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务管理操作制度
学校教育事业费的管理
教育事业费是国家用于办教育和发展教育事业的资金。
只有充分认识教育投资是一种提供智力资源、文化条件和人才准备的智力投资,才能更深刻地认识教育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
教育事业费的作用,概括来说,就是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和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的物质保证。
- 学校教育事业费的来源和拨款方式第一,教育事业费的来源。
教育事业费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拨人的预算资金以及抵支收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
随着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教育经费由单纯的财政拨款,变为多渠道吸收办学资金。目前在国家财政拨款的主渠道下, 抵支收入的来源有如下几个方面:
属于教学方面收取的学杂费收入,按规定转入预算内抵支的部分。属于科技服务方面的净收入用于发展教育事业的部分。
属于生产方面的上交利润和股份分红等收入用于发展教育事业的部分。属于总务经济承包方面的经济实体上交净收入用于发展教育事业部分。校内单位工资回收、固定资产变价收入等。
第二,教育事业费的拨款方式。
1980 年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普遍试行“预算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 的财务管理办法,教育部门率先在学校推行,这对于改变过去“统收统支”, 防止年终突击花钱,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基数很不一致,各地各校差别较大,笼统采取“基数加发展”的办法,仍然存在“苦乐不均”的问题。
1985 年起,为了解决上述“苦乐不均”的问题,改“基数加发展”为“综合定额加专项补助”的核拨经费的办法,这个办法规定了学校在核定的预算经费范围内,有权统筹安排、调剂使用,扩大了学校的自主权。这个办法的核心是把教育经费与教育事业规模紧密挂钩,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 学校教育事业费预算的编制和审核第一,教育事业费预算的编制依据。
学校教育事业费预算的编制,是以学校发展的近期规模、当年的招生计划、专业设置、重点学校建设、教学实验和总务保障等情况为依据,同时还要依据国家当年的财力,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
第二,教育事业费预算编制的方法。
依据国家现行的方针、政策财政制度,事业计划以及定员定额,开支标准和统一的计算口径,各项支出要根据节约的原则,精打细算,坚持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讲究经济效益和投资效果,把计划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分清资金性质,严格区分不同资金渠道。学校教育事业费预算经费来源, 如前述,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二是抵支收入。在编制经费支出计划时,要按照规定的项目和统一的格式,分文字说明和表格两部分组成。
教育事业费预算编的其他具体方法。
按照预算经费支出的对象编制,分为用于个人部分的人员经费和用于公用部分的公用经费。人员经费,包括工资、补助工资、职工福利费、主要副
食品补贴、离退人员经费和人民助学金;公用经费,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其他费用和差额补助。这种预算有助于考核单位预算的定员、定额和两大部分的合理比例关系,有利于综合平衡。
按照预算经费支出的用途编制,也就是按照国家预算支出科目的“目” 级科目分类编制。
按照预算经费支出中的公用经费主要范围分类,可分为教学设备费、教学业务费、研究生业务费、图书资料费、教学差旅费、房屋维修费、一般设备费、办公费、食堂管理费、水电费、外事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招生经费等等。这种分类,一方面能满足近年来学校推行的“指标核算”或“项目核算”的管理要求,另一方面有助于分析各项公用经费的情况。
按照预算经费支出的公用经费的使用和归口部门分类,分为教学科研部门、总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和外事部门。这种分类有助于贯彻执行“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便于及时调整各部门之间的关系。
通过运用分类编制预算经费的方法,对于年度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 进行分析对比,及时了解各项目之间、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宏观上调控, 保证教育事业计划的实现和工作任务的完成起着积极作用。
第三,教育事业费预算的审查批准。学校对教育事业费预算的审查。
上级主管机关的审查和批准。
- 学校安排教育事业费预算支出的原则
学校教育事业费预算支出的安排和使用,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经费的合理安排和正确使用对于调整学校内部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必须坚持如下原则:
一是在具体安排上要正确处理直接用于教学、科研与间接用于教学、科研的关系;建设性的支出与消耗性支出的关系;教育部门与管理部门的关系等等。
二是预算支出的安排,应坚持经费与所承担的任务挂钩的原则。三是坚持“量入为出”和勤俭办学的原则。
- 学校教育事业费预算的管理第一,教育事业费预算。
教育事业费预算,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各项财政制度和财经纪律,按照国家预算支出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内容,认真组织会计核算的管理。财会管理人员必须熟悉和掌握有关具体法规。具体内容包括:
第二,加强对预算资金执行中的控制,保证预算的贯彻执
教育事业费预算经批准确定后,在执行过程中,要维护计划的严肃性, 克服盲目性,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控制体系。过去谈控制一般是事后控制或叫消极控制,这里所指的控制是要事前控制或积极的控制。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学校内部各种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单纯的行政手段是不行的,而是要把“责、权、利”结合起来,达到控制的目的。由于学校的规模一般较大,在管理控制上应针对不同形式,采取不同的管理控制办法。
- 学校经费支出的管理
教育事业费预算的编制和管理已于前述,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发生的
经费支出也应加强管理,这是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现按经费支出的“目”级科目说明如下:
第一,工资和补助工资。根据主管部门批准对编制人数进行控制,不得擅自超过编制增加人员。若校内有关单位缺编,需雇用临时工,要按规定手续报经有关部门批准,财务部门要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工资基金计划进行控制。对各项补助工资的开支也应按现行制度进行管理。尤其是对交通补贴、兼课酬金、保健津贴、夜餐费、临时工工资等项目的开支,要进行认真的检查,并要有合理合法的原始凭证为依据。
第二,人民助学金。按国家和当地规定的标准和享受比例控制使用,原则上要保证助学金全部用于学生。要积极推行贷学金制度,并逐步扩大奖学金比例,以表彰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
第三,设备购置费。要根据学校的发展规模、专业设置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因素,全面安排购置计划,既要保证教学科研急需设备的购置,又要兼顾一般设备的购置。对价值较大的现代化设备购置要事先进行可行性分析。对已购回的设备要建立完备的验收、领用手续。要加强现有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提高设备利用率。图书设备要尽量减少重本和复本的数量。单价超过五万元以上的设备应在基本建设投资内开支,不得挤占教育事业费。
第四,修缮费。对旧有房屋要坚持有计划的修缮原则,修缮计划要与学校总体规划和长远规划相结合,防止朝修夕拆而浪费资金。该列入基本建设的项目应从基建投资开支,不得用分段修建、化整为零等手段,变相挪用教育事业费进行基本建设。
第五,业务费和公务费。业务费的开支一定是与专业相关的开支。要逐步提高业务费在公用经费中的比重,以利于保证教学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公务费要力求节约,力争做到平均每生分摊的公务费逐年下降。尤其是差旅费要严格按现行制度列报,不得任意提高标准,要控制出差的人次,尤其要控制旅游式出差。
第六,其他各项费用。如外籍专家费、福利费、主要副食品价格补贴、差额补助费等也应按中央和地方有关规定掌握使用。要节约外汇支出,聘请外国专家讲学要注意实效。福利费要多用于集体福利事业,发给个人的比例不能太大。差额补助费的支出应在核实差额单位的收入基础上给予补助,不得有求必应,增加支出。
第七,对各项经费暂付款要及时催报收回余款,年终要尽量减少付款额度。对经费暂存款应及时清理或转销,不得长期挂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