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园林——狮子林

狮子林位于江苏苏州园林路,始建于元代,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是元代园林的代表作。

因“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故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名“狮子林”。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由于狮子林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入园中,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青狮化身的狮子林假山

传说,一天八仙中的铁拐李和吕洞宾赴王母娘娘的蟠桃宴,骑着一头青狮子路过天目山。山顶流下一溪清泉,铁拐李正感到口渴,见了大喜,忙降落云头,取下自己的宝葫芦,到泉边饮水。

此时,他骑的那头青狮子也跳进水里嬉耍,过了一刻,狮子爬上岸抖动身体,身上的水散落在四周的岩石上,顿时变成了一群活活泼可爱的小狮子。

青狮与小狮们亲密戏耍,铁拐李见了笑着对吕洞宾说:“瞧,这青狮动了凡心,如今有了这么多子孙,就暂且罚它在此做个狮子王罢!”

说罢铁拐李用铁拐一指,这群狮子就变回了石头的样子,青狮因不忍离去,也化成一座山峰。

后来到了宋代,浙江国师寺的普应国师是一位佛法高僧,一天云游至天目山,在此结庐诵经,天天清晨面对青狮所化的山峰高诵经文。

原来普应国师早已知道山上千奇百怪的狮子岩和狮子峰的来历。狮子在佛门叫“狻猊”,是佛国之兽,他有心要点化青狮,使它再恢复本相。

天长日久,狮子峰因为经常聆听高僧的说法居然通灵成精,又变回了一头青狮,恢复了灵性的青狮于是成了普应国师的坐骑。

后来,普应国师骑着青狮来到苏州菩提正宗寺,看望徒弟天如禅师。青狮也跟着普应国师来到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他们到后花园后,发现园中有很多怪石,形状像许多活脱脱的狮子。

青狮见了大喜,以为又回到了狮子群中,于是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座狮子峰,青狮身上散落的狮毛也变成了各式各样形态的小狮子。有的像是在玩绣球,有的像双狮搏斗,有的张牙舞爪威风十足。

天如禅师见了双手合十,连说“阿弥陀佛”,赞叹师父法力无边,功德圆满,菩提正宗寺成了佛国狮国。普应国师说:“那就不妨将你这后花园称为狮子林吧!”

于是,这座后花园便有了“狮子林”这个名字,当然这只是传说。

狮子林原为菩提正宗寺的后花园,在1341年,高僧天如禅师来到苏州讲经,受到弟子们拥戴。

第二年,也就是1342年,弟子们买地置屋为天如禅师建禅林,因园内堆砌的假山形状像狮子一般,又因天如禅师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的普应国师,故名“狮子林”。

狮子林的假山,通过模拟与佛教故事有关的人体、狮形和兽像等喻佛理于其中,以达到渲染佛教气氛的目的。

狮子林的山洞作法也不完全是以自然山洞为蓝本,而是采用迷宫式作法,通过蜿蜒曲折,错综复杂的洞穴相连,所以其山用“情”、“趣”两字概括更宜。

狮子林东部叠山以“趣”为胜,全部用湖石堆砌,并以佛经狮子座为拟态造型,进行抽象与夸张,构成石峰林立,出入奇巧的“假山王国”。

假山山体分上、中、下三层,有山洞21个,曲径9条,崖壑曲折,峰回路转,如迷宫一般妙趣横生。

在这片假山中共有四条路。第一条从小桥东洞口到卧云室北洞口。第二条从小桥西洞口到竹修阁洞口。第三条从卧云室西北洞口经小桥东池岸到棋盘洞口。第四条从卧云室西北洞口至棋盘洞,回到卧云室北洞口。

这些山洞错综复杂,互相缠绕,重重叠叠,盘枝错节。钻进这些山洞后,往往不容易再钻出来。传说,后来在清代,乾隆皇帝就在这个大的假山从中钻来钻去转了两个时辰还是没有走出去。更有传说,说神仙在这里也得迷路。

在山顶石峰里有“含晖”、“吐丹”、“玉立”、“昂霄”和“狮子”诸峰,各具神态,千奇百怪。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山顶上的狮子峰,是一块巨型太湖石,很像舞狮。

狮子峰周围有含晖、吐月,含晖在东面,犹如巨人站立,左腋下有穴孔,腹部又有四个穴,如果站在峰后,可以见到光线从穴空中微微透出;吐月在西,陡峭且尖锐,在傍晚时分,可以见到月亮渐渐出峰顶慢慢爬出。

假山上有很多太湖石峰和石笋,石峰间生长着松柏。整个山体是由太湖石架空叠成,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上,时而下,有时穿洞,有时越桥,高高低低,左转右绕,进入假山犹如进入迷魂阵一般。

弟子们为天如禅师所造的园林,不仅假山蕴含了佛教摄理,建筑也别具匠心。

狮子林的门厅朝南,面阔近20米,中有将军门,门槛高将近一米,两旁置有抱鼓石、浮雕狮子戏绣球和刘海钓金蟾。大门上方悬挂着后来乾隆御书的红底金字的“狮子林”匾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从门厅进入穿过祠堂便可到达燕誉堂。燕誉堂是取《诗经》中“式燕且誉,好尔无射”之句而名。“燕”意为安闲,“誉”意为欢乐,即此为“宴请宾客的安乐之所”。

此厅是苏州园林中较为著名的鸳鸯厅。所为鸳鸯厅就是一座大厅内用屏门和挂落隔成南北两部分,从内部看似两厅相连,但布置相异,装饰、家具、陈设各不相同,在功能上,前厅常为招待贵宾,内“堂”为密友聚谈,女眷欢聚的地方。

再往北就是指柏轩。指柏轩为两层楼建筑,全名是“揖峰指柏轩”。其名字的来源一说是来自“赵州指柏”的典故,另一说源于宋代朱熹的诗句“前揖庐山,一峰独秀”和明代高启的诗句:“人来问不应,笑指庭前柏”。

指柏轩是狮子林为现存的唯一一座禅意建筑,其建筑名称大多与禅宗的公案有关。指柏轩体态高大,四周围廊,有栏杆围合。轩前古柏数株,并与假山石峰遥相呼应,为狮子林主景之一。

指柏轩的西侧是古五松园,据资料记载,狮子林中曾经的确有5棵参天古松,故当时亦称狮子林是五松园,但这五棵古松后来都枯死了。

古五松园西南侧为真趣亭。亭傍池而筑,后有复廊,卷棚歇山顶,为花篮厅式面水轩。亭上方悬“真趣”匾额,为乾隆御书的。

由于是皇帝亲临之地,亭内装饰金碧辉煌,亭内结构装饰精美,屋架、梁柱刻有凤穿牡丹图案,六扇屏门上,刻有花卉、人物图案。还饰有“秀才帽”图案,寓意“秀才本是宰相苗”,鼓励认真读书,奋发向上,三面设吴王靠,饰有木刻狮子。

亭东、南、西三面刻有狮头及“卐”字花饰,油漆间以描金,富丽堂皇。在此小坐,可悉心欣赏湖心亭、九曲石桥、石舫、飞瀑和连绵的假山远景,石峰重叠,树木葱茏,一弯池水,几曲平桥,景色十分秀丽。

在指柏轩的正南方为卧云室。卧云室呈凸字形,两层,“卧云”这个名字出自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的诗句“何时卧云身,因节遂疏懒”。卧云室上、下各有六只戗角飞翘,造型奇特,楼阁周围空间极狭,似在石壁重重的山坳中。

卧云室再往南则是修竹阁。修竹阁飞跨于池水之上,西连湖心岛,东通复廊,因此阁内南北墙上分别有砖额“通波”与“飞阁”。

修竹阁南北不设墙,在阁内北望,可见小溪蜿蜒于山间,曲折幽深。南望则见曲折错落的石岸围住湖水,似山中小湖,颇含野趣。阁处模仿天然石壁溶洞形状,把假山连成一体,手法别具匠心。

立雪堂位于修竹阁的东边,堂名出自禅宗典故“慧可见达摩”,意在教导人们尊师重道。堂中置落地圆光罩,俗称“一根籐”,此罩似迷宫图案,苏州园林中有两只,此为其中之一。

扇亭的西北方为双香仙馆。双香仙馆是长方形单檐亭,屋顶与廊共用,三面围木制栏杆,亭内设汉白玉石台。此处,冬闻腊梅香,夏亦可闻荷花香,绿荫浓浓,古意盎然。

飞瀑亭位于双香仙馆的正北方,建在瀑布旁,为方形卷棚歇山顶式小亭。亭内西置屏门,上部刻有《飞瀑亭记》,下刻浮雕“杏林春暖”、“茶净纳凉”、“东篱佳色”和“山家清供”四幅。坐在亭中,流水潺潺,如闻涛声,故亭又名“听涛亭”。

天如禅师居住在狮子林中,曾作诗《狮子林即景十四首》,描述当时园景和生活情景。园建成后,当时许多诗人画家来此参禅,所作诗画列入“狮子林纪胜集”。

天如禅师谢世以后,弟子散去,寺园逐渐荒芜了,只有假山存留了下来,其余的建筑都是后来重建的。

到了1373年的明代,大书画家倪瓒途经苏州,曾参与造园,并题诗作画,使狮子林名声大振,成为佛家讲经说法和文人赋诗作画之胜地。

1589年,明姓和尚托钵化缘于长安,重建狮子林、圣恩寺和佛殿,使狮子林再现了兴旺景象。

[旁注]

铁拐李 相传姓李,名玄。曾遇太上老君得道。神游时因其自身误为徒弟火化。游魂无所依归,乃附一饿死者的尸身而起,从此蓬头垢面,坦腹跛足,胁夹铁拐,故名铁拐李。八仙中,铁拐李是年代最久,资历最深者,亦作“李铁拐”。

吕洞宾 原名吕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著名的道教仙人,八仙之一,道教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全真道祖师,钟、吕内丹派、三教合流思想代表人物。

诵经 指诵念经文,是道教斋醮中最普遍最常见的一种仪式元。一个道教徒在入道后初习仪式时就要学习诵经。在道教文化中通过诵念经文,可帮助修习道学。

禅师 和尚之尊称。出自佛教经典《善住意天子所问经》,南朝陈宣帝称南岳慧思和尚为“大禅师”,唐中宗赐神秀和尚以“大通禅师“之号。因此后来禅师皆寓非常尊崇之意。

菩提 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也就是达到了涅槃的程度。涅槃对凡夫来讲是人死了,但在佛教中,认为是达到了无上菩提。

国师 又称帝师,是古代天子帝王封赐给德学兼备的僧人或道士的尊号。我国的国师称号是在南北朝时期开始的,但是这个称号在印度很早就存在了。

时辰 我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古人根据我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鸳鸯厅 我国古代私家园林的一种厅堂形式。为一屋两翻轩,由南北两厅组成,南北两厅装修不同。北为方梁有雕花,是男主人会客的地方。南为圆梁,无雕花,北厅地砖也比南厅大,南厅是女主人会客和男主人听音乐的地方。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高启(1336年~1373年),字季迪,号槎轩。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元代时曾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

秀才 隋代始行科举制,设秀才科。唐初沿置此科,及第者称秀才。后废秀才科,秀才遂作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后来,宋代为士子和应举者的统称。明代曾一度采用荐举之法,亦有举秀才。明清时期,秀才亦专用以称府、州、县学生员。

金代 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统治我国东北和华北地区的王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诸部后,1115年建都立国,国号大金。金代在文化方面也逐渐趋向汉化,中期以降,女真贵族改汉姓、着汉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禅宗 佛教分为九乘佛法,然禅宗即是教外别传之第十乘。禅宗又名佛心宗摄持一切乘,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

达摩 又称菩提达摩,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我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达摩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

倪瓒(1301年~1374年),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

【阅读链接】

相传吕洞宾和铁拐李到狮子林中游玩,在狮子林的假山中七转八弯迷走不出去。铁拐李走起来一拐一瘸,最后坐在石头上直喊累,连连呼唤吕洞宾将他驮出去。

吕洞宾说:“我们下一盘棋决定输赢,谁输就将赢的人驮出去。”

说完就用宝剑在石头上刻画出棋盘。铁拐李一边下棋,一边想着如何出去,结果棋下输了,只好向吕洞宾求饶,吕洞宾这才将铁拐李驮着驾云飞出去。

他们下棋的山洞从此就叫做“棋盘洞”。

从此以后,铁拐李每次路过苏州就会按下云头,专程到这里来看假山,努力想找到走出假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