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节单元教案设计

“三环节单元教学法”是梨树师范学校所进行的一项教改实验,它比较适于以章或专题(文科)为单元进行的教学。教学方法中的“设疑引读”“辩疑解难”、“释疑反馈”这三个环节是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设疑引读”是基础,“辩疑解难”是关键,“释疑反馈”是目的。

其课堂操作如下: 第一环节:设疑引读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自学在课上进行,自学前,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本教学单元的教学目的、要求,而后根据教材内容和要求,依据学生可接受程度的实际情况,设计出自学题目,并向学生提出阅读或实验要求,提出和提供必要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认真读书或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检查和指导,随时发现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提示和启发,搜集学生带有共性的疑难问题。以三年级语文课《五人墓碑记》为例。一开始,教师简要交代文章写作年代和背景,尤其把明末阉党的情况和与之斗争的情况交待清楚,然后将文章注释中未注音、未解意的(学生手头工具书中又不易查找的)生字难词给以解释;对虽有注释,但意释内容也不容易理解的给以必要的讲解,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两个方面的要求,在翻译方面提出四个具体要求:

  1. 阅读中注意已学过的文言虚字“之”、“于”、“而”的运用,特别注意“以”字用法,把“以”字用法归纳一下;

  2. 本文词类活用的地方较多,将“名词动用”的地方指出来,并翻译成句;

  3. 本文中被动句、使动句、意动句、省略句都比较多,阅 读时要注意,把本文中的判断句找出来,归纳一下判断句的几种形式;

  4. 借助字词典,参看注解,翻译全文,在文章内容和形式分析方面, 要求学生在翻译基础上理解思想内容,并提出如下自学题目:

①阅读后,根据你的理解,把最能概括本文思想意义的一个字找出来, 分析它对本文结构的作用;

②概括各自然段段意,列出本文结构提纲;

③仔细研究一下本文记叙方法,与其他文章有什么区别,主要特点是什么,然后,要求学生读书。

再例如,三年级物理课在讲《通过气体的电流》一章时,打破过去那种先讲概念,再搞实验验证,最后演算的程式。在“设疑引读”课上,教师提出了一系列自学题之后,要求每个学生先按自学题看书之后,再按书上要求亲自动手操作,进行气体放电、稀薄气体里的放电、阴极射线、日光灯安装等四个实验。学生在读完书之后,自己动手做实验,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进行分析、边回答自学题目,同时把试验中发现的问题记下来,准备在第二环节提出。老师边巡回,边指导,了解情况。

这一环节中的“设疑”要注意两点:每个自学题要有根据,即根据教材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情况;所设问题,要目的明确,扣紧中心,注意问题的科学性,具有启发性;在“引读”中,也应注意两点:根据实际进行疏导(引路);恰当启发(指点)。这样才能做到问题的提出既不要叫学生有望尘莫及之苦,也不要使学生有垂手可得之乐,要经过动脑(思考)、动手

(操作),然后有一得收获之乐趣,为学习新知识提供条件。提出的问题越具体、越靠近教材,学生就越有抓头,越容易产生想法。因而对他们启发也就越大,促使学生解疑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兴趣越浓,从而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第二环节:辨疑解难

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学得新知识的关键。这一环节的任务是,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通过辨识和争论得到明确认识,从而明确和掌握各个知识点。

具体做法:

首先,教师要注意学生自己能发现和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做,不要包办代替;学生没有发现或虽发现而未解决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帮助他们解决。

其次,有共性的难点,分歧大的问题,要让学生把意见讲够,把道理都摆出来,研究、品评,要让学生充分辩论,教师不要轻易表态,在适当的地方,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这样的地方,往往就是难点。难点就是学生生疏而百思不解的地方,可能就是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的地方不解决, 学生就会陷入困惑之中,往下就没法继续学习了,这时的点拨将收到拨云见日的效果。

第三,学生提不出疑难问题的地方,有时候并不一定都弄明白了,因此, 要由老师把疑难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得出正确答案。把第二环节做法概括起来,就是教师要“集疑”(听取和归纳学生疑问)、“布疑”

(继续提出问题)、“辩疑”(组织讨论),学生要动脑(思考)、动口(表达争辩)、解难(学来知识)。

还以《五人墓碑记》为例,在教学的第二环节,有两大任务,一是疏通翻译全文;二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和理解写作特点。由于《五人墓碑记》是比较难的文言记叙文,难句较多,不好翻译,所以,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利用断读的办法,引导学生一起翻译。在讨论本文表达方法特点时, 教师向学生提出,文章中有一个突出中心思想的核心词,请同学找出,学生相继提出“忠”、“义”、“旌”等,再经教师揭示,联系中心内容,最后统一到“义”字上。然后教师进一步提出文章中作者又怎样突出“义”字, 请同学们从表达方法上考虑。经过议论后,学生回答说是用夹叙夹议方法突出这个“义”字的;又有学生进一步概括说是以“叙”显“义”,以“议” 明“义”,从而使“义”字更加鲜明、突出。随后教师指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求相应的表现方法来表达。方法对头,思想内容就能充分表现出来。

又如,在物理课“通过气体的电流”一章单元教学第二环节时教师把学生自学和实验中的问题集中起来,结合教材重卢、,提出一套需辩疑解难的问题。逐一通过引导学生辩论和教师点拨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教师把学生提出的疑问:“在实验中,火花放电和孤光放电是相似的,没有区别吗?” 向全班同学提出,有的同学站起来说两者是有区别的,这位同学根据自己实验观察,指出“感应圈”在高压输出端和低压断续器同时放电后,前者放电体温度没有变化,而后者放电体温度明显升高,从而证明两者放电有区别。教师肯定这位同学观察正确,并指出:在实验时,一定要全面、仔细地观察现象。

经过辩疑和解难,统一学生认识,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单元知识小结第三环节:释疑反馈

本单元知识巩固运用阶段任务是,通过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过程,一方面通过反馈,教师来检查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系统化和深化,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或结合实际或选定本单元习题中具有举一反三作用的典型题目,设计出一套题,指定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完成。在学生的作题中,检查学习效果,对做题中反映出来的学生理解不正确或偏差的地方,给以及时的纠正。

还以《五人墓碑记》为例,在释疑反馈这一环节,教师拿出两个习题。一是从《汉书》一书中选出一段古文,要求断句、翻译。一是本单元后一篇

文章的第二段,要求翻译,并把以上两段翻译写在作业上,学生动手之前, 教师讲了有关断句的常识。并指出断句在古文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之后,学生做练习、教师巡视。最后,教师找三名同学到黑板前把自己的译文写出来, 学生写完之后,教师指点,并要求针对每个人自己的译文,加以对照,存优去劣,整篇文章讲解完毕。

物理课的第三环节,是在讨论习题中进行的。 “三环节单元”教学方法在实践中明显的显露出它的特点。一方面是学

生在教师指导下,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学到了知识, 培养提高了自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了精心备课,严密设计教学进程,恰当地启发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主动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