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小说
如果说乔治·桑在三十年代写的激情小说是一种符合她个人身世、经历和气质的“本色小说”,那末跨入四十年代后所写的一系列社会小说,则是作家走向更成熟的创作阶段的标志。
乔治·桑社会小说的作品有:《周游法国的帮工会会友》(1840),《竖琴的七根弦》(1840),《康素爱萝》(四卷, 1842—1843)及其续集《鲁道尔斯塔特伯爵夫人》(五卷, 1843—1844),《安吉堡的磨工》(1845),
《安东尼先生的原罪》(1847),等等。这些小说和巴尔扎克众多的《人间喜剧》中的《贝姨》(1846)、《邦斯舅舅》(1847),欧仁·苏的《巴黎的秘密》(1842)等小说一样,都是从浪漫主义走向以大社会为创作背景的现实主义这个时期的产物。不过,乔治·桑的社会小说仍然没有脱除激情小说的“乳臭”罢了。
《周游法国的帮工会会友》这部小说是在空想社会主义深深浸入乔治·桑的文学思想后写成的。在爱情至上的浪漫主义格调中,掺拌着社会主义和人类美好理想的薪的要素。故事发生在一八二三年。主人公是细木工皮埃尔·于格南,他是“周游法国帮工会”的会友。这个帮工会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工人协会,它是合法的,但有时还要和法律进行斗争才得以生存。于格南是一个
英俊聪颖的青年,懂得哲学、历史、社会学和文学,善良而纯洁,渴求真理, 具有为宣传自己的社会理想而百折不回的坚强意志。他通过种种曲折的周旋,来到一个贵族家里做工。这个贵族是维尔普勒伯爵,性格古怪,表面上是一个自由派,内心里却有一种怀疑主义的空虚感。伯爵的女儿伊瑟尔受过良好的教育,富于理想。于格南与伊瑟尔虽然互相爱慕,可是他并不想和她结婚,他怕继承了伯爵的财产后会背离自己的理想。而伊瑟尔也具有一种圣洁的德行,她爱他,却不想以自己的爱去干扰他的理想。后来于格南为了事业的需要而离开了这个贵族家庭,但伊瑟尔对他的爱仍矢志不渝,她希望在父亲天年之后去找他,并要求他也等待着将来他们共同生活的那一天的到来。小说很典型地反映了当时空想社会主义的理想,歌颂了劳动的伟大和神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小说在全世界文学作品中第一次使用了“共产主义”这个字眼,把它作为一种崇高的理想来揄扬。考虑到乔治·桑这种对共产主义的歌颂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前八年,我们就不能不折服于这位女作家的过人慧眼。但是,这部小说也表现出作家的神秘主义幻想,主要人物的道德臻于抽象的完美,未免脱离生活现实,然而这只是大醇小疵罢了。
《康素爱萝》描写的是十八世纪意大利的事。康素爱萝是一个波希米亚姑娘,生就一副金嗓子,被威尼斯歌剧院聘为女歌唱家。她的未婚夫安左勒托对未婚妻的巨大成就产生了妒忌。康素爱萝对剧院的生活感到厌腻了,再加上在自己最圣洁的爱情问题上受到刺激,于是她达到艺术成就的顶峰时便急流勇退,离开舞台回到波希米亚。她的主人波尔波拉替她在阿尔贝·德·鲁道尔斯塔特伯爵的城堡里找到一个音乐教师的职位。阿尔贝伯爵常常认为自己是以前一位祖宗的再世,康素爱萝被这种恶梦似的气氛述矇住了。有一天, 伯爵精神完全错乱,离开城堡失踪了,一连好几天没回来。有一次,康素爱萝去找他,在附近一个山洞里发现他正在发疯。当他看见这位少女时,又恢复了理智,向她表白了爱情,并提出要跟她结婚。但是康素爱萝没有勇气接受这门婚事,就辞别城堡到维也纳去了。她被人引见,拜见了玛丽-泰蕾莎女
皇,并被皇家剧院雇佣。不久,她又被召回到城堡,因为阿尔贝伯爵已奄奄一息,要最后见她一面。伯爵见到她后,要求在临终前跟她结婚。她满足他的要求,可是在他死后,她没有提出任何继承财产的要求,又去过流浪生活了。
这部小说的音乐气氛很浓重,可以看出她和肖邦之间爱情的影子。它把爱情、音乐、历史、哲学、教育和社会生活熔于一炉,别具一格。评论家对它评价甚高。
《安吉堡的磨工》和《安东尼先生的原罪》中所描绘的是一个农业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图景,普通的劳动者具有高度的觉悟,懂得人生的意义,不为金钱所引诱,在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积弊的基础上争取建立一个美满的平等的乌托邦社会。可贵的是,乔治·桑社会小说中的正面人物都是正直、善良、勤劳、朴实的劳动人民,这在十九世纪法国文学中也是凤毛麟角,殊堪嘉许。这些小说为以后的平民文学开了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