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故事
决策出兵
1950 年 10 月 1 日,北京城像一片欢乐的海洋,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
欢聚在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 周年。在纪念大会上,七彩汽球在空中飘荡,和平鸽飞向蔚蓝的天空。全国人民决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更新的姿态投入到和平建设之中。
就在这喜庆的时刻,中南海颐年堂里却气氛严肃。中共中央领导人们集中在这里,讨论朝鲜战局和中国面临的局势及出兵抗美援朝的重大问题。
近几个月来,朝鲜战局一直牵动着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心,特别是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一直密切关注着朝鲜战局的发展。对美国的侵略行径,中国政府一直以维护世界和平的正义姿态,旗帜鲜明地表明中国政府的严正立场:当朝鲜内战的枪声震动了美国,美国公然破坏东方和平,干涉朝鲜内政, 6 月 26 日美国空军和海军侵入朝鲜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严正指出:“中国人民早已声明,全世界各国的事务应由各国人民自己来管,亚洲的事务应由亚洲人民自己来管,而不应由美国来管。美国对亚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亚洲人民广泛的和坚决的反抗。”同日,外交部长周恩来发表声明, 指出:“杜鲁门 27 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我国全体人民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美国纠集所谓“联合国军”侵入朝鲜后, 中国政府强烈抗议和谴责美国侵略朝鲜的行径。8 月 4 日,周恩来致电联合国安理会主席和联合国秘书长等,严正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完全支持苏联代表马立克代表苏联政府于 8 月 4 日在联合国安理会所提出关于和平调处朝鲜问题的全部提案。”“在朝鲜应停止军事行动,同时自朝鲜撤退外国军队;否则即不可能合理地和平解决朝鲜问题。”要求联合国安理会“立即采取措施,迅速制止美军违反国际法与人类道德常规的暴行。”9 月 15 日,美军在仁川实施了大规模的登陆行动,并一再扩大朝鲜战争。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为了挽救祖国的危机,参加过历次中国革命战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籍官兵已经归国”。并发表声明:中国人民将永远站在朝鲜人民方面,坚决地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罪行,坚决地反对美帝国主义扩大战争的阴谋。27 日,当美军逼进“三八线”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代理总参谋长聂荣臻明确表示,一旦美军越过“三八线”,中国人民不会袖手旁观。30 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举行的庆祝建国一周年大会上发表演说,指出:“中国人民在解放自己的全部国土之后,需要在和平而不受威胁的环境下来恢复和发展自己的工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工作。但是美国侵略者如果以为这是中国人民软弱的表示,那就要重犯与国民党反动派同样的严重的错误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 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然而,美国把中国政府的警告视为“恫吓威胁的宣传”。继续进行军事冒险,准备大举越过“三八线”。使朝鲜战局对朝鲜人民军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在这种严重局势下,朝鲜劳动党中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向中国发出请求,要求中国尽快派集结在鸭绿江边的东北边防军迅速过江,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反击敌人,扭转朝鲜危急局势。
面对友好党和邻邦的求助,中国党的领袖们寝食难安。新中国的领导人
们遇到了最难抉择的问题。特别是毛泽东主席,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二十多年的革命战争,在无数危机艰险时刻,总是泰然自若,以超人的智慧,力挽狂澜,他那战略家的胸怀和魄力,作出了一个个气势磅礴的伟大决策,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波澜壮阔的宏伟诗篇。然而,在出兵朝鲜问题上,他和共同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中共中央领袖群星们却感到是需十分慎重考虑的问题。邓华曾谈到彭总对他讲过中共中央当时对出兵的两种意见:“一是主张不出兵或暂不出兵,其理由是:我们的战争创伤还没有治愈; 土地改革尚未完成;国内土匪、特务还没有彻底肃清;军队的训练和装备尚不充分;部分军民存有厌战情绪等。总之,一切准备不够。”这种意见对当时中国来说确实是客观的。“另一种看法就是主张和积极出兵援助朝鲜,因为我们准备不够,敌人的准备也是不够的,特别是美帝国主义准备不够,后一种看法就是我们党中央的看法。彭总还说:三、五年以后再打,让我们松一口气,好不好?当然好。但是三、五年以后还是要打的。短短的三、五年, 我陆军和空军的装备不可能特别改善,海军更谈不上。而敌人则可能武装更多的部队。那时打起来就更不容易,困难更大。所以,迟打不如早打为好。”
中共中央的领导人们,摆了出兵援助朝鲜的利与弊,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讲了他对中国出兵朝鲜的意见:“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说,心里也难过。”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牺牲精神,在中共中央领导身上再一次充分体现,经过反复讨论,中共中央认为:中国人民,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这一决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牺牲精神,而且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胆略和英雄气概。
中共中央作出了出兵决策后,又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对出兵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估计了中国面临的军事政治斗争形势:中央认为,既然决定出兵援助朝鲜,就要尽一切努力挽救朝鲜战争的局势,打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取得战争的胜利;在出兵援助朝鲜后,作战对像主要是美国为首的侵略军,这样中国就直接和美国进行了军事较量,必须准备中美之间进入战争状态,准备应付美国对中国使用武力。防范美国海军进攻中国的沿海地区, 防范美国空军轰炸中国的城市和工业基地及军事目标。中共中央认为,军事斗争形势的主动与被动取决于朝鲜战场上的作战形势。战场上取得了主动, 就会出现迫使美国同中国和朝鲜谈判的可能。中国出兵的目的,是为了反对美国对亚洲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政策,有效地维护东方的和平。
10 月 8 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了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为了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们的进攻,借以保卫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及东方各国人民的利益,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命令第 38 军、第 39 军、第 40 军、第 42 军及边防炮兵
司令部与所属之炮兵 1 师、第 2 师、第 8 师立即准备完毕,待命出动。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中国政府决定组织志愿军抗美援朝后,集结在东北地区的东北边防军开始了紧张秘密的出兵准备。然而,这次出兵朝鲜,作战对象是当代装备高度现代化的美国军队及仆从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刚刚进入和平建设,空军和海军刚刚组建,装备较落后,数量非常少,在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条件下进行现代化战争并赢得战争的胜利,困难相当大。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朝
鲜问题上,一直与中国一起同美国的侵略政策进行斗争。为此,中国政府决定求得苏联的援助。
10 月 8 日,周恩来乘飞机抵达莫斯科。下了飞机后,周恩来得知斯大林此时正在黑海之滨克里米亚半岛上休假,周恩来不顾旅途疲劳,翌日上午便在苏联元帅布尔加宁陪同下乘专机飞往克里米亚。
在风景秀丽的黑海之滨,斯大林的一座别墅里,周恩来向斯大林通报了中国决定出兵抗美援朝的决定。并向斯大林谈到:新中国刚刚建立,工业生产还在恢复之中,战争的创伤还没来得及医治,财力不足,希望苏联能在武器弹药、运输工具等方面给予援助,特别请求苏联出动空军进驻中国东北及北京、天津、上海等沿海大城市。总之,苏联只在武器装备上出些力量,在朝鲜的作战兵力由中国负责。
周恩来同斯大林的会谈十分顺利,斯大林答应周恩来,可以先装备中国十几个师,并同意派空军的要求。
周恩来怀着出访成功的喜悦,第二天便乘机返回莫斯科。不料,周恩来刚把这一消息报告给北京,便接到了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的电话。莫说:“现在,我们又不赞成你们出兵了,也不准备为你们提供装备了。”
周恩来听到此言,十分生气,当即便发了脾气,说道:“刚刚决定的事情,没过几个小时,你们就变卦。”
这时,中国十几万大军正整装待发。毛泽东听到这一报告,立即将已回到东北的高岗和彭德怀急速召回北京,重商出兵问题。中共中央的领导们, 在这一重大问题上,再次表现了战争年代那种知难而进不畏艰险的风格和坚定的立场及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在毛泽东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决定没有苏联的援助也坚决出兵援助友好邻邦。13 日,毛泽东主席在发给周恩来的电报中说:毛泽东与高岗彭德怀及其他政治局同志商量结果,一致认为我军还是出动到朝鲜为有利。“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斯大林临时变卦,他有他的考虑。他认为,中国的军队虽然在国内战争中胜利了,但装备那样的落后,能不能打败美军,他心里没有底。一旦苏联出动了空军,必然会在中朝边境或中国沿海地区同美国空军进入交战。这样, 就将苏联卷进了朝鲜战争之中,苏美交战,斯大林担心苏美之间的军事冲突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位在领导苏联十月革命和反法西斯战争中勇敢坚毅的军事家,在朝鲜问题上却产生了犹豫。
周恩来接电后,马上向斯大林再次通报了中共中央的决定。斯大林听到了这个消息,深受感动,他从心眼里敬佩中国共产党,激动地说:“还是中国同志好啊!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的国际主义者!”后来,斯大林再次改变主意,决定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援助,这时,中国志愿军已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