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

坦桑尼亚是东非的一个大国,位于维多利亚湖之南,浩淼的印度洋西岸,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马孔德族:女人们喜欢在上唇刺孔,孔成之后,在中间插上羽翮, 挂上金属片,或是塞上木片,这样打扮出来的女子才可以算是一个标致的美人,也将被众多男子爱慕和追求。马孔德族的家庭生活十分随便, 男子可以无限制地娶妻。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不是以财富来衡量,而是以生育能力作为标准,生得越多,表明他地位越高,受到众人景仰。丈夫与妻子之间是不平等的,妻子只是侍候丈夫、生儿育女的机器,当丈夫不满意妻子时,会不加思索地另娶一妻甚至几妻,女人们没有发言的权利,在家庭中都是由丈夫说了算。老人在家中被视为知识与经验都丰富的“智者”,当家人有疑难问题急待解决时,老人往往会加以指点并给予忠告和建议,使问题有一个圆满的解决。

马孔德族的女子在婚前是十分自由的,也极爱打扮,酷爱把整排牙齿都磨成锯齿状,因为带尖儿的牙齿不像自然牙齿那样呆板而缺少变化,因而显得更多的美感,笑起来会更迷人的。

当一个马孔德家中有婴儿诞生时,举族都会与之庆祝。为孩子命名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祖父出面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来参加喜宴。为了准备喜宴,全家就要花上 3、5 天时间,酒足饭饱之余,婴儿的母亲或是接生婆会详细介绍生产时的景象,祖父将根据任何一种情况来给小孙子

命名。例如,根据出生的环境,有的叫“大旱”,有的叫“饥荒”,根据出生的状况,有的叫“吵架”,因为他的父亲正喝醉了酒,醉熏熏地与人吵架呢!有时候,长辈们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名字,但又不愿与村中小孩同名或是随便取一个敷衍了事,就会请智者来决定。而智者往往又根据其家世或家境来给小婴儿取名,有人叫“铁匠”,有人叫“牧人”, 还有的人叫“贵族之后”。实际上,这是家庭的一种风俗,仅仅是一种命名方式,贫困人家并不因为名字不好就自卑,家境富有的人同样也不会四处炫耀,名字只是一种符号而已,何必去自寻烦恼呢?

许多其他的部族还有其他的命名方式,在以后的篇幅中会详细叙述。

马赛族:马赛族人也有独特的表达美的方式和理解美的方式。他们不论男女都在耳朵上扎孔,把孔拉大成环状垂到肩头,男子在耳孔中塞上足有一个小茶杯那么大的木棒,女子则挂上许许多多的珠链、铁铃或铜丝环,走起路来叮当有声,马赛人从这垂肩的两耳中觉到一种无法言传的强烈美感,其实这种畸形的耳朵影响听力,甚至感染病毒,十分有害。

马赛人崇尚武力,当他们一出生时就先有乳名后有大名,成年以后, 同族人还会送他一个美名,借此祝福他以后将多子多牲畜。有的男子成年后取得武士资格,便是这个家庭最大的光荣,父母们会举行欢宴为他庆贺,而他也可以骄傲地沿用父亲之名,表示他生自一个武士之家。由于部落间的战争,马赛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牛羊,只得从事农业生产, 随着季节的变化和水草的情况,马赛人也有一部分从事游牧业。马赛家庭日常三餐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像广大的牧民一样吃肉喝奶。只是到了旱季,水源缺少,不得已的马赛人只好喝生血,这在常人眼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类似于茹毛饮血;在马赛家庭却不是那样看待,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每人捧一罐鲜羊血喝得津津有味,他们还认为,喝生血会使他们更强壮,足以抵御外族的进攻。

牛羊是马赛人赖以生存的依靠,同时也是显示他们财富多少的标志。一个马赛家庭,男人只要用 4 头牛羊做定礼,就可以娶一个妻子, 牛羊越多,妻子也越多。孩子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丈夫轮流去各个地方看望每个妻子,妻子也必须尽心尽力地侍候丈夫。成年的马赛男子骁勇异常,可以杀死狮子,如果一个家中有儿子,那么在儿子长至 20 岁时就要送他去参加勇士队,谁能杀死一头发怒的公牛,谁就能当勇士的首领, 并且参与部族议事,这种权利是每个青年男子梦寐以求的,也是每个家庭的荣誉所在。

马赛人还有成年礼。女孩 14 岁、男孩 15 岁时必须受割礼,这种手术是在没有任何麻醉剂的情况下进行的。男孩受割礼后要离开母亲,与同年龄的男孩子生活在一起,由长老训练 5 年左右的时间,再加入勇士的行列。女孩子则必须学习操持家务和照看孩子,大约一年左右她们就可以出嫁了。

马赛人的家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坦桑尼亚,相当多的部族不与它一样。在马腊地区,女人的地位要高得多。当妻子第一次怀孕时, 丈夫会主动地承担部分家务并叫来她的女伴为她平安分娩而祈祷。当妻子生下婴儿时,父亲或祖父会杀牛宰羊摆酒宴,生儿子则牵来一头绵羊,

生女儿则抱来一只公鸡。巫师手捧婴儿,表情严肃凝重,反复呼叫婴儿家中一大串先祖的名字。当呼到哪个名字,恰逢绵羊或公鸡叫时,就给传宗接代的小婴儿取哪个名字。

当小婴儿长大成人时,父母要领着他绕村一周,表示他从此可以进入社会了。

马萨伊族:马萨伊族生活在坦桑尼亚的北部草原区,也是一个游牧的民族。在马萨伊人的家庭里,男女平等,这并不奇怪;但妻子剃着光头,丈夫却留着一头粉红“秀发”却不能不令人惊奇。丈夫从小就用牛血洗头,直到长大结了婚,头发慢慢被血染成粉红色,最后在婚后,男人们要把头发梳成十几根到几十根小辫子。小孩子出生后,不论男女, 一律要在耳朵上扎眼,带上大耳环。女孩子还要在脖子上挂上用不同草籽结成的珠链,一条代表一年。

马萨伊族也严格地维护自己血统的纯洁性。当发现有女人怀孕时, 丈夫会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同村的人,马上就会有媒婆前去说亲,为未出世的孩子定亲。如果生下来的是男孩,则与定亲的男子结拜成异姓兄弟作终生朋友。男女相恋在马萨伊家庭之间十分普遍,但前提必须是双方是本族人,如果异族之间通婚会受到惩罚,或者是处死,或者是驱逐出族,无论哪种方式,结局都是极其悲惨的。对外族姑娘心怀爱慕的小伙子慑于前车之鉴也只好忍痛割爱抛却一段美好的情缘。

津古阿族:津古阿族生活在坦桑尼亚的庞加尼地区。津古阿家庭也是几代同堂,祖父母作为一家之长住在家中主持一应大小事务,甚至小孙女的婚事,老人也有绝对的发言权。小伙子通常会在跳舞会上认识姑娘,并到她家求婚,威严的老祖母会亲自到屋外接待他,羞涩的小孙女则躲在屋内看,如果两情相悦又满意,男方则大功告成。兴奋的小伙子往往会催促父亲带上几只鸡送到女方家里去,意在说明这家的姑娘只能由我独有,别的人想要向她求婚都是不可以的。小伙子的母亲通常也要去拜会一下未来的媳妇,亲自送去一桶玉米面。礼尚往来,姑娘的父母认为这门亲事值得交,也会托亲友给未来的女婿家送去一桶纯蜂蜜供酿酒用。

并不是说这样就算完成了。当新婚夫妇要进洞房时,新娘子的姑妈还要为难一下新郎,她横躺在洞房的门槛上,伸手索要礼物,如愿以偿以后,才会放小俩口入内。新婚夫妇以后并不各自分开住,他们也同父母一样同住在一家内,度过简短的几天蜜月后,夫妻俩要参加到全家人的劳作之中,春种夏收,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足够的粮食在饥荒时不致饿死。

津古阿族的家庭成员虽然也为捍卫本族而战但并不嗜血,家中也没有等级之分,人人都平等生活,遇到节日来临,全家就会沐浴一番,穿上飘逸的白袍子去参加村中的舞蹈会,这种大型集会是家庭与家庭之间的交流,也是男女青年互相交往认识的社交活动,大多时候,互相爱慕的恋人会在跳舞会上约好由男青年去求婚。当然,这样的求婚也是一求一个准的,不会让男青年失望而归。

拉多加族:拉多加族是一支勇猛的部族,族人们崇尚武力,对待外族侵略异常无情。拉多加人的家庭反而不是那么重要,男子都被编入各个年龄组过着集体的生活。少年组的成员在经受了割礼之后可以加入战

士组,战士组的成员年满 45 岁后可编入长老组。其余的女人和小孩平时都从事放牧工作。家庭的工作没有一个明确的范围,部族的事就是家庭的事。而部族的事都是男子决定,女人没有置喙的余地,而且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不高,但要做繁重的工作,放牛牧羊,耕种收割,酿酒带小孩,这些都是女人们的主要工作。女人们在集体生活中是没有份的, 也不编组,各人干各人的活即可,而当列为战士组的丈夫在战斗中受了伤后,她就得再加上一项工作——护理丈夫。一般来说,拉多加男人身体强壮,即使受了重伤也很少死去,大部分丈夫在妻子们的护理下会恢复健康,然后又投入新的战斗直至再次受伤。妻子们对这种行动早已熟视无睹也并不加以劝阻,大家都深知保卫部族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存亡, 每个人的生死。小孩子由于是未来的战士也受到精心的照顾,很早就过着集体生活,由长老们训练在丛林中猎狮、捕象、杀犀牛。

坦桑尼亚幅员辽阔,生活在乞力马扎罗山区的家庭,最值钱的财产是牲口。丈夫在妻子怀孕后要去猎一头狮子。剥下皮后矾好,妻子分娩时就把孩子生在狮子皮上。分娩后,尽管身体虚弱,也要立即带婴儿去看牲口并挤奶。

丈夫远远地看着妻子的行动很漠然,待妻子挤完奶后,他就用箭把牛的乳房戳破,让血滴在牛奶盆中,孩子就在牛奶盆中洗澡,希望他受血与奶的洗礼不会受敌害。实际证明,乞力马札罗山区的男子个个都很强壮,受艰苦生活的磨砺,野兽的追踪也并未使他们变弱,反而更强大, 这也是适者生存的法则在此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