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财产物资管理
学校的财产物资是保证教学、科研、生产顺利进行和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条件。固定资产和材料是财产物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学校固定资产总值及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是衡量其教学、科研、生产和总务生活中的必要物质条件。因此,管好、用好学校的财产物资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财产物资是货币资金的转化形态。由于存在“重财轻物”和“重用轻管” 的习惯认识,人们往往对物资不够重视。在不少学校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财产物资管理混乱的现象。由于管理不善造成财产物资的积压、浪费和损失。《会计法》明确规定:“发挥会计工作在维护国家财政制度和财务制度,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是财会人员的神圣职责。因此,要大力加强财产物资的管理。
- 促进增产节约和增收节支
学校的各种资金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于购买教学、科研、生产、总务等需要的设备和材料物资。这部分资金潜力很大。如果管好、用好可以大大促进增产节约和增收节支;如果管理不善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和损失。例如,未经论证错购一台仪器设备就是上万元、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这一方面的积压和损失比起办公用品、差旅费等方面的浪费要大得多,而且往往容易被忽略。因此,可以说物资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当然办公、差旅等费用开支也要注意节约)。
- 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设备利用率不高是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某大学为例,大型仪器年使用有效机时在 100 小时以上的只占 38.8%;800 小时以上的占 50%;500 小时以上的占 65%;达不到 300 小时的占 21.4%。按某大学计算,每年按 10
个月,每月 24 个工作日,每日 6 个有效工作小时,一台大型仪器年有效工作
小时应该是 1440 个小时。如果学校的大型仪器年使用有效机时平均达到1000 小时以上,设备利用将提高一倍以上,经济效益也就大为提高。邓小平同志指出:“一定要抓好管理和质量,讲求经济效益和总的社会效益。”管理、用好各类财产物资,充分发挥现有固定资产的潜力,提高设备利用率,对于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充分利废发挥财物的使用效果
一个学校或部门如果采购无计划、管理无制度、消耗无定额就会造成积压浪费甚至化公为私。因此,必须加强管理,节约消耗,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材料消耗定额,做到既要保证需要又要励行节约。对于边角废料、废旧物资要研究综合利用的措施,及时加以处理,做到变废为宝。
总之,加强财产物资管理,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挖掘潜力,发挥财产物资的最大使用效果,对于提高经济效益,节约教育投资,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多快好省地为国家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