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问题讨论教案设计

所谓“单元问题讨论”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知识的结构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把每章节教材分为一个或几个单元,把每个单元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学习,然后教师对每个单元以问题为中心,重新加工,组织教材,对教材

提出若干问题,以提纲的形式刻印,发至每人一份,让学生围绕提纲自学单元教材,然后分组讨论提纲上的问题,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自学讨论的情况,使学生对单元提纲上的问题达到全部解决,最后写出单元小结,进行单元考试,以使学生对本单元教材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并初步掌握本单元的基本内容及解题方法的一种教学法。

“单元问题讨论”教学法是由商丘师范刘孝书老师实验并总结的。其主要教学步骤如下:

  1. 单元的划分

单元的划分遵循下列两个标准:①不打乱教材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一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要保持相对的完整性;②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确定一个单元的教学量,学生接受能力强的单元,量可以划得大些、重些;学生接受能力差的单元,量就要划得少些、轻些,并随着学生接收能力的不断提高,每一单元的教学量要相应的不断增加。初始阶段宜采用较小单元教学。

  1. 单元问题的确定

教师要在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前提下,大量阅读教学参考书,对教材提供的材料重新加工、整理,提炼出主要的,带关键性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从而确定本单元的全部问题,以问题为交叉点,织成一个适应学生认识发展的网,用这个网来覆盖住本单元的全部教材内容,问题可大可小。在确定问题时还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着,问题不宜太长。单元问题汇集后,刻印发至每人一份。

  1. 自学

在学生自学本单元教材之前,教师根据本单元教材的结构特点应用简短、生动、具体的语言,恰当地引出本单元的课题,其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同时还要向学生交待本单元的起止、内容提要、教学目的、要求、时间、方法及步骤,以及其他应注意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单元问题自学本单元的教材内容。

自学单元教材内容,要求学生学懂,因为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懂、会、熟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达到此目标,要求学生在自学教材时做到“两到一集中”,即:眼到、手到、精力高度集中。引导学生对问题多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了看懂,要教育学生弄清知识的发展以及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来龙去脉。对于学生的自学,不同的内容有着不同的要求。如对于书中的定义、概念、定理、例题,在自学时提出了下列具体的要求:

对于概念、定义要求三会即会叙述、会判断、会举例。教育学生读数学书也要咬文嚼字,要理解每个字的含义,在关键的字词下标上圆点,会用正确的语言叙述并举出符合含义的例子,对别人举出的例子会根据定义判断真假。

对于定理、例题,先让学生弄清他们的题设和结论,不要往下看证法, 而是先动脑筋想一想,自己是否会证,该怎样证,想完后再看书。如果不会证,看书时就要首先弄懂书上的证法,检查一下自己在什么地方没想到,卡住了,或是图形哪部分没看清,或是忘了哪部分旧知识,一定要把书上的证题方法学会;如果会证,看看书上的证法和自己的证法有何异同,比比哪种证法简单,总结一下证这类题的思考方法,解题规律。还要让学生注意定理、例题的证明过程的层次及书写规范,既要学会应用知识,又要学会书写条理,

符合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在自学教材时,要与练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读书要手脑并用,读时要动笔,边看边练或先看后练或在练中遇到问题再看课本, 此时要求学生把本单元内的所有练习题及部分习题在练习本上试作。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始终都要坚持走下讲台,巡回辅导,一边注意掌握和解答学生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一边做好因材施教。学生们在自学教材时,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不受老师的限制和制约,有思考时间,还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与教材内容相比较,有时动手推导和演算,使手脑结合。

  1. 讨论检查

通过自学教材,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及提纲上的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然后对单元问题进行讨论、检查,这是教学方法的核心。

其具体作法是:

首先分组,为便于讨论,前后桌四人为一个讨论小组适当调整座位,指定组长,以利于合作学习,然后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由组长负责,针对提纲上的问题逐个地进行讨论,使每个学习小组,对每个问题形初步答案。独立思考仅限于学生各自的思维活动,讨论乃是学生之间的一种思维交流,通过讨论,能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而在反驳别人提出的问题时,又常常可以从对方的思想中受到启发,争论乃是他们积极思维的表现。

在讨论的全过程中,老师深入到小组中去,与学生一起讨论。这时教师一方面给学生点拨,解惑;另一方面从中了解学生哪些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为解惑作准备。最后教师对每一个问题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检查,指名某一组中的某一位同学回答某个问题,对每一个问题,各组都有被提问的可能,其回答的方式有时口答,有时板演。若回答正确,则给该组每人加 1 分,否则该组每人倒扣 1 分,然后让会解答该题的其他组回答,评分标准与前相同。若各组对某一问题都回答不对或不全面,此时教师向学生讲解该问题,并让学生对每个问题的解答作好笔记,为以后写单元小结作准备。

在检查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四多:即多鼓励、多启发、多引导、多点拨。学期结束,进行小结,以分高低,得出名次,予以适当鼓励。讨论时要求学生声音不要过大,以免互相干扰,讨论时要“令行禁止”,服从老师的安排。以后,四人小组讨论的范围可再扩大,发展到一起记忆公式、法则, 讨论错题的形式和原因,考试后一起讨论试卷等。

对单元内的书面作业要改革过去的“课后布置课外完成”为“课前布置, 课内完成”,增加作业的预习因素,并使作业的布置为培养自学能力服务。

  1. 单元小结

所谓单元小结就是指学生在学完某一单元后,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归纳,达到系统化,条理化。在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都要求学生采用画图、列表,写内容提要等方法小结本单元的内容,这对培养学生自学教材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教材都是十分必要的。但由于大部分学生从没写过单元小结,不知道怎样写,因此刚开始写小结,学生们遇到了很多实际问题,此时教师要耐心指导,教给具体的方法。

学生按下列三步进行小结:

①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把本单元内的所有的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等重要的结论及它的应用,按照内容的先后次序罗列出来(课本的章末小结一般就做到这里)。

②进一步认真研究本单元的基本理论和次要理论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着力揭示理论的“纵横”联系。

③再把围绕本单元的主要的解题方法或数或式或形的变化技巧加以小结。通过这样要求和指导,学生与小结的水平逐步提高,本单元结束,小结就收回,教师给予批改、指导,把写的好的让学生们在班内传阅,树典型, 这些作法调动了学生写小结的积极性。

  1. 单元考试

每单元学习结束后都举行一次单元考试,由教师命题。本试卷要尽量把本单元的“双基”全面覆盖住,以基本题为主,同时也有些灵活题,考试时间一节课。通过单元考试能真正检查出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习态度等等,严格要求学生考试不准作弊,否则以零分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