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宏大的陕西各地庙会

在陕西,很多有庙宇的地方基本上都有庙会。各个庙会都有会长,负责布施化缘,将捐来的钱交到会上,或者修理庙宇,或者购买粮食以供过会的香客食用。也有很多人逛庙会是为了看热闹,因为庙会均唱大戏,人山人海,热闹非常。

唐宋以来,陕西宝鸡县城镇、乡村、名山各处建造庙宇众多,各处寺庙大都定有会期,庙会繁多。

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正月初九九龙山、十二钓鱼台、十六虢镇火神庙;二月初二通洞、十五景福山;三月初三佛岩崖、十五磨性山;四月初一武城山、初八虢镇城隍庙会等。春季多是佛爷、老君、周公、药王庙会;夏末冬初为娘娘、山神、关公庙会。

逢庙会,由所属区域内的会长筹划,供香火,请戏班子,收布施,备膳宿。

每当每年的二月初八甘峪庙会时,到县城接火神极为隆重。由寺方圆十八村联合举办,备大鼓、铰钹、彩旗、铁炮等,户均一人,由总会长率领,浩浩荡荡,直抵县城火神庙前。

先由总会长敬神,再抬上火神雕像,由身着法衣的道士背印盒、跨骏马前导,众人后行,锣鼓彩旗尾随。凡经商店与所过的村庄,均得摆礼桌,供香火,备茶水迎送。神到,即供于神龛,隆重祭祀,唱大戏三天。

佛岩崖又称西武当,每年的三月初三逢会开莲社,关陇士庶争相赴会。各地三教九流人等,纷至沓来,会期有大戏助兴。四方农具、百货、文具、玩具、铁器应有尽有。丝竹悠悠,旌旗飘扬,烟云霭霭。入夜,遍山灯火,善男信女诵经之声不停。

四月初八原为虢镇城隍庙会,自立会以来,初七夜遍街曲子、江湖、茶会、歌唱通宵。因此时临近夏收,农民借此会买卖夏收农具,名为庙会,实则为物资交流。

陕西的华山庙会于阳春三月,万物皆生时节举办,取意于华山之神拯救万物,普降甘露之意。

华山古已有名,早在秦以前,就有皇帝巡游、尧四巡华山。周武王、成王、恒王等,都曾巡狩华山的记载。自秦始皇开始祭封华山以来,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清乾隆等历代帝王,均对华山进行过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并禅封华山之神少昊为“金天大利顺圣帝”。

汉武帝元光年间于黄埔峪,建集灵宫,并亲自主持祭祀举行封禅之礼。东汉桓帝时,将集灵宫迁于西岳庙址,并更名为西岳庙。

从此,西岳庙成为历朝历代封建帝王祭祀华山的神庙,所以其建筑制极高,形似北京故宫,宏伟壮丽,庄严肃穆。

在汉以后的隋、唐、宋等朝代,又在山下修有拜岳坛作为祭山场所,以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清乾隆皇帝曾数次祭祀华山。

1777年,乾隆皇帝曾用白银12万两,修西岳庙和玉泉院,历时3年,西岳庙方大功告成。

历代帝王把祭祀华山,作为一件必不可少的大事来办,帝王或亲自至西岳庙举行盛大拜岳大典,或派使臣和当地命官代替朝廷,在规定日期内祭祀西岳。由于帝王如此崇敬华山,所以华山上下到处都有观、院、宫、祠的建筑,华山道教徒及四方香客更是信奉至极。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一起,华山庙会开始后,就不断有大量的信徒、香客来到西岳庙、玉泉院、云台观等上香磕头,添油还愿。

三月十五是华山庙会的正日,这一天西岳庙举行盛大的拜岳大典,玉泉院等道观、院,有诵经参拜山神的活动。华山脚下从早到晚人山人海,香烟缭绕,最为热闹。这一天也是人们登山朝拜之期,从西岳庙、云台观、玉泉院至南峰之巅,往来交错于峻岭之间,喧闹之声数十里之外可听到。朝拜之人所施的香资,足够庙、院一年之费用,华山庙会一年胜似一年。

陕西白水县的仓颉庙,在每年的谷雨时节举办庙会,会期7至10天。以前,白水县洛河以北的百十个村子,成立有专门的庙会组织,称为十大社。一年一度的庙会由十大社轮流主办。

庙会前半个月的清明节,十大社的会长来仓颉庙烧香膜拜,祭扫仓圣之墓。随后开会商量本年度庙会事宜。这一天,各大商号、戏剧团体、乐户、纸炮商争相到庙内报到。同时决定请剧团、乐团等各项事项。

庙会前几天,社长和住庙和尚一起清扫庙内庙外,冲刷石碑、砖雕、柱联等,并请当地有名望的文人给庙内各处题写新对联。

主持庙会的社家,于谷雨前两天,到庙里请回仓颉泥塑像、神楼和全副执事,置于村内显眼处,又请一剧团给仓颉神唱一天两晚大戏,此谓偏寨,表示社家村民对仓圣优先祭祀。

谷雨这天,庙会正式开始。天放亮后,执事队进庙。古老的三眼枪在先,鸣枪开道,10面龙风旗和12面五彩旗紧随,8面开道锣和“肃静”牌等相跟。接着,是成双成对的龙头、金瓜、斧钺、偏戟、云牌、大刀、长矛等各式法器,继而是一把高擎的万民伞。

伞后是金顶红罩的仓圣神楼,下有24根护庙棍排列两行。5张楠木桌抬上香器、祭器、香表纸炮和各式供品。十大社社长随后,两班乐户吹吹打打,三眼枪、万字头鞭炮压后。万名观众围观,气势庄严、肃穆。

执事队进入山门,三眼枪向东西二戏楼上空开枪,两台大戏同时开演,谓之迎神戏。戏不能乱唱,有一定的剧目和套数。

执事队进入献殿,在法器、乐器、钟鼓及鞭炮声中安主敬神。总会长领十大社社长及社会各界头面人物捧着盘子,分别将十八罗汉和八仙雕像、供板、供礼献于供桌上,上香祭酒,三叩九拜。

接着,列于殿前致祭,脱帽三鞠躬,唱歌颂仓圣的歌:

昔年创文字,以存利,大哉仓圣,何巍巍;启文明,伟功居然垂宇庙。以存世,万世治泽。

然后,百姓致祭,献上专为仓颉做的各种有图案的花花馍,上香叩拜。

仓圣庙唱戏,讲究很多。总的来说就是:

东起西落,先打后接,一本圈三折,一直唱到鸡叫时。

东台先开戏,西台早停戏,谓之“东起西落”。晚上演出,先演武打戏,再演文戏接台。每次开戏后,唱一本带三折,此谓一本圈三折。天不明开戏,日夜不停,鸡叫时仍在唱,此谓天明戏。两台戏对演,以群众多寡判断戏之好坏,谓之对台戏。

戏唱得好,会长带善男信女,高举红漆木盘,内置大红贺帖,酒肉菜肴,在吹鼓手吹奏声中走过看戏人群,把盘内东西送上舞台,以示嘉奖。对输者,鸣鼓警告,让其换戏。

所以,剧团在演出期间,每次同时化妆两本戏,一本打回,另一本马上开演。戏演到第四天后,吃饭可停戏,演员和观众才有了一点喘息的机会。

庙会期间,商铺林立,商品充足。每社抽10名青壮年,维护庙会治安。庙会结束,护送商号返回,东到澄城长宁河,南过洛河坡,北至黄龙山外,以防土匪抢劫,败坏庙会名声。

庙会进入第三天或第四天,往往下雨,叫洗庙雨。春雨贵如油,给新的一年赋予了收获的希望。

各地庙会在内容上虽有所不同,但作用是相同的。如今,庙会剔除了封建迷信的糟粕,传承下来,不禁丰富了劳动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而且对促进地方经济繁荣,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失为中华民族的一种良好的传统风俗。

[旁注]

香火 主要是指用于祭祀祖先神佛的香和烛火;燃点的香等。古时候香火也指后辈烧香燃火祭祖,故断了香火就指无子嗣。古时有一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即没有后代传承香火是最大的不孝。

汉武帝(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即刘彻,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为巩固皇权,汉武帝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颁行“推恩令”,文化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奠定了中华疆域版图,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兴太学。他开拓汉朝最大版图,功业辉煌。

朝廷 指封建社会下,被王国、诸侯国拥戴为共主,共主建立的统治机构的总称。在这种统治制度下,共主通常被称为皇帝。一般来说,所谓朝廷分为“内廷”和宰相为首的“外廷”。

谷雨 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视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祭酒 酒与维护封建秩序的“礼”相互交融。反映周王朝及战国时代制度的《周礼》中,明确地说祭祀时,用“五齐”、“三酒”共八种酒。主持祭祀活动的人,在古代是权力很大的,原始社会是巫师,巫师的主要职责是奉祀天帝鬼神,并为人祈福禳灾。

[阅读链接]

卷阿周公庙庙会也是陕西的一大庙会。卷阿,在岐山县城北7000米处,庙为纪念西周政治家周公姬旦而建。自北宋以来,每年农历三月十二至二十二,西自甘肃,南到四川,东自河南的游客商贾,便如潮水般涌向周公庙。

庙内从早到晚鞭炮声不绝,香烟弥漫。他们或进香祈求孕育,或观光游览,或收集古玩,或易物献艺。地方杂货、日用土产品比比皆是,泥玩具随处可见。

还有灵山会。灵山,在风翔县城西,有释迦牟尼佛涅桨像。灵山会相传始于唐代。每年从农历四月初一起,凤翔、千阳、陇县、兴平、武功的善男信女赴净慧寺拜佛者,数日不散。这五县的商贩输送山货、土产、民问工艺品及农具、日用品参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