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名的木板年画

在我国优秀的年画艺术品类中,有一种叫木版年画,是年画中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

在年画中,门神的历史最为悠久,那是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守门将军”的门神形象。自唐宋以来,随着佛经版画的发展和雕版技术的成熟,随着市民文化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木版年画的繁荣。

特别是北宋时期出现了专门售卖年画的“画市”,当时称为“画纸儿”。在宋金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四美图”这样精美绝伦的木刻版画,它是最早的木版年画。在明清两代,木版年画进入巅峰时期,并逐步形成了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广东佛山“四大木版年画”。

其实,在清代道光年间,内阁中书李光庭所著的《乡言解颐》一书中,正式提出的“年画”一词,就是指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换的年俗装饰品。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

特别是木版年画非常有名,全国有大大小小几十个产地,其中著名的有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等地。在清末时期,木版年画的使用地区覆盖了全国各地。

广东佛山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之一,是华南地区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因在广东佛山镇生产而得名。佛山民间木版年画,包括门神、年画与神像画,统称为年画。

那是在宋元时期,广州、佛山一带就流行有刻绘门神习俗。这类门神早期直接在门板上手绘刻画,后来另置木板绘刻,大量复印,制成木版年画行销于市,供人张贴。

到了清代乾嘉年间,佛山年画生产达到鼎盛时期,店铺作坊多达200多家,从业者数千人,鼎盛时单门神就日产1万多对,“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的火红场面是当时佛山年画手工业繁盛的写照,成为佛山重要手工行业。

佛山木版年画有原画、木印、工印工笔三种,包括门神、年画、神像画,主要以门神为主,内容多是“神荼郁垒”、“秦叔宝、尉迟恭”、“福禄寿全”、“五子登科”、“加官进爵”、“天姬送子”、“和合二仙”、“金钱童子”以及各种神像和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题材广泛,表现了人们的希望和理想。

还有吉祥图案、辟邪迎祥、民俗民风、戏曲故事、历史演义故事等。佛山木版门画内容丰富,根据不同省份和地区、地域特点、习俗和喜好而印制题材和颜色各别的门画。人们则按大门、房门等不同地方而张贴不同类型题材门画,抒发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

以题材划分,则有门画、神像画和岁时风俗画三种类型,其主要功用为祭祀、祈福和装饰环境,体现了人们驱邪纳福的愿望。

佛山年画受岭南传统文化影响,并迎合佛山人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习惯,以民间信仰神像画、岁时节令应景画、礼俗画居多,为百姓喜闻乐见。

佛山木版年画是当地活动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反映佛山本地文化的历史根源以及佛山传统民间绘画和印刷工艺的一些基本情况。与其他各地年画相比,佛山木版年画吸收了佛山剪纸、铜凿金花、金漆木雕等传统工艺的精髓,以红、绿、黄、黑四色木版套印。

佛山木版年画用工笔绘彩、勾金粉等技法表现,使画面更显富丽堂皇、熠熠生辉。其形象精细、饱满,线条粗犷、有力,红彤彤的色彩热烈艳丽、寓意吉祥,因而,佛山木版年画又有“万年红”的美誉。

佛山年画使用红丹、金银色加强画面的装饰效果,红色表示喜庆和吉利,而红丹又是佛山著名地方特产。年画以红、桔红、黄、绿等色来套印,在人物盔甲、袍带上饰绘金银图案纹样,使神象画更显金碧辉煌。佛山年画线条粗犷,简练有力,构图饱满,富于装饰,形成独特地方风格。

佛山年画有手绘、木板套印、木印填色三种,以线条粗犷、色彩绚丽、造型简练、构图饱满、装饰性强为特色。人物衣饰上的花纹用线条流畅的写金描银渲染,俗称“写花”,极富民间画的韵味,为其他地区民间年画所罕见,成为佛山年画的显著特征。

佛山年画在表现手法上,善于结合当地风俗民情,具有浓郁地方风格。佛山年画在线条处理、造型格调、设色技巧、题材选择上都具有广府文化的细腻艺术特征。

凤翔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年画的一大流派,被国外收藏家赞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凤翔木版年画,主要分为门画、十美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画、家宅六神画和窗花画六类。

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凤翔,是我国知名的木版年画产区,全是以手工雕版,土法印制,局部手绘染填,套上金银二色,色彩对比强烈,造型饱满夸张,保留了古版年画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

凤翔木版年画继承、发扬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线条手法,同时吸收了历代寺庙壁画、石刻笔法、刀功特点,以线刻为主,线条刚劲有力,简明质朴,生动大方。

凤翔木版年画色彩以红、绿、黄、紫为主,再衬以黑色线条,对比强烈,生活气息浓郁,形象丰满逼真。印刷时先用颜色印染天地,再开红光、涂胭脂、加重彩,后套黑线主版。画面既和谐朴实,又生动别致。

凤翔木版年画内容,首先以人物为主,以门神见长。门神中有历史名人、神话人物,如秦琼、尉迟敬德、包文拯、赵公明及天官赐福、福禄寿三星等。其次是《西游记》神话故事和花鸟虫鱼。无论人物还是花卉,造型都优美大方,生动逼真,各有情态。特别是门神中的人物,从体态到神情,都能给人一种既慈祥善良,又杀气腾腾,颇具镇妖除邪之神威的感觉。

与国内其他地区年画相比,凤翔民间木版年画显得更为粗犷、夸张。局部粗细搭配、构图饱满,门画造型威猛,风俗画构图贴近生活情趣,色彩大红大绿,对比强烈,套金套银后富丽堂皇,手脸部分手工填染后更显逼真。

凤翔木版年画全以手工雕版,土法印制,局部手绘染填,规格有全开、三开、五开、六开、十二开不等,品种亦有门画、十美画、戏剧故事画、风俗画、六神画、窗花画六大类。

在制作工序和方法上,凤翔与国内各年画产地几乎大同小异,其制作非常考究,从画墨线稿、贴版、站版、菜油浸版、刻版、平底到设套色、刻套色版,到最后印刷墨线、套色、套金套银、手染上相粉、开红光、描眉画眼,不下十道工序,有的风俗画、戏剧故事画还要刷天景、地景等。

东丰台木版年画是天津宁河丰台的一朵奇葩。在我国年画史上,东丰台是年画主要产地,曾与天津杨柳青年画一样享有很高知名度。

东丰台木版年画继承了北方平水系统的坊刻传统,它与杨柳青、武强炒米店同是这一系统的不同分支。而丰台年画则较之更为质朴、粗犷、色彩艳丽,深受人们喜爱。

东丰台年画多取材于历史典故、时事风俗以及戏曲小说人物的故事情节,其中以神祗类为大宗。从制作风格上讲,多为等量颜色的套版印刷,有三色、四色、五色,最多的有七色套版。印刷之后,仍有一些粉脸、开眉眼、描金等工序需要手工完成,还有一些神像面部要帖一层金色锡箔。

东丰台年画传承杨柳青年画特点,也受东北、冀东民俗影响,又借鉴了武强木板年画精髓,自成一格。与杨柳青年画比较起来,在颜色使用上更为鲜艳,画面更为粗犷和夸张。

另外,东丰台年画版式也较独特,有的对吉祥字大胆使用,不惜占据画面主体;有的为窗格式画面,将10余块画版拼接套印,浑然一体;还有的再现戏剧情节,可将画面裱制成16幅条屏等。追求拙朴的风格与热闹的气氛,表达人们祈望丰收的心情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总之,木版年画有其作为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具有其文化和历史价值,曾是我们丰富文化生活的主要表现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包括木版年画在内的年画艺术,都面临着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的深刻问题。

[旁注]

雕版 以杜梨木、枣木、红桦木等做版材进行雕刻,一般工艺是将木板锯成一页书面大小,水浸月余,刨光阴干,搽上豆油备用。刮平木板并用木贼草磨光,反贴写样,待干透,用木贼草磨去写纸,使反写黑字紧贴板面上,就可以开刻了。

李光庭 清乾隆六十年中举人后,出任内阁中书,后赴湖北黄州任知府。他秉承家学,笔耕不辍,著述颇丰,其中最有学术价值的是他于道光末年所著的《乡言解颐》,并在书中采用了大量诙谐幽默的乡言俚语来表述事物,形象生动,雅俗共赏。

点染 是写意花卉主要表现技法之一,是指用毛笔蘸墨或颜色直接点染而成的画法。此法的主要特点是落笔成形,一笔下去不能涂改,通过墨彩的干湿浓淡变化,笔法的刚柔、轻重、顿挫等因素,既表现花卉的形态和质感,又传达作者的情感。因此,作画首先要意在笔先,对每一种花木特点要求默记在心,作画时才能大胆落笔,一气呵成。一气呵成是指笔法的连贯性和气势的衔接。

和合二仙 是民间传说之神,主婚姻和合,因此也叫作和合二圣。相传唐代有个叫万回的人,因为兄长远赴战场,父母挂念而哭泣,就前往战场探亲。万里之遥,他朝发夕返,因此人们叫他“万回”,民间俗称“万回哥哥”。以其象征家人之和合,自宋代开始祭祀作“和合”神。

金漆 我国古老的工艺品业,运用髹漆、描金、镶嵌等技法,用于古代家具以及家居装饰中。我国金漆家具大都雕刻精美,给人灿烂富丽之感。金漆木雕具有金碧辉煌的艺术效果。金漆镶嵌则以木胎成型、髹漆,然后在漆底上运用镶嵌、雕填、彩填、堆古罩漆、刻灰、平金开彩、断纹、刻漆、金银、罩漆等装饰技法。

家宅六神 我国民间风俗以灶王、土地、门神、户尉、井泉童子、三姑夫人为家宅六神,因此过年时焚香祭拜以求一岁平安。六神像中包括男、女、老、幼、文、武、尊、卑等不同形象,饶富趣味。

赵公明 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玄坛”是指道教的斋坛,也有护法之意,相传为武财神。道教宫观中的财神神像,多为黑面浓须,骑黑虎,一手执银鞭,一手持元宝,全副戎装。

坊刻 指书坊刻书。书坊是古代买书兼刻书的店铺,是一种具有商业性质的私人出版发行单位,由书坊刻印的书称为坊刻本、书坊本或书棚本。书坊刻书在刻书业中开始得最早,地域分布最广,其印刷量也最大。最先采用雕版印刷的就是民间书坊,而官刻和私刻都是在坊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阅读链接]

根据《西凤世兴画局》记载,凤翔木版年画源于凤翔南肖里的邰姓人家,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凤翔的木版年画,有文字记载的年代,可以追溯到1507年,这个邰氏家族,就有8户从事木版年画的制作。起初,他们的名称叫“万盛画局”,后来改为“荣兴画局”,再后来又变为“世兴画局”。木版年画的事业,也像他们祖祖辈辈希望的那样,越来越繁荣兴旺。在鼎盛时期,生产者多达100多家,画局也有10多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设计、雕刻、印刷、彩绘、发售的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