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畜牧业发明

我国古代畜牧业曾有过辉煌的成就。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在畜牧和兽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经验,有的至今仍有重要价值。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这之中,相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阉割术的发明,以及家禽饲养方面的人工孵化法、填鸭技术、强制换羽法的发明,都是举世瞩目的成就。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

有一次,伯乐看到一匹马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

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准备献给楚王。走到王宫近前,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之声,直上云霄。

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将信将疑,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这匹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了。

伯乐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相马学家,他总结了过去以及当时相马家的经验,加上他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写成《相马经》,奠定了我国相畜学的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兼并战争频繁,军马需要量与日俱增,同时也迫切要求改善军马的质量。

当时也是生产工具改革和生产力迅速提高的一个时期,由于耕牛和铁犁的使用,人们希望使用拉力比较大的耕畜。这种情况,促进了我国古代相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很多著名的相畜学家,最著名的要算春秋时期卫国的宁戚了。他著有《相牛经》,这部书虽早已散失,但它的宝贵经验一直在民间流传,对后来牛种的改良起过很大作用。

相马的理论和技术,成就更大,有过很多相马学家。比如战国时期的赵国的九方皋,对于相马也都有独到的见解。由于各人判断良马的角度不同,当时也形成了许多相马的流派。

汉代已有完整的《相六畜》书和铜质的良马模型。至盛唐时期,更有进一步的发展。古时的相畜学说对于后世家畜品质的提高,起过很大的作用。

阉割术的发明,是我国乃至畜牧兽医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据考证,商代甲骨文中就已有关于猪的阉割记载。

《周易》记载:“豮豕之牙吉。”意思是说阉割了的猪,性格就变得驯顺,虽有犀利的牙,也不足为害。

《礼记》上提到“豕曰刚鬣,豚曰腯肥”,意思是:未阉割的猪皮厚、毛粗,叫“豕”;阉割后的猪,长得膘满臀肥,叫“豚”。

当代民间还流行的小母猪卵巢摘除术,手术过程一般只一两分钟,而且术前不需麻醉,术后不需缝合。手术器械简单,手术部位正确,创口比较小,手术安全,无后遗症,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手术。

阉割术是古代劳动人民遗留下的一份宝贵遗产。

《周礼·夏官》记载“校人”的职掌中有“颁马攻特”之说,所谓“攻特”,就是马的阉割,或称“去势”。秦汉时期以前,骟马还不普遍,可能仅施行于凶恶不驯的马匹。

至秦汉之交,因为激烈的战争和骑战的盛行,需要有合乎军马条件的马匹,从此马的阉割术也就盛行了。

人工孵化法、填鸭技术、强制换羽法的发明,是我国在畜牧业领域家禽饲养方面的重要成就。

我国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养鸭养鹅,养鸡比这更早。家禽人工孵化法究竟什么时候发明,已难于稽考,已知早在先秦时期就在我国应用,一直沿用至今。

在当时,北方大都用土缸或火炕孵蛋,靠烧煤炭升温。南方一般用木桶或谷围孵蛋,以炒热的谷子作为热源。

炒谷的温度大约在38度至41度之间,经8小时逐渐降低至35度,再炒一次。每天共炒谷3次,使木桶里的温度经常保持在37度左右。种蛋孵化10天后,蛋里胚盘发育中自身产生热,此后就可掺入新的种蛋。

如果木桶里保温良好,这样旧蛋自身发出的热已足以供给新蛋胚盘发育的需要,无需再炒谷了。土法孵化的巧妙处也就在这里。

我国人工孵化法的特点是设备简单,不用温度调节设备,也不需要温度计,却能保持比较稳定的温度,而且孵化数量不受限制,成本很低,孵化率可达95%以上。

北京鸭味美可口,早在明代已为人们所赏识。这是由于发明了填鸭肥育技术、改善了鸭的肉质的缘故。北京鸭在孵出后六七十天就开始填肥。

填鸭肥育需要专门的技术。每天给两回肥育饲料。在肥育期间,不再在舍外放饲,同时在肥育舍的窗格子上挂上布帘,把屋子弄成半明半暗。

肥育用的饲料是高粱粉、玉米粉、黑麸和黑豆粉。把这些饲料用热汤搓制成棒状的条子,叫做“剂子”,由填鸭的技师即“把师”用手把鸭嘴撑开,一个一个填下。初次试填,每天每只约填7个至9个。如有消化不良的,下次减去一两个:如消化良好,以后逐日递增,最后约填20个左右。

这样鸭子在肥育期的2周至4周间,就可增加体重两三千克,肥育完成,可增重至4500克至6000克,肉味特别鲜美。

我们的祖先掌握了鸭的生长发育规律,并且发明了人工止卵和强制换羽的方法,使种鸭能依照养鸭人的意愿,要什么时候下蛋就什么时候下蛋,要什么时候换羽毛就什么时候换羽毛,而且缩短了换羽期,增长了产卵期。

夏天鸭因怕热,生长迟缓,下蛋数量少,质量也差。这时候一般就人工止卵:先使它停食3天,只给清水,以维持生命。三天后,改喂米糠,不再放饲,就可以自然停止下蛋。

停止下蛋后大约5个星期,一般就会换羽。如果任鸭自然换羽,前后大约要经过4个月,而且恢复健康也慢,甚至会耽误和影响秋季下蛋。强制换羽,可以把换羽时间缩短到五六十天。

强制换羽的具体方法,就是先减少鸭子的饲料,使它停产而催促脱羽。脱羽到相当程度,再把它的尾羽、翅羽分次用手拔尽,这对鸭子并无损伤,而且是有益的。这时添给适量的黑豆,以促进羽毛生长。

拔羽在6月上旬实行,至7月中旬新羽生长一半时,再赶下河去放饲。这时饲料恢复原状,用米糠、黑豆和高粱。

至7月下旬,就加喂粟米,配合量和未停止下蛋时一样。几天后就可看到鸭有交尾的。

至8月上中旬,就又开始下蛋了。这种办法可使停止产卵期缩短一半。

[旁注]

相畜学 在我国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起源远在没有文字记载以前。古时根据牲畜的外形来判断牲畜的生理机能特点和生产性能,以此作为识别牲畜好坏和选留种畜的依据,就是古时相畜学说的主要内容。春秋时的完成的《相马经》奠定了我国相畜学说的基础。

宁戚 春秋莱棠邑人,就是现在的今山东省青岛平度。早年怀经世济民之才而不得志。齐桓公时拜为大夫。后长期任齐国大司田,辅佐齐桓公,与管仲、鲍叔牙等一起辅佐齐桓公建立了“九和诸侯,一匡天下”的赫赫霸业,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九方皋 春秋时期相马家。受伯乐推荐,为秦穆公相马3个月后,回报已得良马,而母马黄色,在沙邱。秦穆公使人往取,见是公马而黑色的,很不中意,于是责问伯乐。伯乐认为:他相马看重内在精华,不求表面,后经验视,果是千里良马。

填鸭 在鸭子生长的一定时期,按时把做成长条的饲料从鸭嘴填进去,减少鸭子的运动量,使其快速增重。是采用人工填喂催肥的鸭,肉质细嫩,瘦肉率高,简单的制作方法是将填鸭去内脏,洗净,放入汤锅内煮熟,捞起,然后抹上盐、味精,就可以食用了,口感油而不腻。

[阅读链接]

伯乐曾经向秦穆公推荐九方皋去找千里马,结果九方皋相中的是一匹墨色的公马。秦穆公听了很不高兴。

伯乐就向秦穆公解释说:“九方皋相马的时候,已经经历了一番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观察过程,他注意的是千里马应该具备的那些条件,而没有浪费自己的精力去注意马的毛色、公母这样无关紧要的细节。九方皋真正是相马的天才,远远超过了我。”

秦穆公听了伯乐的话,将信将疑,把九方皋相中的马取回来一试,果然是天下无双的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