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环境问题

由人类各种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叫作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

环境污染是由于一些人为的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开始恶化,进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环境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环境污染是由物质引起的,主要是化学问题。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一定的时间,即使停止排放污染物质,环境的恢复也需要一段时间。

环境破坏是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而引起的。例如人为的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坏,过度的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滥采滥捕动植物,使珍稀物种灭绝,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等。

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水土流失、沙漠化、地下水枯竭、地面下沉、珍稀物种灭绝、地质结构破坏、地貌景观破坏等,就叫环境破坏。人类必须依靠保护自然解决环境破坏问题。

环境破坏的历史悠久,已有近300万年的历史。据科学研究证明,300万年来许多动物的灭绝是人类捕猎带来的。环境破坏恢复起来也需要许多时间,例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土壤的恢复则需要上千年的时间,而物种的灭绝则是根本不能恢复的。由于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排出的废物和余能进入环境,便带来了环境的污染与干扰,这需用污染防治解决。

地震引发次生环境污染。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指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以及管道破裂等引起的火灾、水灾、毒气泄漏、放射性物质泄漏和核辐射等。当伤亡人员尸体不能及时清理,或污秽物污染了饮用水时,还有可能导致传染病的暴发。

在有些地震中,次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能超过地震带来的直接破坏。其中地震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是次生灾害中可能造成后果最严重的一种,将对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产生致命威胁,对抗震救灾的整体行动造成巨大影响。

地震是自然灾害,也是一条灾害链的起点,不仅地震本身引起灾害,还将诱发各种次生灾害,如沙土液化、喷沙冒水、城市火灾、河流与水库决堤等。地震所引发的次生环境灾害非常严重,却往往被人忽视。要预防地震次生环境灾害,必须要有忧患意识,要防患于未然。

在线小知识

环境干扰是指人类活动排出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对人类的不良影响,包括噪声、振动、电磁波、热干扰等。环境干扰是由能量产生的,是物理问题。只要停止排出能量,干扰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