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光

在一间堆置废物的破厂棚里,玛丽·居里和丈夫正在紧张地工作着。只见她穿着一件沾满灰尘和被酸腐蚀的工作服,冒着呛人的浓烟,手里拿着一根笨重的铁棍,正在不停地搅动着一锅沸腾的沥青铀矿渣,一整天下来,他们累得精疲力尽。他们就这样,成年累月地干着⋯⋯

是什么东西使他们如此执着呢?

贝克勒耳的发现立刻引起了居里夫人的极大兴趣。除了铀之外,别的元素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现象呢?好奇心驱使她着手这方面的实验。

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工作,居里夫人搞清了针也具有放射性。在一次实验中,她意外地发现:沥青铀矿中还存在着比铀和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

居里夫妇一同投入了研究,他们废寝忘食,昼夜不停,终于在 1898 年 7

月,分离出一种新元素,其放射性比铀大 400 倍,居里夫人特意将它命名为钋,以此来纪念自己的祖国波兰。那时的波兰正处在沙皇俄国的统治下,身在异国的居里夫人,对祖国却充满了火一样的热情。居里夫人从小就热爱自己的祖国,少年时代就常参加革命活动。由于沙皇统治下的波兰不允许女子进大学,为了满足强烈的的求知欲,她不得不离开祖国,于 1891 年到巴黎求学。在巴黎留学的艰苦岁月里,她结识了居里,共同的科学理想使他们结为伴侣,从此,他们在科学的海洋里,乘风破浪,携手共进。

钋元素发现后,他们又发现了一种比钋还要强的放射性元素,他们把它叫做“镭”,就是“放射”的意思。镭的发现,轰动了全世界。

为了把镭提取出来,他们设法找到了那间破厂棚。在这潮湿阴冷的棚子里,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风雨无阻,以百折不挠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经过四年的艰苦奋战,终于从数百吨沥青铀矿中,提炼出一克镭盐。夜深入静,盛着镭盐的玻璃瓶向四周闪烁着迷人的光辉,这光里凝聚了居里夫妇多少辛勤劳动的心血啊!这不正是一种生命之光吗?

不幸的是,这位深受全世界崇敬的镭的“母亲”,却因受射线的照射, 于 1934 年 7 月患白血病逝世。

但是,可以告慰居里夫人的是,就在她去世一年后,她的女儿和女婿由于首次人工获得放射性元素而共获诺贝尔化学奖,这是居里家族第三次获得这个科学界的最高荣誉。

伊伦·居里是居里夫人的长女。从她懂事起,就被父母所从事的科学事

业深深地吸引住了。居里夫人对后代的教育也十分热心,她反对把孩子关在教室里死读书的方法,主张宁可学得少一些,但要学得好一些。她曾对孩子们实行了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伊伦 21 岁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放射性这一研究方向,走上了她母亲正在走的道路,加入了母亲的研究行列。

1946 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人工制造出了 96 号元素。为了纪念居里一家,这一新元素被命名为“锔”。

更令居里夫人欣慰的是:镭的光芒终于照亮了一个新世界!

自古以来,科学家们都笃信,原子是这个世界上的最小粒子。可是,从原子内部竟然还能放出射线,这些发现给了科学家们当头一棒,这一棒打碎了原子这个不可分的坚固堡垒,动摇了形而上学世界观统治的基础,给物质观带来了一场全新革命。这些发现揭示了物质结构的复杂性,证明了原子并不是宇宙大厦的最小砖块。从此,一个新的世界——微观世界向人类敞开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