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乒乓球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

一些专家把中国乒乓球长盛不衰的原因归纳为五条:

一、坚持又红又专的方向,实行政治与技术统一。中国乒乓球队多年来坚持思想政治领先,以训练、比赛为中心,把为国争光的理想与苦练技术结合起来。要求队员先解决为谁打球问题,再解决怎样打好球问题。队员树立了为革命打球的思想,就能自觉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正确对待训练的苦和累,比赛的胜与负。每次集训都要贯彻思想、技术、战术、身体全面训练的方针,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进行大运动量科学训练。还坚持用唯物论辩证法指导工作,探索和掌握乒乓球运动的规律。

二、坚持走自己的路,认真吸取国外的先进技术。中国乒乓球队坚持以我为主,学诸家之长,走自己的路,学习与独创结合,继承与革新结合,使中国乒坛“百花齐放”。如:欧洲复兴时期,出现了一批横拍弧圈结合快攻和两面拉弧圈球的优秀选手。随后,中国培养了郗恩庭、梁戈亮、郭跃华、曹燕华等一批弧圈结合快攻打法的运动员,既学到了他人的长处,又有自己的特色。中国乒乓球界,全国一盘棋,提倡各种风格流派,开展不同技战术观点的自由讨论,在保持、发扬近台快攻传统的基础上集各种流派为一体, 做到了世界五大类型十种打法,中国都有,都达到高水平,自成“乒乓小世界”。在遇到不同类型的对手时,中国队可以选择最合适的人选出战,常常克“敌”制胜。

三、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在乒乓球队里,团结互助, 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已蔚然成风。国家队队员是从基层选拔出来的,从中再选出参赛的尖子。他们代表着集体和国家。为确保尖子队员的训练质量, 许多陪练的无名英雄默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自第二十六届世乒赛之前陪练弧圈球取得成功后,陪练成为传统的训练措施。许多实力不弱的选手,地方队的主力,都不计个人名利,不惜改变原已定型的打法,模仿世界名手,甘当铺路石子。这种为集体利益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在其他国家十分罕见。他们被称为“走在世界冠军前面的人”。他们当中,有的先当无名英雄、后来也成为冠军,更多的人无私地奉献出青春,默默地离去了。但是,他们的心血和汗水熔铸在冠军杯里。陈毅同志曾说过,乒乓球队是“集体基础上的个人努力,个人努力基础上的战斗集体”。正是这个富有集体主义传统的队伍中,许许多多富有才华的人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四、胜了从零开始,败了打翻身仗。

正确对待胜负、荣誉,是中国乒乓球队不断前进的动力。他们曾不止一次讲到:“名次虽然到了顶,但技术发展无止境,为人民服务无止境。”他

们总是强调,这次得了冠军杯,下次要重新争夺,思想上要从零开始,不背冠军包袱,比赛时要去拚别人,不要把自己摆在被拚的地位。失利之后,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力争下次取胜。树立正确的胜负观成为乒乓球队人生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例如,丘钟惠获第二十六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冠军后,周恩来总理计算了丘钟惠五局比赛的总比分,指出她虽得了冠军,但在总比分上还输给对手高基安两分。周恩来总理以此教育运动员要尊重失败者,向对手学习有益的东西,防止居功自傲。乒乓球队的同志也善于抓住典型事例进行胜负观的教育。有的队员获得世界冠军反而受到批评, 做检讨,因为他们懂得,正是得了世界冠军,成为众矢之的,才必须瞪大眼睛找缺点。

全国女子单打冠军胡克明在参加第二十六届世乒赛前曾对自己提出“打出风格,打出水平”的要求,贺龙同志肯定了这个提法,把它作为对乒乓球队参赛的要求。这个口号不以胜败论英雄,反对不管实力强弱硬要胜,反对“冠军就是一切”的主观主义和锦标主义。周恩来总理很赞赏这个口号。80 年代初,有些运动员赛场作风不好,中央书记处重申了“打出风格,打出水平”的要求。

五、实行新老结合,普及与提高结合。

乒乓球队十分重视培养新生力量,并把这项工作当成保持和发展优势的关键措施来抓,每逢世界比赛力求以老带新,以新为主,放手让新手去闯。第三十六届之前的多次世乒赛,基本上届届有新人。及时吐故纳新,这支队伍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培养新人的工作在我国的训练竞赛体制上也得到了保证。我国在一些重点项目上建立训练网,逐步形成宝塔式三级人才体系,乒乓球是首先闯出这条路的项目。全国业余体校的小乒乓选手有2 万人左右,选拔到省级队的优秀运动员每年上千人,国家队每次集训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各层次的比赛非常活跃。层层选拔出的尖子集中在国家队,代表国家最高水平。

到 1988 年,国家队形成五代相传的人才链。由于尖子运动员太少,以致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危机,也可能在第四十届世乒赛后会出现一个低潮。但可以相信,有着光荣传统的这个英雄的集体一定会度过危机,继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