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圆地方

很久以前,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为了争当首领,大战了一场。结果,共工被打败了。他宁死不屈,一头撞在西北的不周山上,把山撞倒了。山一倒, 天就塌下一块来,出了一个大窟窿。天河里的水就顺着窟窿哗哗地倾泻下来, 淹没了庄稼、牲畜和房屋⋯⋯

女蜗看到后,就采炼五色石子把天上的窟窿补住了。

那么,一座山倒了,为什么“天”会出现窟窿呢?原来,这座不周山不是普通的山,而是支撑天穹的一根擎天柱。

这个神话反映了古人对于宇宙结构的一种朴素的认识。大地平展着伸向远方,上面有高山大河,平原谷地;天则像一口倒扣着的锅,有八根柱子把天支在地上,这八根柱子就是八座大山,其中位于西北方的叫不周山。这反映了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宇宙结构——天圆地方说。后来,这种思想就发展成盖天说,即大地像倒扣着的盘子,天像伞覆盖着大地。

盖天说跟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很吻合,因此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随着天文观测手段的改进,人们对这种原始朴素的宇宙观发生了怀疑。大诗人屈原在《天问》中就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质问:

这天盖的伞把子, 到底插在什么地方? 绳子究竟拴在何处, 来扯着这个帐篷? 八方有八根擎天柱, 指的究竞是什么山? 东南方是海水所在, 擎天柱岂不会完蛋?

到了东汉,这种直观的宇宙图式就越来越不能和观测事实相符合,一种新的宇宙观便应运而生了。这就是东汉大科学家张衡(78—139)提出的浑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