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委关于加强普通教育经费管理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普通教育经费的管理使用,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财经方针政策和法规,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合理安排、使用教育经费。

第三条 各级财政、教育部门安排教育经费预算,应根据地方财力,逐步实行定额加专项的办法,以保证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在安排所属单位和学校预算时,须认真执行勤俭办学的方针,实行“经费包干、结余留用、超支不补、自求平衡”的原则,学校有权统筹安排使用教育经费。第四条 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的定编、定员管理。要压缩非教学人

员的比例,教学人员的增加要与教育事业的发展相适应。对超编人员和经过培训仍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人员要抓紧采取有力措施,妥善安排。要进一步整顿中小学民办教师队伍,今后各地不再增加新民办教师,擅自吸收的必须限期清退,逾期不退的,追究领导者责任,财政部门不予列支。

第五条 各地用于教育事业的专项补助费,财政部门应会同教育部门安排下达,做到专款专用。各级财政、教育部门要对专项补助费的使用,加强监督和检查,逐步建立和健全资金使用责任制和追踪反馈制度。由于受时间或其他条件限制,当年未用完的部分,须报财政部门同意后做结转处理,不得虚列支出。如遇特殊情况需要串项使用时,须经教育行政部门与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六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所有预算外资金,必须专户储存,统一由财务部门进行管理,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收支范围,切实管好用好。不准将预算内资金转为预算外,也不准把预算外支出挤入预算内开支。

第七条 根据中办发[1986]22 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危房修缮和改造的通知》的精神,中小学基本建设投资、事业费和自筹资金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中小学校舍修建。地方机动财力和预算外资金安排的校舍建设专项资金,可不纳入基本建设投资控制规模但必须专款专用。

第八条 各地人民政府应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的原则,合理确定教育行政部门的行政编制并拨给相应的行政经费。教育行政部门必须严格控制编制人数,凡经编制部门批准的事业编制,其经费可在事业费中列支。

第九条 县教育行政部门和直属事业单位的办公用房、职工住房等实际问题,当地人民政府应统筹安排,妥善解决。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86]32号通知精神,县局级单位不宜配备小汽车。如县教育行政部门确因工作情况特殊,需要配置业务用车的,要从严掌握,并报经省“控办”批准后购买。第十条 学校校办工厂办厂初期或生产经营中临时发生资金周转困难

时,可按照原教育部、财政部(82)教供字 028 号文件下发的《全国中、小学勤工俭学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的规定办理。即“学校开展勤工俭学的资金主要应靠内部逐步积累解决,初办时期或临时发生周转困难时;教育主管部门可视情况在本系统适当调借或者由财政部门和银行借、贷解决”。

第十一条 学校或单位利用勤工俭学等预算外资金给教职工发放奖金、补

贴,应严格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鼓励各种社会力量集资办学,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对于中小学收取的杂费、考生报名考务费等收费项目和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财政、物价部门统一制订。学校一律不得自订标准,滥收费。各地应严格控制社会各方面向学校征收费用,严禁向学校乱摊派钱、物。

第十三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按照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处理会计帐务,不得以拨作支,基层单位不得领代,报虚列支出。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应本着勤俭办学,勤俭节约的原则安排支出,反对铺张浪费,禁止用公款旅游,大吃大喝,挥霍浪费国家资财。

第十四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有关规定,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各级财政部门也要做好对教育经费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十五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通过各种培训,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财会人员应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严格执行财经制度。除了做好日常的记帐、算帐、报帐工作外,应充分运用会计手段,开展财务活动分析,及时提供有关经费使用效果的信息和改进建议。

第十六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财务工作的领导,健全财会机构,充实财会人员。要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实行“一枝笔”审批制度。

第十七条 各级教育、财政部门可根据本规定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