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溅砥平里
1989 年 5 月 14 日,《解放军报》登载了一条消息说:“今年初,一位美国历史学家为了收集朝鲜战争史料,到南朝鲜进行实地考察,他在京畿道杨平郡砥平里访问了一位当年曾目睹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激战的老人。据这位老人介绍,当时的战斗打得非常激烈,由于美军拥有优良的装备,参战的志愿军全部牺牲。志愿军烈士的遗体就是这位老人掩埋的,根据这位老人提供的线索,在北纬 37 度附近两处挖出 19 具志愿军烈士的遗骨。同时发现的还有志愿军烈士的军装服饰、未发射的子弹、军用水壶、牙刷、胶鞋等上百件遗物。美军方面将部分遗骨和遗物送交夏威夷美国中央鉴定化验所鉴定后,确认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遗骨和遗物。”
另一条消息写道:新近在南朝鲜境内发现的 19 具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骨安葬仪式,今天下午在朝鲜军事分界线边境城市开城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举行⋯⋯
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 40 多年了,这两条消息,引起了当年参加砥平里战役志愿军指战员们深深的回忆,当年那场惨烈的厮杀场面幕幕浮现在眼前,引起了他们对英雄战友的缅怀和追忆⋯⋯
1951 年 2 月,横城战役胜利结束后,砥平里之敌仍在原地未动,志愿军
首长判断“联合国军”有南逃之可能。为扩大战果,志司决定以第 39 军、第
40 军、第 42 军各一部共 8 个团的兵力歼灭砥平里地区之敌。
砥平里位于龙头里以西约 15 公里,汉城至横城公路由西东经龙头里通向横城。骊州亦有一条公路经南汉江通向砥平里,砥平里是这两条重要公路的交汇点,李奇微将美第 8 集团军司令部设在这里。砥平里四周是一、二百米高的小山,各山头筑有野战防御工事,设有铁丝网和地雷等障碍物。为加强防御,美军将坦克部署到四周的小山上作为活动碉堡,用装甲车和汽车把整个砥平里街围成一圈,形成了一个多种火力构成的火力、障碍、装甲相结合的防御圈。该敌不仅自身有两个重炮营,而且还有飞机支援作战。
当时,志愿军定下进攻砥平里的决心时,对该敌情判断有误,当时侦察判断,该敌为已经逃跑了一部的美军,最多不过 4 个营的兵力。后来在战斗
中才弄清,该敌实际上为美 2 师 23 团全部及 1 个法国营,另附 1 个团属坦克
连,1 个团属 105 毫米榴弹炮营和 1 个加强的 155 毫米的大口径炮营,共约
6000 余人。这样,在敌我装备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兵力又不占绝对优势,砥平里进攻战斗打成了一场艰苦的攻坚战。“联合国军”依赖坦克装甲和飞机大炮死守砥平里,志愿军在火力不占优势,又没有先进的打敌装甲目标的武器的情况下向敌进攻,屡攻不克,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最后,在“联合国军” 机械化兵力不断增援的情况下,撤出了战斗。
这场进攻战,3 个军所属部队在不同方向上进攻,部队英勇顽强,打得十分惨烈。战斗虽然受挫,但指战员们前赴后继,奋勇冲杀,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乐章。
13 日晚,志愿军向砥平里发起了攻击。
某部 7 连向凤尾山发起了攻击,突击队的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敌人泼水浇成的冰坡上前进,跌倒了,爬起来,滑下来,再爬上去,密集的子弹和炮火在冲击队员的身边呼啸和爆炸,战士们奋不顾身地向前猛冲。7 连的突击队在副连长带领下眼看就要冲到山顶了,敌人的掩体里和坦克机枪喷吐着火舌向他们压了下来,突击队遭受重大伤亡,副连长负了重伤。这时,连长大喊一声,“同志们,跟我向上冲!”战士们迅速跃起跟着连长向敌人扑去,冲过了铁丝网。这个小高地的敌人看到冲上来的志愿军,掉头后窜。7 连在阵地上还没站稳,敌人密集的炮弹便劈头盖顶地压了下来,顿时,小山上火光闪闪,弹片横飞,整个小山成了一片火海。这时 100 多个敌人在火力掩护下怪叫着向他们进行了反击,连长正组织抗击敌人,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昏了过去。正在这紧急时刻,指导员带着炮排上来了,率领全连同敌人展开了浴血争夺战。在敌人的密集子弹和炮弹中,他也身负重伤。他命令炮排副排长,“没有营里命令,不能后撤一步!”说完壮烈牺牲。7 连在激烈的进攻战斗中,勇猛冲杀,夺占了敌人一个高地,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扑,一夜的战斗,同敌人打得难解难分,7 连的连指挥员全部阵亡, 全连伤亡几乎过半。
7 连浴血奋战的情景,只是进攻砥平里的部队的一个缩影⋯⋯
志愿军发起攻击后,砥平里的“联合国军”被包围压缩在不足 2 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但是敌人的装甲防御圈十分坚固,一夜的战斗,志愿军仅突破敌人几个外围的小高地,主要要点难以拿下。
拂晓,“联合国军”又有壮胆的了,大批轰炸机、战斗机、运输机、直升机,像乌鸦一样遮天蔽日飞临砥平里,对志愿军攻击部队进行猛烈的突击扫射。火箭、汽油弹、重磅炸弹在砥平里周围志愿军进攻阵地上连续爆炸, 在砥平里周围形成了一道火力防护圈。敌人的运输机不断地向砥平里守敌补充着弹药,直升机将伤员运走。志愿军面对的是武器装备高度现代化的敌人, 眼前出现的是一场战争史上空前的现代化战争。然而,志愿军的武器太落后了,面对敌人的现代化兵器,志愿军占优势的,只是藐视一切敌人的勇敢精神。
面对这样的敌人,志愿军的进攻仍在继续,第 39 军 343 团 2 营夺占了敌人部分阵地后,抵抗着增援上来的敌人的反扑,他们头上敌机刺耳地尖叫着, 炮火几乎把他们占领的高地翻了个个,敌人分四、五路向他们连续进攻。2 营坚守在高地上同敌人拼杀着,一直坚持到下午,敌人又出动了坦克向他们进攻,他们经过连续抗击,打得班不成班,排不成排。这场战斗打得太苦了,
二营长拿起电话,几乎是哭喊着说: “团长,快下命令撤吧,再这样打下去,我们 2 营就被打光了⋯⋯” “不能撤!这个阵地无论如何也不能丢掉!”团长何尝不心疼自己的部
队,这样惨烈的战斗,太少见了。夺占这个高地,付出了多大代价呀,如果丢了,再去夺占,代价更大,绝不能再还给敌人。
“团长⋯⋯”2 营长继续要说什么。“别说了!”团长打断了 2 营营长的话命令道:
“2 营长同志,你要是把阵地给我丢了,我非杀你的头不可!”说着拍地扔下了话筒。
团长虽然这么说,但他对 2 营长是了解的,他不是怕死鬼,他可能感觉
到这样和敌人拼下去代价太大。但 2 营长执行命令是毫不含糊的,他见团长下了死命令,立即组织部队重新编组成排和班,抓紧构筑工事,到敌人尸体上收集弹药,拼死地守着这个夺占来的高地。
15 日上午,美骑 1 师 1 个营在 40 多辆坦克、飞机 200 余架次掩护下,
由梨浦里向砥平里增援,企图解砥平里守敌之围。第 42 军 378 团和 377 团在曲水里、注邑里地区展开了激烈的反坦克大战。志愿军战士们面对气势汹汹开来的坦克,夹起炸药包勇敢地冲向敌人的坦克。
团长朱永山在指挥所观察着,参谋长刘盛云突然喊到:“团长你看!” 朱团长顺着参谋长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在前面不远的一片深坑里,有
3 个人头在晃动。他们正在向敌先头坦克匍匐前进,他们的周围不断被敌人的子弹溅起一片尘土,炮弹在他们的身边爆炸。在烟尘中,3 个人影一会跃起,一会卧倒,时隐时现。3 个人渐渐逼近那辆喷着火舌的坦克,在离坦克还有十几米时,第一个战士跳出弹坑,猛向前冲几步,一下倒在地上不动了; 紧接着第二个战士跳出弹坑,向敌人坦克冲去,又被子弹打倒了。
团长和参谋长的心提到了嗓子,望着冒着黑烟的坦克,心急火燎。“第三个!”团长身边的通信员又喊了起来。
烟雾中,他们又看到一个战士顺着长满荒草的稻田地里低姿跃进。像一个山豹一样猛地跃起,箭似地向前冲去,然后又卧倒,再跃起⋯⋯
“好敏捷的战士!”团长不由地赞叹到。
只见这个战士就地几滚,又匍匐前进,迅速接近了敌人坦克。正在这时, 这名战士身边呼地冒起了一团黑烟,接着卷起了一团火光。
“糟糕!”团长和参谋长看着熊熊的火光,十分心疼这名勇敢的战士, 只可惜差一点就炸掉敌人的坦克了。
正在他们焦急之时,突然从烈火中滚出一个火人,这团烈火直滚向敌坦克。几乎在火团接近敌坦克的一刹那,敌坦克冒出一团白光,“轰隆”一声巨响,坦克燃烧起来,引燃了旁边的树木。后面的坦克见状,慌忙往后退。这时,部队向敌人的坦克群冲去⋯⋯
团长和参谋长向勇士倒下的地方奔去,在那辆被炸的坦克不远的地方, 这位勇士躺在那里,衣服被烧成黑灰,面目被烧焦,一只胳膊向前伸着,好像激励战友们继续冲向敌人。
团长和参谋长抑制住心中的激动,回顾着刚才勇士炸坦克的那一幕,他的英勇壮举:当那颗化学迫击炮弹在他身边爆炸时,他敏捷地卧在荒草地上, 但被炸去一条腿而昏迷过去;当他被烈火烧醒时,旁边坦克隆隆的叫声,使他意识到敌人的坦克还没炸掉,于是他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带着浑身火焰,
向着坦克滚去。他手里仅有一颗反坦克手榴弹,他恐怕投不到敌人坦克上,便一直爬到坦克跟前,用尽全身力气投出了手榴弹,他失去了一条腿,又严重烧伤,这时他已无力躲避手榴弹的爆炸了,他同敌人的坦克同归于尽了。三位舍身炸坦克英勇献身的勇士,战友们无法从他们的身上弄清他们的
姓名。特别是这名战士,身上一切纸的或布的证件都全部被敌人化学燃烧弹烧焦了,连面目也无法辨认。战友们妥善地处理着这三位不知姓名的烈士的遗体,多方进行查找。但一直没能查出来。他们连姓名都没留下,就这样地英勇地牺牲了。而这样的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是许许多多的⋯⋯
在进攻战斗中,359 团指挥所同 3 营联络中断,团长十分着急。作战股长带领一名司号员在敌人炮火中穿梭,吹一阵号,换一个位置,反复同 3 营
联络了好几遍,仍没能与 3 营联络上。在进攻战斗最关键的时刻,上下级失去联络,不能协同指挥,团长急得搓手顿足。看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和敌机疯狂的扫射,团长命令一定要和 3 营联系上。
通信连的战士们决心冒着敌人的炮火,通过火力封锁区架通有线线路。通信班战士一个冲上去倒在炮火中,又一个冲上去,又倒下了⋯⋯连续上去7 名电话员,全部英勇地牺牲了⋯⋯
砥平里,这就是砥平里,英雄血染山岗的地方,上千名志愿军指战员, 血溅砥平里。那可歌可泣的幕幕英雄壮举,与日月同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