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甲执锐——军事武器

我国古代兵器在祖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下一部璀璨耀目的史册。每一页都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每一篇都叙说着石斧铜戟、金戈铁马的赫赫战绩。

弓箭和弩是我国古代冷兵器中的重要发明,前者既是生产工具又是武器,后者则是盛极一时的新式武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火药被发明后,很快用来制造热兵器,包括炸弹、飞雷、火铳、地雷等,这些武器,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代冷兵器发明创造

冷兵器一般指不利用火药、炸药等热能打击系统、热动力机械系统和现代技术杀伤手段,在战斗中直接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的武器装备。

我国古代冷兵器中的弓箭和弩,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了不起的发明。在历史上,弓箭具有生产工具和武器的双重作用,弩则是盛极一时的新武器。

弓箭,是我国古人常用的一种工具和兵器。弓箭的最早发明者在我国,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发明者究竟是谁,是什么时候制造出弓箭来的,古书上的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伏羲创造出的弓箭,也有的说弓箭是黄帝发明的,还有的古书说是后羿发明了弓箭等。

其实,据考古学家考证,这些说法都不准确,因为从挖掘出的文物来看,科学家们认为,弓箭问世的时间,比这些传说中的人物还要早得多,在我国可以追溯至两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

从各种古籍和出土的文物上可以看出,人类发明的最早的弓箭样子很简陋,是用一根树枝或者一根竹子,把它弯起来就是弓箭的弓体,用植物的藤或者动物的筋做弦。

这种最原始的半月形的弓箭,由于弓体已经弯曲到了很大的程度,所以发射出来的力量很小。

后来,人们不断总结经验,把弓体改为“弓”形,使弓箭的中间部分凹进去,不上弦时弓体不会有很大的变化,这样就可以储备更多更大的力量,增大弓箭的杀伤力。

科学家们从金文、甲骨文的“弓”字来源于返曲弓的形状推测,可见它的发明和使用比它的文字出现还要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学家们在山西省的旧石器时代后期的遗址里发现了那时打制的石箭头,可以想象我国制造弓箭的历史有多么久远!

至东周时期,我国的弓箭制造有了很大的提高。很长的时间之内,弓箭都是兵家、猎户手中的重要武器。

弓箭在使用时需要一手持弓箭,一手拉弦,因此影响了射箭的准确度。

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我国古代人借鉴用于杀死猎物的原始弓形夹子,产生了制造弩的最初想法,即在弓臂上安上定向装置和机械发射体系,命中率和发射力大大提高。就这样,比弓的性能更加优越的弩诞生了。

由此看来,弩就是装有臂的弓。它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常规武器,显然是由弓演化发展而来。

弓箭的使用在我国至少已有两三万年的历史,弩作为我国军队的常规武器则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保存下来的有关弩的详细描述看,最早的弩是一种青铜手枪式,其顶部的设计属于周朝早期。

据《事物纪原》记载,弩是战国时期楚国冯蒙的弟子琴公子发明的,“即弩之始,出于楚琴氏之也。”

在长沙楚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制造得相当精巧的弩机。它外面有一个匣,匣内前方有挂弦的钩,钩的后面有照门,照门上刻有定距离的分划,其作用类似现代步枪上的标尺。

匣的下面有扳机与钩相连,使用时,将弓弦向后拉起挂在钩上,瞄准目标后扣动扳机,箭即射出,命中目标。弩的发明是射击兵器的一大进步。

我国古籍中关于弩的记载很丰富。《吕氏春秋》记述了青铜触发装置的精确性,它是我国人在发展弩方面取得的成就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

青铜触发盒嵌入托中,在它的上面有一个槽,放弓箭或弩箭。弩的触发装置是一个复杂的设备,它的壳,包括在两个长柄上的3个滑动块,每件都是用青铜精铸而成的,机械加工达到令人难以想象的精确度。

战国时弩机的种类就比较多了。如夹弩、庾弩是轻型弩,发射速度快,通常用于攻守城垒;唐弩、大弩是强弩,射程远,通常用于野战。

据《战国策》记载,韩国强弓劲弩很出名,有多种弩皆能射600步远。《荀子》也载有魏国武卒“有12石之弩”等事例。

弩的发明、制作和使用,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公元前341年,齐、魏两军在马陵展开大战,即著名的“马陵之战”。孙膑指挥齐军埋伏在马陵道两侧,仅弩手就有近万名。当庞涓率魏军经过此地时,万弩齐发,魏军惨败,庞涓自杀身亡。

弩的数量也很可观。公元前209年,秦二世有50000名弩射手。公元前177年,汉文帝手下的弩射手数目与秦相差不多。但这并非意味着在当时只有几万副弩。

据《史记》记载,约在公元前157年,汉太子刘启掌管有几十万副弩的军火库。这就是说,2000多年前,我国人已经有了成批生产复杂机械装置的能力。

有学者认为,我国弩的触发装置“几乎和现代步枪的枪栓装置一样复杂”。

汉代弩的制造有了进一步发展,并逐步标准化、多样化,不但有用臂拉开的擘张弩,还有用脚踏开的蹶张弩,但通常用的是6石弩。

汉代格栅瞄准器的发明并很快用于弩上,进一步提高了弩的命中率。这些格栅瞄准器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和现代的照相机和高射炮中的有关机械装置类似。

三国时期,诸葛亮还曾设计制造了一种新式连弩,称为“元戎”,“以铁为矢”,每次可同时发射10支弩箭。

弩是分工制作的,已发现的大多数弩的触发装置上都有制作者刻的名字和制造日期。弩的致命效用的原因之一是广泛采用毒箭。而且由于瞄准好的弩箭能够很容易地穿透两层金属头盔,所以没有人能抵挡得住。

在以后的各朝代中,弩作为一种重要的兵器仍备受青睐,并得以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北宋时期,有人敬献给皇帝的一种弩,可以刺穿140步开外的榆木。还有一种石弩,它可用连在一起的两张弓组成,需几个人同时拉弦,可一齐射出几支弩箭,一次即可杀死10个人。

宋代的手握弩可射500米远,在马背上时可达330米远。

连发弩克服了装箭的困难,可以快速连射。弩箭盒安装在弩托里的箭槽的上方,当一支弩箭发射后,另一支马上掉到它的位置上来,这样就能快速重复发射。100个持连发弩的人,在15秒内可射出2000支箭。

连发弩的射程比较短,最大射程200步,有效射程80步。

连发弩在明神宗时已广为流传,有不少样品至今仍保存在博物馆中。自明代以后,随着火药大规模的应用在战场上,热兵器逐渐取代了弩的地位。

[旁注]

后羿 后羿是尧时候的人。神话说,帝尧之时,天上有10个太阳同时出,把土地都烤焦了,人们热得喘不过气来。人间的灾难惊动了天上的神,天帝命令善于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去除人民的苦难。后羿立即开始了射日的战斗,顷刻间10个太阳被射去了9个。

金文 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做“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为这类铜器以钟鼎上的字数最多,所以过去又叫做“钟鼎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

照门 是枪的瞄准装置的一部分。通常位于表尺上,与准星相互构成瞄准基线,用以瞄准。缺口式照门有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数种。觇孔式照门一般为圆形孔。它们各有优缺点。

马陵之战 是战国时期,魏国为了补偿在桂陵之战时的损失,进攻弱小的韩国,使其向齐国求救而引发的一场齐魏战争。时间是公元前341年。齐国大获全胜,并援救了赵、韩两国,使得其威望上升,国力量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称霸东方。

刘启 (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的长子。西汉第六位皇帝,谥“孝景皇帝”。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汉武帝的过渡。

连弩 又称“诸葛弩”,相传为诸葛亮所制,可连续发射弩箭。但由于连弩用箭没有箭羽,使铁箭在远距离飞行时会失去平衡而翻滚,而且木制箭杆的制作要求精度高,人工制作难度大,不易大量制造使用。明代以后,由于火器迅速发展,弩便不再受重视。

[阅读链接]

在三国鼎立的期间里,蜀汉的军事科技是三国之冠。由于蜀汉一直处于劣势,形势逼迫蜀汉必须要造出精良、先进的武器以抵御、战胜较强大的敌人。很多种武器跟工具都是基于这些原因而被发明制造出来的,如诸葛亮发明的“元戎弩”就是一例。

除此之外,蜀汉还有一种“侧竹弓弩”。当时的东吴人很喜欢蜀汉的侧竹弓弩,但不会制作,后来当知道俘获的蜀汉将领中有人会制作后,就立即令他们制作。可见,侧竹弓弩也是蜀汉拥有的先进武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