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宅园——网师园

网师园始称“渔隐”,建于1174年,至1765年左右,定名为“网师园”。

网师园位于苏州旧城东南隅葑门内阔家头巷,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全园共分三部分,东部为住宅,中部为主园,西部为内园。

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无愧地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山水宅园的代表作品,是古典园林的精品杰作。

祈福特色的宋代古物

网师园始称“渔隐”,建于1174年,由吏部侍郎史正志所建。当时,吏部侍郎史正志因仕途不得志来到苏州,请人建了一座宅园。

宅园建成后,史正志自誉藏有万卷书,遂将园取名为“万卷堂”,并在大门对面造圃,意思是泛舟五湖,并自号“渔隐”。史正志在园中建有门厅和藏书厅等。

门厅位于网师园住宅部分的正门,与当时一般士大夫家族的住宅大门一样,是两扇对开的黑漆大,门旁东西两侧设巷门,对面有高大的照壁。

大门前旧有盘槐4棵,传说为史正志亲手所植,后来有两棵枯死了。这种门前种槐的风俗,在苏州具有悠久的历史。

至于藏书厅,后来在其旧址上建有大厅,又称万卷堂,为了纪念史正志建造于此的藏书厅。

后来史正志所建的万卷堂被毁废了,由常州一个丁姓人家购得,成为囤积粮食的粮场。在宋代到元明及清初的这500多年间,万卷堂的主人换了又换,但都没有被重建。

到1785年的清代,光禄寺少卿宋宗元隐退苏州,购得万卷堂故址,重新规划布置。宋宗元在其中置12景,重建完成后初取名“网师小筑”,后名“网师园”。

宋宗元自比渔人,号“网师”,并以此为花园命名,一方面借吏部侍郎史正志花圃“渔隐”的原意,有隐居自悔之意,另一方面因为园旁边有巷名王思,取其谐音罢了。

据史料记载,宋宗元所建的网师园,有亭、有山、有水、有池、有楼还有阁,但大多数都为木质建筑,极易荒废,宋宗元死后园便大半倾圮了。

网师园内还存留着砖雕门楼等宋宗元建造网师园时的故物。砖雕门楼雕刻精致,饱经沧桑数百年年仍然古雅清新,完好无损,精美绝伦,享有江南第一门楼的盛誉。

砖雕门楼位于门厅和大厅之间,高约6米,宽约3米,厚1米,门楼东西两侧是黛瓦盖顶的风火墙,古色古香。顶部是一座飞角半亭,单檐歇山卷棚顶,戗角起翘,黛色小瓦覆盖,造型轻巧别致,挺拔俊秀,富有灵气。

屋檐下枋库门为四方青砖拼砌在木板门上而成,并以梅花形铜质铆钉嵌饰,既美观大方,又牢固实用。

门楼南侧上枋嵌有砖雕的家堂,供奉“天地君亲师”五字牌位,极其精致。门楼北为主体,滴水瓦下全用水磨青砖精制而成,既是屋顶支撑物,又是门楼的装饰物。

门楼中部上枋横匾是蔓草图,蔓生植物枝繁叶茂,滋长延伸,连绵不断,象征茂盛、长久吉祥。横匾两端倒挂砖柱花篮头,刻有狮子滚绣球及双龙戏珠,飘带轻盈。横匾边缘外,挂落轻巧,整个雕刻玲珑剔透,细腻入微,令人称绝。

在门楼的砖额上雕着“藻耀高翔”4个大字。“藻”乃水草总称。“藻耀”意指文采飞扬。“高翔”即展翅高飞。两侧为兜肚,分别刻有“郭子仪上寿”和“周文王访贤”的戏文图。

左侧刻是“郭子仪上寿”的立体戏文图。图中郭子仪端坐正堂,胡须垂胸,慈祥可亲。左右8个文武官员,依次站立,有的手捧贡品,有的手拿兵器,厅堂摆着盆花,门前石狮一对,好不气派。

据说,郭子仪在唐肃宗时为平定安禄山、史思明之乱立了大功,被封为汾阳王,后为兵部尚书。他的活了84岁,年寿很高,他的8个儿子和7个女婿都为朝廷命官,史书称誉郭子仪为“大富贵”和“大贤大德”,所以这幅戏文图寓意为“福寿双全”。

右侧刻是“周文王访贤”的立体戏文图,描写周文王访得姜子牙的场景。图中姜子牙长须披胸,庄重地端坐于渭河边,周文王单膝下跪求贤,文武大臣前呼后拥,有的牵着马,有的手持兵器,浩浩荡荡。周文王备修道德,百姓爱戴,是个大德之君,而姜子牙文韬武略,以大贤闻名,这幅“文王访贤”戏文图寓意为“德贤兼备”。

门楼的下枋横匾上3个圆形“寿”字,“寿”字周围的淡灰色水磨青砖上,刻有展翅飞翔的蝙蝠和空中飘扬的一簇簇的云朵。

“蝙蝠”两字中“蝠”与“福”同音,象征长寿吉祥。整个门楼上“福”、“禄”、“寿”三星图案韵致隽永,寓意为三星高照,洪福齐天,寿与天高。

门楼上的砖雕是用凿子和刨子在质地细腻的青砖上,运用平雕、浮雕、镂雕和透空雕等砖雕艺术手法雕琢而成,历史人物栩栩如生,飞禽走兽和花卉图案形象逼真。

雕刻艺术的神韵和历史故事的风韵,二者相互渗透,庄重而古雅,闪烁着吴地文化和民间艺术的灿烂光芒,以特有的风格丰富了网师园的传统文化内涵。

这种将装饰作用与祈福作用糅合为一的做法,也是我国古典文化中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

从住宅区通往园林区的第一道门上有额题“网师小筑”4字,这是第一代创始园主宋宗元给此园所取的名称。

门极为狭小,并且加上“小筑”两字,使进入园林的人们心中自然存了一个“小”字。但进入门中,眼前却豁然开朗,顿时会产生山高水阔、柳暗花明的感觉,以用入口之小反衬出了园林之大。

网师园总占地不过5000多平方米,虽然不大,但在设计中极富匠心,通过各种手段来拓展其感觉空间,以出人意料的对比手法,造成感觉上的冲击震撼,从而增强景观的气势。

此外,网师小筑的入口处于矩形园林的一角而朝向对角,在视线上利用了最长的对角线。在这一对角线上又以黄石堆叠成“云岗”来掩去占据园林中央位置的大水池的大半部分,在云岗前又建一小厅,使它也只露一角,藏而又藏,更显得山重水复,曲折幽深。

[旁注]

照壁 我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明朝时特别盛行,一般讲是在大门内的屏蔽物。古人称之为“萧墙”。在旧时,人们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鬼来访,修上一堵墙,以断鬼的来路。另一说法为照壁是我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称“影壁”或“屏风墙”。

光禄寺 官署名。秦代称郎中令,汉初沿置。武帝时改称光禄勋。东汉末复称郎中令。为宫廷宿卫及侍从诸官之长。魏、晋、南朝宋、齐及北魏均同。以后废置不常,至南朝梁改名光禄卿,北齐置光禄寺,设卿及少卿,此后皆以皇室膳食为专职,与汉代执掌完全不同。

吏部 我国古代官署。西汉称为尚书,主管丞相,御史,公卿之事。东汉改为选部,魏晋以后称吏部,置尚书等官。隋唐列为六部之首。长官为吏部尚书,副长官称侍郎,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风火墙 又称马头墙、封火墙等,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风火墙是赣派建筑和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又称之为封火墙。

砖雕 指我国古建雕刻艺术及青砖雕刻工艺品。砖雕由东周瓦当、汉代画像砖等发展而来。在青砖上雕出山水、花卉、人物等图案,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主要用来装饰寺、庙、观、庵及民居的构件和墙面。通常也指用青砖雕刻而成的雕塑工艺品。

双龙戏珠 指两条龙戏耍或抢夺一颗火珠的表现形式。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龙珠是龙的精华,是它们修炼的原神所在,所以人们在艺术表达中,通过两条龙对玉珠的争夺,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郭子仪(697年~781年),中唐名将,官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后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大唐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死后赐谥忠武,配飨代宗庙廷。

周文王(公元前1152年~前1056年),姓姬,名昌,西周奠基者,共在位50年。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其子武王姬发得天下后,追尊他为文王。

姜子牙(公元前1156~公元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他先后辅佐了6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后辅佐周武王灭商,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吴地 首先源于春秋后期五霸之一的吴国,当时吴国的疆域大致在今天的苏南太湖流域和浙北地区,浙北的嘉兴地区则是吴越之争的主战场。

[阅读链接]

宋宗元给这座园林起名为网师园,传说与渔翁王思父女有关。

据说宋宗元晚年才得一子,取名双喜。双喜从小聪明活泼,经常四处游玩。

有一次,双喜到瞻台钓鱼,不小心掉入湖中,幸亏渔翁王思和女儿桂芝路过将他救起,又摇船送他回家。

宋宗元得知后,为了报答王思父女对儿子的救命之恩,特用渔翁的尊称“网师”给花园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