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打雷的原因

春、夏两季是雨水的多发季节,并且时常伴随隆隆的雷声和闪电,那么雷是怎么产生的呢?

每当下雨时,天空都会出现厚厚的积雨云,这些云层由于气流的摩擦分别带上正负不同的电荷,这些电荷聚集在云层的两端,并且随云层的增厚而不断增加。当电荷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会穿过云层放电,当正负电荷中和时会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空气因迅速膨胀而发出巨大的响声,这就是雷。

两种云靠近,阴电和阳电互相吸引,产生的放电现象,就叫闪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打闪。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100万倍,所以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雷雨活动最剧烈的地方是赤道带和热带,那里雷雨出现的频度最高,历时最长,声势也最大。伴随闪电而来的,是“隆隆”的雷声。雷声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清脆响亮的“炸雷”;一种是沉闷的“闷雷”。还有一种低沉而经久不歇的雷叫作“拉磨雷”,它是闷雷的一种。

闪电通路中的空气突然剧烈增热,使它的温度高达15.000℃至20.000℃,因而造成了空气的急剧膨胀,通道附近的气压可增加到100个大气压以上。紧接着又发生迅速冷却,空气很快收缩,压力减低。这一骤胀骤缩的现象发生在千分之几秒的短暂时间内,所以在闪电爆发的一刹那间会产生冲击波。冲击波再以5000米/秒的速度向四面八方传播,途中能量很快衰减,波长逐渐增长。在闪电发生后0.1秒至0.3秒,冲击波就会演变成声波,这就是我们听见的雷声。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雷鸣是在高压电火花的作用下,由于空气和水汽分子分解而形成的声音。雷鸣的声音在最初的十分之几秒时间内同爆炸声波相同。这种爆炸波扩散速度为5000米/秒,在之后的0.1秒至0.3秒钟,它就演变为普通的声波。

云中有闪电时,雷声在云里多次反射,在爆炸波分解时,又会产生许多频率不同的声波,它们之间互相干扰,使人们听起来感到声音沉闷,这就是我们听到的闷雷。一般说来,闷雷的响度比炸雷来得小,也没有炸雷那么吓人。

在线小知识

阴雨天气里的炸雷是指当人见到闪电后立即就听到雷声;有时候我们会在看到闪电的同时就听见雷声。因为此时闪电就在我们附近,它所产生的爆炸波还来不及演变成普通的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