狱,由于他坚决拒绝收回[自己的主张]1600 年被烧死。他的一生漂泊不定,部分原因是由于他自己的性格造成的。他长着富于幻想的高做的翅膀,狂热追求新的真理,特别是哥白尼思想体系,他为此而不得不受苦受难,然而他豪情纵放,壮志凌云,目空一切,热衷于煽动,肆无忌惮。他的拉丁文著作(三卷集,1880—1891 年,那不勒斯版)有些涉及“鲁路斯艺术”(特别是《论图像、符号和观念的组合》[De imaginum signorum et idearumcompositione]),有些是教育诗或形而上学论文(《论单子、数目和形状》[De monade numero etfigura]《论至小的三个方面》[De triplici minimo]);意大利文著作(由 A.瓦格纳编辑,1829 年莱比锡版!新版由拉加尔德编辑,两卷集,1888—1890 年哥廷根版)有些是讽刺作品(《蜡台》[Il candelajo];《灰堆上的华筵》[La cena della cineri];《趾高气扬的野兽驱逐记》[Spaccio della bestia trionfante],库勒伯克译成德文,1890

② 希腊文原是苏格拉底的话,此处引用作为书名。——译者

年莱比锡版;《飞马的诡计》[Cabala del cavallo Pegaseo],另一些是他最完整的理论著述:《论原因、原则和太一》,(Dialoghi della causa principio ed uno),拉松译成德文,1872 年柏林版;《论英雄气概》(Degli eroici furori);《论无限、宇宙和诸世界》(Dell’infinito universo edei mondi)。(由金泰尔出版《论形而上学》,1907 年巴里版;《论道德》1910 年)。参阅巴塞洛米斯《乔尔达诺·布鲁诺》(1846 年及次年,巴黎版), D.伯尔恃《布鲁诺的生平和学说》(G·B·sua vita e sue dottrine,1889 年罗马版);Chr.西格瓦尔特在《小著作》中的文章,卷一(1889 年弗赖堡); H.布伦霍夫《布鲁诺的世界观和他的厄运》(G.B.s Welianschauung und Verhangnis,1882 年莱比锡版)。对于他的意大利文著作和拉丁文著作的评论,参阅 F.托科(1889 年佛罗伦萨版; 1891 年那不勒斯版)。w.狄尔泰《从古 代 泛 神 论 的 历 史 关 联 看 泛 神 沦 的 历 史 发 展 》 ( Der entwicklungsgeschichtliche Pantheismus nach seinem geschichtli-chen Zusammenhang mit dem alteren pantheistischen System,《文库》卷十二;

《文集》卷二)。v.斯潘姆帕纳托《布鲁诺的生平》(1921 年,墨西拿版) 和 L.奥尔施克(《德文季刊》,1924 年第二期)。

代表另一种思潮的是培尔那狄诺·特勒肖(1508—1588 年:《依照物体自身的原则论物体的本性》[De rerum natura iuxta propria principia], 1565 年罗马版,1586 年那不勒斯版。对他的评论见 F.菲奥伦廷诺,1872 年和 1874 年佛罗伦萨版;L.费里,1873 年都灵版;G.金泰尔,1911 年巴里版) 和他的更重要的继承人托马索·康帕内拉。康帕内拉在 1568 年出生于卡拉布里亚的斯提罗,他早年就参加了多米尼克教派,遭遇过多次迫害,住过多年监牢,之后才被拯救出来送往法国。在法国他与笛卡儿学派的朋友交游。1639 年他在巴黎逝世。后来他的命名为《科学复兴》的全集才出版。在他身上, 思想大胆、博学多能、追求革新、精神振奋和拘泥迂腐、虚幻妄想、执抝偏见、眼光短浅搀杂在一起。1854 年在都灵出版了新版,附有德安戈那所作的传记引言。在他卷帙浩瀚的著作中可以提一下的有:《创建哲学的先驱》, 1671 年:《现实哲学(四)》,附有附录《太阳城》(Civitas Solis),

1623 年;《论 306 西班牙君主制度》,1625 年;《理论哲学(五)》,1638 年;《哲学总论或事物按其固有原则的形而上学(三)》,1638 年。参阅巴尔达克尼《康帕内拉的生平和哲学》(Vilae Filosofia di T.C.), 1840 年和 1843 年,那不勒斯意大利文版: D.贝特《有关康帕内拉的新材料》

(NuoviDocumenti di T. C.),1881 年罗马意大利文版;Chr.西格瓦尔特

《小著作》卷一,1889 年弗赖堡版;L,布兰希特《康帕内拉》,1920 年巴黎版。

通神—魔术学①见于约翰·罗依西林(1455—1522 年;《论奇异的文字》,

《论通神术》),内特斯海姆的阿格里帕(1487—1535 年;《论神秘哲学》,

《论科学之不可靠和虚妄》)和弗朗西斯科·佐尔齐(1460—1540 年;《论世界的和谐》,1549 年巴黎版)。

更重要、更独立的思想家是荷赫海姆的特奥弗拉斯特·波姆巴斯特·帕拉切尔斯(1493 年出生于艾因西德尔恩,他过着冒险的生活,在已塞尔当化

① 或译神智—魔术学。——译者

学教授,1541 年在萨尔茨堡逝世)。在他的著作(由胡塞尔编辑,1616—1618 年,施特拉斯堡版;由 B,阿什勒尔译成德文,耶拿出版,1926 年起)中最重要的有:《玄秘论著》,《外科烈性药物》和《物性论》。从 1922 年以来出版了由苏德荷夫和马特赫森编辑的评论性的《全集》。参阅 R.奥依肯《近代哲学史文集》(Beitrage zur Gesch. Der neueren Philos.)1886 年海德尔堡,1905 年德文第二版,第 22 页起;W.马塞森《荷赫海姆的特奥弗拉斯特的宗教哲学》(Die Religionsphilosophie des Th.V.H.),1917 年波恩德文版。有关近代文献,参阅 H.凯译为他的《选集》写的后记(《穹苍》, 1921 年莱比锡版,附有具有启发意义的索引)。——在他众多的门生中最重要的是浸礼会信徒约翰·范·赫尔蒙特(1577—1644 年;《医学的诞生》, 1684 年出版他的著作的德文版;参阅 1907 年出版的 Fr.斯特伦茨对他的论述)和他的儿子弗朗兹·默库里乌斯,还有罗伯特·弗拉德(1547—1637 年;

《摩西哲学》,1638 年古达版)以及其他人。

雅各布·波墨的学说构成这些思潮最引人注目的沉淀物。1575 年他出生于戈尔利茨城附近。他在漫游之际吸取了各种各样的思想,一声不响地消化、改造这些思想。他在戈尔利茨当鞋匠定居下来。1610 年他以他的主要著作《曙光》(Aurora),而闻名于世。后来他被迫在一段时期内沉默,之后又出版了许多其它著作,其中主要的有:《关于灵魂的四十个问题》(Vierzig Fragen von der Seele),1620 年出版:《伟大的神秘》(Mysterium Mag-num), 1623 年出版;《关于神恩的选择》(Von der Gnadenwahl),1623 年出版。他于 1624 年逝世。《全集》由西伯勒尔编辑,1862 年在莱比锡出版,1922 年再版。参阅 H.A.费克纳《波墨的生平和著作》(J.R,Sein Lebenund sein Schriften),1853 年格尔利茨德丈版:A.派普《德国哲学家波墨》(J.B., der deutsche Philosoph),1860 年莱比锡德文版;M.卡里尔《宗教改革家的哲学世界观》(Die Philos,Weltanschauung d.Reform.),卷一,第 310

—419 页;P.多伊森《波墨语录》(J.B.,Rede),1897 年基尔德文版;P. 汉卡默尔《雅各布·波墨》;H.波恩卡姆《路德与波墨》,(Lutheru.B.), 192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