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同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有联系,但也有别于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它们之间的最主要的差别就在于高中地理是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着重点在于对地理原因的分析与掌握,它需要学生对之彻底理解从而达到掌握。而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则不同,它们是单纯的记忆掌握,是对地理方位上的具体的论述和学习。它们不需要我们太多的思考与理解。关于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

首先,我们应该掌握和了解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知识结构及教学应达到的环境意识教育的目标。只有对大纲有一个总的认识,才有助于我们学习过程中具体的学习。结构如下图:

第三节 高中地理 - 图1

这个结构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为开端,因为地球表面的许多自然现象,都同地球作为天体系统中的一个成员,特别是同太阳系的关系分不开,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能量的重要源泉。如果不先了解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环境,就难以阐明地球运动的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地理环境在狭义上也可称为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了解了地理环境的结构、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性质、特点、分布和运动规律,以及各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是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基础。因为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有其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活动背离自然界的规律时,就要受到惩罚;与自然界的规律相协调时,就能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生活的改善。

资源和能源也可总称资源。由于现代社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人类在利用能源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所以大纲中着重把能源突出。自然资源(包括能源)也是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它存在于各个圈层之中。人类活动同地理环境的关系,主要是通过人类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而产生的。人类要维持生存,就需要从环境中取得衣食等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资源。要制造工具,发展生产力,就需要从环境中取得越来越多的原料和能源。所以,资源和能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纽带。

人类活动的内容和范围很广,其中与地理有关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贸易、旅游、城市、人口等等。高中地理课因课时所限,大纲只重点地要求讲述农业、工业、人口城市方面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没有包括人类在地球表面活动的全部内容。

人类利用资源和能源从事各种活动的结果:一方面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文明;另一方面是对自然规律认识不足和对环境保护不力,以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口迅猛增长,某些资源和能源出现短缺现象。这就是目前

人们普遍关心和研究的环境问题。从这两方面来看,我们在发展生产时,必须注意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防止生态系统的恶性循环。正确处理人地之间的关系,就需要很好地认识自然规律,总结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协调好人地关系。学习高中地理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要在掌握有关人地关系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发展学生的智能,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人口观,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在对大纲的知识结构了解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培养自己的环境意识。目前世界和我国环境存在的许多主要问题是人口迅猛增长,水土流失严重、沙漠日趋扩大、森林锐减、大气污染日益严重,水源危机、物种灭绝、能源消耗与日俱增、海洋污染严重、自然灾害增加。总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目前人类正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我国也不例外。我们要使学生爱护自然, 保护环境。同时我们还要使学生形成一种共同的生态审美观,生态正义观和生态义务。使环境意识成为自觉的民族意识,并上升为全民族的伦理美德, 把保护环境看成是爱国行为,爱全人类的行为。总之,对高中学生进行环境意识的教育是一项有重大意义的战略任务。

在了解了高中地理大纲的知识结构之后,对具体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则主要是理解与思考。这要求我们课前的预习,课中认真听地理老师的讲解。要自己开动脑筋努力地学。在当堂课就弄懂所学的知识。下面介绍几块关于高中地理里的知识,以期有助于学生对这几块知识的掌握。

首先介绍关于天体系统的层次问题。宇宙中的天体浩如烟海,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之间由于存在万有引力,而相互吸引、相互绕转,从而形成天体系统。在天体家族中,质量较大的天体总是吸引质量较小的天体绕自己公转,构成一级天体系统,而其自身又被质量更大的天体所吸引并绕其公转,从而构成较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所以,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即层次。天体系统的层次可用以下通式表示:

第三节 高中地理 - 图2

第三节 高中地理 - 图3对于这些不同层次的天体系统,若用我们比较熟悉的天体系统示例,即有:

这种层次关系也表示为:

第三节 高中地理 - 图4

上述天体系统的层次也可用下面图直观形象地示之:

第三节 高中地理 - 图5

在各级天体系统中,总星系是现在所知道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也是目前人们所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对于总星系以外的宇宙部分,人们尚不清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空间探测手段的进步,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将会不断扩大和深入。

其次,介绍一下正午太阳高度简易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是与当地地理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密切相关的。在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相距纬度每增加一度,正午太阳高度就要减小一度, 反过来,正午太阳高度每增加一度,则该地与直射点的纬度距必然减小一度, 纬度与正午太阳高度是互为余角的,要计算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只需用 90

°减去该地与直射点相距的纬度数就行了。公式化简为:H=90°-θ(θ为当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为使学生获得直观印象,牢固掌握公式,可用示意图加以说明。(以北京的二分二至为例)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北京与赤道的纬度差别为 39°54’,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90°-39°54’=50°6’

第三节 高中地理 - 图6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京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为 39°54’-23

°26’=16°28’;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90°-16°28’=73°32’

第三节 高中地理 - 图7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京与南回归线的纬度差为 39°54’+23

°26’=63°20’,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90°-63°20’=26°40’

第三节 高中地理 - 图8

再介绍一下九月星空观测日期与钟点对应的关系。高中地理上册在“九月的星空”图下注有“适用 9 月 1 日 21 时、9 月 15 日 20 时、9 月 30 日 19

时”一语。为什么观测日期每推迟 15 天,观测点钟必须提前一小时,才能看

到相同的星空形象呢?

我们知道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每小时向东移 15°。所以星空每小时相对西移 15°。即在同一日期,星空形象因点钟不同而不同,这叫周日变化。又因为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绕日公转,这样就会使星空形象还有明显的周年变化。即在同一点钟星空因日期不同而不同。地球大致每天在公转轨道上向东推进 1°(实为 59’),星空相对西移 1°,每 15 天便使星空相对西移 15°。这样一小时的自转与 15 天的公转相比,星空西移角速度相等, 均为 15°,所以对于星空状况来说,要看到相同的星象,观测日期拖后 15

天,观测点钟就要提前一小时。例如北纬 35°处 9 月 1 日 21 时的星空,可

再现于 9 月 15 日 20 时和 9 月 30 日 19 时。

还有关于地球绕日公转 360°的年是不是回归年的问题。高中地理上册第 28 页讲到这样一个事实:天文上通常所说的年是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这是一个回归年。地球绕日一年转 360°,大致每日向东推进 l°。

从这段文字分析,人们将得出一个结论:地球绕日转360°的年就是一个回归年。实际上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地球绕日 360°的年是恒星年,长度是 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由于春分

点每年西移 50.23″,所以在这一个回归年里地球绕日公转的度数是 360°—

50.23″,长度是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再有关于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衡量以及地球上不同点角度和线速度的异同问题。其释析为:地球自转角速度是以经线平面在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角度来衡量的。例如:24 小时转过 360°,1 小时转过 15°,4 分钟转过 1°。

角速度除极点为零外,全球一致。

地球自转线速度是以地球上某点在单位时间内所转过的距离来衡量的。例如:赤道为 1674 公里每小时,南北纬 60°为 837 公里每小时,极点为零。线速度因纬度而异。

关于高中地理知识的一些方面就介绍到这里。应该指出,高中地理知识是一个联系紧密的,逻辑性较强的整体。这里介绍的仅仅是同学们在学习中觉得较为困难或是有一些疑问的极少的一部分。至于其它部分的学习与掌握,还需同学们自己不懈地努力。这里所说的努力主要从课前的预习,课中的学习和课后复习这几个阶段来努力。切不可忽视的是课后复习,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总的来讲,前三章主要讲了一些具体的学习地理的方法。同时介绍了许多地理小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地去阅读。因为这些小知识是有典型性的。其实,前面的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属于初中地理,第三章属于高中地理。初中地理到高中地理之间有一个过渡,即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同时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联系也较大。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认真仔细地去认识, 去理解,并达到较好的掌握知识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