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汨罗江纪念屈原龙舟赛

屈原的故乡在湖北宜昌的秭归。作为家乡人,在秭归,人们对屈原的缅怀之情尤甚,纪念的方式也胜过其他的地方。

在端午节里,屈原家乡人纪念屈原最重要的民俗方式主要有赛龙舟、办诗会和公祭屈原。

龙舟竞渡要求很严。龙舟上的桡工人数、穿着都有要求。每船42名划手,按龙舟色着装。桡工们各有分工:龙舟前有站头的,舟后有拖艄的,中间有打腰鼓的。

龙舟竞渡是秭归端午节的重头戏。南宋大诗人陆游的《归州重五》,就描述了秭归在当时的端午节龙舟竞渡的盛况:

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

屈平乡国逢重五,不让常年角黍盘。

千百年来,划龙舟一直是屈原家乡秭归的最大的群众性集会,乡亲们非常看重龙舟比赛。端阳节时的峡江屈原沱,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江上龙舟飞渡,岸上人山人海。

秭归划龙舟除场面壮观、竞争激烈外,特别之处是竞渡前还要举行游江招魂。颜色各异的龙舟均竖起“魂兮归来”的招魂幡,以白龙为首的龙舟在江中缓行环游,峡谷中回响起荡气回肠的《招魂曲》:

我哥哟,回哟嗬,听我说哟,

天不可上啊,上有黑云万里,

地不可下啊,下有九关八极。

东不可往啊,东有旋流无底,

南不可去啊,南有豺狼狐狸。

西不可向啊,西有流沙千里,

北不可游啊,北有冰雪盖地。

唯愿我大夫,快快回故里,

衣食无须问,楚国好天地。

两岸的人们都随着游江龙舟的鼓点节奏,深情地唱和着“我哥回哟”,并满怀着崇敬之心,把预先备好的粽子纷纷投入江中。

在秭归,每年都在端午节期间隆重举行公祭屈原的活动,从南北朝一直延续了下来。所谓公祭,就是由官府出面组织的祭屈大典,为区别于民间祭祀而称为“公祭”。

在端午节,即屈原投江殉志的这天,在屈原祠里或屈原祠前的屈原沱江边,用松柏、艾叶扎成大型祭坛,将蒸熟的全猪全羊、瓜果点心及粽子献于屈原灵牌或塑像前,巨大的挽幛上篆书:

屈原大夫魂兮归来。

在婉转凄切的鼓乐箫声中,身着白色孝服的主祭官,如歌如吟地读着歌颂屈原美德的祭文。数百名学童齐声朗诵屈原的作品《橘颂》,孩子们稚嫩而有活力的诵读声,让整个屈乡充满朝气。

随后,各参赛龙舟队的领头人扛着龙头,向屈原牌位或塑像祭拜,然后是众人依次叩首焚香,祈求当年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

湖北郧县的赛龙舟活动,可以说是我国端午龙舟的“活化石”。

堵河口位于郧县境内的汉江与堵河交汇处,围绕着韩家洲的两江三岸一渚上分布着许多自然村落,这里的乌家河、堵河口、西流、韩家洲和店子河5个村,自古以来就有龙舟会民间组织。村民们在龙舟会的组织下,每年端午聚集一起开展龙舟会赛事。

这里的龙舟会是世代相传的一种组织,约定俗成居住在村落里的每位村民都是会员,12岁至59岁的男性村民是基干会员。

他们在龙舟会里只设会首,逐年逐户轮流充当,如果该户没有成年男人,就自动流转到下一户。每年端午节的傍晚,都有农户到刚参加完赛事的龙船上去“接龙”,把木制龙头、龙尾捧回家,担任下一届的会首。

会首的责任就是承担组织赛事的一切活动和支出,在端午节的中午和晚上,要在家里摆酒席招待所有龙舟会的成员,并请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坐上席。

堵河口5个村落所敬奉的龙有区别,乌家河村祭拜乌龙,后来改为黄龙,堵河口祭拜青龙,西流村祭拜黄龙,韩家洲村祭拜青花龙,店子河村祭拜白龙。各村的木雕龙头和龙尾上所施的彩绘和龙舟会旗帜上龙的颜色,都与所信奉的龙的颜色一致。

每到端午节,这几个村的龙舟会就会聚集在一块划龙舟,世代相传。

龙舟是各龙舟会公有专用,平时锁在专用的龙舟房内秘不示人,除了端午赛事,不用作其他用途,只能在端午节前后上香烧纸钱祭拜后,才能进出龙舟房。

在端午的前两天,会首组织会员打开龙舟房,将龙舟抬到江中浸泡,待到木船吃透水后,再用铁丝打好几道箍。

农历五月初四的上午,各村都要扮船,将龙舟打扮得鲜亮,下午组织人员到江边演船。这天,无论在外打工还是走亲戚,都要风雨无阻地赶回家里,参加一年一度的龙舟会。

晚饭后,家家户户到龙舟前的沙滩祭拜许愿。零点过后,要以家庭为单位正式祭龙。堵河岸边鞭炮不绝于耳,午夜时尤盛。

农历五月初五上午,龙舟会赛事活动在乌家河与堵河口之间的堵河江面上进行,下午在西流与店子河之间的汉江江面上进行。5个村的龙舟在锣鼓喧天的江面上参与竞赛,场面异常激烈。

郧县龙舟会是群众自发组织,且数千年来一直流传,完全是原汁原味,把龙图腾崇拜意识保存得非常完好。

湖南岳阳是龙舟运动的发源地,因为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是在汨罗江以身殉国的,当地人引舟抢救他的行动,后来渐渐演变成了盛大的龙舟竞赛活动。

自古以来,岳阳百姓就有“宁荒一年田,不输端午船”的说法。赛龙舟的习俗代代相传,汨罗江畔的赛龙舟最为隆重。

大概是因为屈原在这里沉江的缘故。每逢端午节,汨罗江畔都要举行竞渡仪式,万人空巷,争相观看。

身着新装的人们,点着几十对蜡烛,绕船走3圈,意思是“祭鲁班”。到屈子庙朝拜,抬着龙头祭庙,最后挂红下水开始赛龙舟。

这时,成群龙舟一齐下水,一声炮响,船似箭发,两岸欢呼,鞭炮齐鸣。船分青龙、黄龙、白龙等,不仅船身,就连船上那些旌旗罗伞的装饰,以及挽手们的服装乃至船桨,都为一色。

龙舟上除桡手外,还有指挥者和擂鼓者。指挥者手执令旗,站在船头喊号子领唱。擂鼓者以激昂的鼓声,一方面增加威势,振奋人心,一方面协调桡手们的划水节奏。

比赛时,规定赛场、比赛路线,划定起点和终点,还进行编组、编号和选定负责人,分初赛、复赛、决赛层次。

参赛龙舟有当地的,还有远道而来的外地龙舟队。有的龙舟竞渡在终点还设有投标船,当竞渡的龙舟到达终点时,投标船就将标投入水中,让各船争夺。标又分鱼标、鸭标和铁标等。

每个龙舟上还得挑选一个水性特别好的人,专司夺标之职。系着红布的活鱼标、活鸭标固然难捉,而沉入水底的铁标更非得有好的潜水本领才行。当夺标健儿跃入水中追捉的时候,岸上观众呐喊助威,场面十分壮观。

[旁注]

招魂幡 又叫灵旗,古代招引亡魂的旗子,之后行招魂礼。楚地土家俗传,人有三魂,各有分工,魂丢人亡。喊魂即找回丢失的魂,人还未死,通过梯玛、巫觋找回游魂附体即可免死。人死了,通过礼生、梯玛、道士找回原有的三个魂,一个上神龛受祭、一个留坟堂守墓、一个去投生再世为人。

灵牌 又称牌位、灵位、神主、神位等,是指书写逝者姓名、称谓或书写神仙、佛道、祖师、帝王的名号、封号、庙号等内容,以供人们祭奠的木牌。

祭文 文体名。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它是由古时祝文演变而来,其辞有散文,有韵语,有俪语。

彩绘 在我国自古有之,被称为丹青。常用于我国传统建筑上绘制的装饰画。在我国古代建筑上的彩绘主要绘于梁和枋、柱头、窗棂、门扇、雀替、斗拱、墙壁、天花、瓜筒、角梁、椽子、栏杆等建筑木构件上。主要以梁枋部位为主。

令旗 在我国古代的军队中,普遍使用小旗作为传达命令时的标志,称为令旗。通常,旗杆头为铁制尖头,旗为绸布制,上写有一个“令”字。

[阅读链接]

纪念型的龙舟竞渡,形成于汉魏六朝。吴国人周处《风土记》是最早记录端午竞渡的文献,说明在三国时期,“端午竞渡”就已经成为一种风气。

而记录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屈原的最早文献,是梁代吴均、宗懔和唐代魏征留下的资料。其中魏征在《志》中写道:“屈原五月望日赴汨罗,土人追至洞庭不见,湖上船小,莫得济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而鼓掉争归,竞会亭上,习以相传,为竞渡之戏。其迅楫齐驱,梢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诸郡率然。”

自此,端午竞渡这一民俗统一在“纪念屈原”这个具有凝聚力的主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