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为何刮北风

风是指相对于陆地表面的空气运动,通常指它的水平分量,以风向、风速或风力表示。风向就是指气流的来向。

风速是空气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水平距离,以米/秒为单位。大气中水平风速一般为1米/秒至10米/秒,台风、龙卷风有时达到102米/秒。而农田中的风速竟然可以小于0.1米/秒。

自然界里的风是受大气环流、地形、水域等不同因素综合影响的,它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气象学家把各种风都做了命名,如季风、地方性的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等。

简单地说,风是空气分子的运动。要理解风的成因,先要弄清两个关键的概念:空气和气压。空气的构成包括氮分子、氧分子、水蒸气和其他微量成分。

所有空气分子以很快的速度移动着,彼此之间迅速碰撞,并和地平线上任何物体发生碰撞。

气压是指在一个给定区域内,空气分子在该区域施加的压力的大小。一般来讲,在某个区域空气分子存在越多,这个区域的气压就越大。

气压的变化,有些是风暴引起的,有些是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的,有些是在一定的水平区域上,大气分子被迫从气压相对较高的地带流向低气压地带引起的。

我国南方沿海地带,与太平洋相连。夏季由于我国陆地的温度比海洋的温度高,就形成了低气压,而凉爽的海洋上由于温度低而形成高气压。

所以,在夏季我国的风向是由南方的海洋吹向北方的陆地的,这个道理就像水从高处向低处流一样。

在冬季,我国陆地变得很冷,形成了高气压,而海洋的温度仍然较高很温暖,所以形成了低气压。

因而,在我国冬季,风向由北方的陆地刮向南方的海洋,便成为寒冷的北风。

在线小知识

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热和冷却程度不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大范围的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风,称为季风。季风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地形等因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