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相承——习俗流布

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节日食品之一。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开始流传的。端午节这一天,民间便互相送粽子作为纪念。粽子是我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吃“五黄”、煨蛋等传统习俗。我国的许多习俗,都包含着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从五月份的气象、物候,可知端午的五黄和五毒是有一定道理的。

过去人们不知道疾病发生的原因,把生病看成是鬼怪作祟。他们就以挂钟馗像、在孩子额上用雄黄写“王”字,给孩子穿虎头鞋等方法来求安宁。而雄黄酒、艾叶、菖蒲等也确有杀菌解毒的作用。

粽子相关食材的历代变迁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大臣,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楚王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当楚国快要灭亡时,在农历五月初五的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了。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

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到了汉代建武年间,有一个长沙人在晚间梦见了一个人,自称是三闾大夫,三闾大夫就是屈原。

梦中的屈原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用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这样就不用担心再被蛟龙破坏了!”

人们知道这个梦后,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并世代相传。

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记载于雍州人韦巨源的《食谱》中。其中写到粽子的特点是:

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

据记载,当时人们用菰叶将黍米包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为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称为碱水粽。

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了糯米之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在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为交往的礼品,相互馈赠。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了锥形和菱形。日本文献中就有“大唐粽子”的记载。在唐代,粽子已成为寻常百姓的美味食品,连皇上都爱吃。

当时,长安人常吃一种“百索粽”,这种粽子因外面缠有许多丝线或草索而得名。此外,还有一种叫“九子粽”。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9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的好看。九子粽是用9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的视觉感受。

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媳妇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

唐代大诗人温庭筠,对九子粽也留下了赞美的诗句:“盘斗九子粽,瓯擎五云浆。”诗句工稳妥帖,简洁明快,似在玄宗之上。

唐代另一位诗人郑谷,在一首咏端午节的诗中吟曰:“渚闹渔歌响,风和解粽香。”描写小岛上渔家欢度端阳的热闹场面,诗中一闹一香,有声有色,跃然纸上。读之,使人感觉仿佛身临其境,如闻其味。

到了宋代,端午节已成为传统佳节,文人墨客诗句中写到端午节情景、端午节习俗的就更多了。在宋代众多的端午节诗中,不乏直接提到粽子的诗句。

欧阳修写过一组“十二月词”,寄渔家傲调,其一写“五月”的词写道: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鹂时一弄,等闲惊破纱窗梦。

从元稹的“彩缕碧筠粽”,到欧阳修的“五色新丝缠角粽”,足可佐证,从唐至宋,我国民间就有用彩色丝线缠捆粽子的习俗,且一直沿传了下来。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此时,还出现了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成为一种时尚。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品种更加的丰富多彩。到了清代,还出现了“火腿粽子”。

到了后来,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璨纷呈。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品种繁多,味道极美。

[旁注]

雍州 是我国古九州之一,据史料载,其名来自于陕西凤翔境内的雍山、雍水。雍州,一般是指现在陕西省中部北部、甘肃省除去东南部、青海省的东北部和宁夏回族自治区一带地方。

益智仁 又名益智、益智子。是姜科植物益智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间果实由绿变红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功效是温补固摄,暖脾止泻,固唌摄唾,温肾固精缩尿,主治脾肾虚寒,腹痛腹泻;或肾气虚寒小便频数,遗尿,遗精,白浊;或脾胃虚寒所致的慢性泄泻及口中唾液外流而不能控制者。

渔家傲 词牌名,北宋流行,有用以作“十二月鼓子词”者。渔家傲也是曲牌名,南北曲均有。渔家傲又有二,其一字句格律与词牌同,有只用半阕者,用作引子,另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

[阅读链接]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悦,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篇:“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由于我国各地风味不同,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各异,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