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特色的陕西剪纸

陕西位于黄河流域,在这里有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的陵墓,有仰韶、龙山文化以及商周文化的遗址,并有许许多多的汉代墓群。

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和古丝绸之路也在陕西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在此曾繁荣昌盛,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汉代的画像石,唐宋时期的雕塑、绘画等,都直接对陕西的民间艺术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宋元时期,由于天灾人祸,加之交通的闭塞,致使陕北经济、文化等方面与内地发生了隔离,外来的经济、文化对这里的影响在缩小。包括剪纸在内的陕北地区古老的风俗习惯和民间艺术,也就在这个特殊的地理及文化环境中,被独特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淳朴、善良的陕西农民为求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为了追求超越自然的力量并征服自然的灾祸,人们崇信巫术,请神汉、跳傩舞。每逢新年佳节,人们会闹起社火、吹响唢呐、敲起锣鼓、接祥纳福。

因此,陕西黄河流域的剪纸从内容到形式同其他地区的剪纸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它的功能以自我欣赏和装饰美化自己的环境为主,不受商品价值和政治方面的影响,随心所欲,剪纸的表现手法简练,体现出它的随意性、意象性和抽象性。

陕西的剪纸在艺术风格上是单纯、概括、淳朴和庄重,讲究剪纸本身的文化内涵。其中,陕北民间剪纸在内容上,始终围绕生产、生活、生命三大主题,流传在这一带的巫俗剪纸和民间用于招魂辟邪的抓髻娃娃剪纸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抓髻娃娃作为受惊驱鬼、辟邪招魂用的叫“招魂娃娃”、“送鬼娃娃”、“送病娃娃”、“辟邪娃娃”、“五道娃娃”或“纸人”。它的基本特征是正面站立,圆头、两肩平张,两臂下垂或上举,两腿分开,手足皆外撇。抓髻娃娃有性别之分,一般多为女性,也有不象征性别的。

女性抓髻娃娃头梳双髻或双辫,头立双鸟或戴花冠、花蔓或。双手外撇或上举,或双手抓鸟,或一手抓鸟抓兔,或一手抓鸟抓鱼,或双手抓鱼,或双手举莲。还有双襟双鸟、双膝双鸟,双足双鸟、双脚蹬兔等。

男性抓髻娃娃为圆头,或一长辫,或戴圆形尖顶帽。双手外撇或上举。有的腹下垂阳饰象征男性的牡丹、云勾纹等图案。

古时的陕北农村,在其独特的自然地貌和艰难环境中,人们考虑最多的是生存繁衍,所以每当谁家娃娃有病后,家里的大人就剪一个纸人,放在娃娃身上或在娃娃身上绕3圈,再烧着放在盛水的碗里,然后念叨着娃娃的名字,端着碗走出大门口,把烧成灰的水倒在十字路口,再喊着娃娃的名字回来。

有钱的人家或者孩子病比较重的,就请巫师来帮忙,巫师就用黄表纸剪5个或7个手拉手的抓髻娃娃,先放在设置的坛上接受香火,后放置病人身上,在病人身上绕3圈,并诵唱道:

病人姓什你姓什,病人叫什你叫什,你和病人同年同月同日生……

病人禳得笑盈盈,纸人禳得哭令令,正魂禳在病人身,一切灾难你带走,我送你到十字口……

然后,巫师在盛水碗中焚烧纸人,再到十字路口倒掉。

在当时,人们的意识中认为病人得病是因为鬼魂作祟,使人的灵魂离开了肉体,剪抓髻娃娃做替身,随着纸人的焚化,病人就会还魂病愈。

另外,还有一种手拉手的抓髻娃娃,用于贴在室内或门楣上,起避邪和保护平安的作用。所以,陕北民谚中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抓髻娃娃一把叉”的说法。

陕西剪纸主要形式有窗花窑顶花、炕围花、门画、挂帘、枕花、桌裙花、鞋花、结婚双喜花、衣物佩饰花、神龛贴花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窗花最为普遍,每逢春节,不论哪里的农村,都给窗子糊上洁白的纸,贴上红纸剪成的窗花,喜庆新年。

陕西的窗花在表现内容上,一种是继承传统,一种是贴近生活,近距离反映现实。有人物活动、花鸟鱼虫、飞禽走兽、民间故事传说等,造型严谨,民间风味十足。

跟我国其他大部分地区一样,陕西的剪纸也大都出自农家妇女之手,不过其淳朴、粗犷、简练、明朗的特点,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她们创作的剪纸饱含着浓郁的泥土气息和强烈的感情色彩,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具有古朴的民风。

陕西的农村剪纸艺人,她们一方面受民间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对生活进行仔细入微地观察和理解,凝聚着普通劳动人民的智慧,心到手到,并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用剪纸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美的理解。

在陕西,由于陕北交通闭塞,地处偏僻,外来文化较难传入,古代的文化、艺术却被农家妇女承袭了下来,并代代相传。

如一些剪纸继承了汉代画像石的风格,外轮廓极其简练、饱满、生动,想象力丰富。像农家过年时门上贴的《瓜子娃娃》的四肢就是用纸剪出的,头是用瓜子代替的。

相比于陕北的剪纸,关中的剪纸以其造型优美、细致逼真而深受人们喜爱。陕南的剪纸人数较少,具有夸张中带精巧、细致中藏真情的特点。

剪纸是妇女们创造的文化,在陕北就有“找媳妇要巧的”的习俗。在民间,给娃找媳妇,“不问人怎么好,先看手儿巧”,手儿巧就是看剪纸绣花。

有“一看窗子二看帘”的说法,看窗子,就是看剪的窗花,看门帘就是看绣花的本事。

这里的人们普遍认为,剪花好的女子肯定聪明,以后生下的娃娃自然也是聪明的。直至后来的陕北农村,谁会剪花,仍被全村人所敬重。

每至腊月天,这里的婆姨女子们便凑在一起相互学习剪花,有好样子出来,争相看样。正月里妇女们相互串门,看谁的窗花好,也是看谁手最巧。

陕西剪纸形式多样,一是单色剪纸;二是色纸拼贴剪纸;三是点彩剪纸;四是渗染剪纸;五是纸塑窗花,六是剪纸熏样。

陕北以单色剪纸为主,造型简洁质朴,注重夸张变形,传承着古老的审美情趣和造型观念。在内容上多以动物花草为主。

陕西有种“抓钱娃娃”的剪纸,就是一手抓钱、一手抓火的抓髻娃娃,说是“举火是烧百邪疗百病,身上对对双鸟是雀雀吃掉周围的虫子。”

陕西铜川有一种“送鬼娃娃”的剪纸,双手拿钱外撇,说是“哪一个鬼都是要钱的,给点钱把鬼打发走了,病就除了。”取以钱送鬼之意。

据说孔圣人教化天下时,唯独遗漏了陕北,于是陕北人的性情不像关中人那么中庸,所以创造性极强,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痛快。

不过,在陕北的靖边、安边、定边这“三边”,剪纸变成了另一种风格:纤细入微,小巧玲珑,小中见大,刻画精致。剪出的线细如发丝,既不同延安剪纸的粗犷,又不同江南的工巧与写实。

据考证,“三边”原是边关重镇,朝廷常派南方将领在此地镇守,他们常常带着家眷在这里生活,也带来了南方的民间文化,与当地古拙的民间艺术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三边剪纸”。

陕西有些地区因为经济基础较好,剪纸的形式变得多样起来,单色、点彩、拼贴、纸塑等多种形式相互运用,内容上以戏曲人物为主,花鸟动物中常常加进象征文化符号的琴棋书画、八宝等,有浓郁的中原文化特征。

[旁注]

轩辕黄帝 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我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轩辕黄帝因为以首先统一华夏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

丝绸之路 是指起始于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的路线。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它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傩舞 又叫“大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起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为原始文化信仰的基因,是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蹈,是傩仪式中的舞蹈部分,一般在大年初一至正月十六期间表演。

巫俗剪纸 是以其深刻的象征意义反映民俗。在巫术剪纸中,剪纸符号作为一种象征通道沟通天地人的交流,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人或事物施加影响。

民谚 就是民间的谚语,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神龛 是放置道教神仙的塑像和祖宗灵牌的小阁。神龛大小规格不一,依祠庙厅堂宽狭和神的多少而定。大的神龛均有底座,上置龛。神像龛为开放式,有垂帘,无龛门。祖宗龛无垂帘,有龛门。神像龛座位不分台阶,依神佛主次,做前中后,左中右设位。

汉代画像石 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其经济、文化、艺术都比较发达。汉代的图画是汉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常常绘制在丝绸、陶器、漆器、墓壁上,也雕刻在石块上。雕刻有画像的石头,考古界即称之为“画像石”。

过年 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在我国,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也就是守年岁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作为“过年”。

腊月 农历十二月为“腊月”。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我国古代,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动,所以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孔圣人(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子,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八宝 指和合、玉鱼、鼓板、磐、龙门、灵芝、松、鹤。大多是制作在门楣砖雕、门扇裙板、堂内挂落、隔间屏风上,是建筑鹤器具的装饰画,都包含着吉祥、祝福之意。

中原文化 是以中原为基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约6000年至公元前约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以我国河南为核心,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逐层向外辐射,影响延及海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

[阅读链接]

在甘肃环县,有一种叫“刘海撒金钱”的剪纸,也叫“送钱娃娃”,娃娃手拉手拿着钱,上下两层,并解释为“上边是大神神,下边是小神神”,说是正月二十三这天剪了并烧了送钱的,就能让人富裕,并且收成好、年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