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

在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的,这一过程使太平洋的表面保持温暖,从而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也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了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圣婴现象,是秘鲁、厄瓜多尔一带的渔民称呼一种异常气候现象的名词。主要是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的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大的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频率并不规则,但平均约每4年发生一次。基本上,如果这种现象持续期少于5个月,会称为厄尔尼诺情况;如果持续期是5个月或以上,便会称为厄尔尼诺事件。

对厄尔尼诺现象形成的原因,科学界有多种观点,普遍的看法是: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泛,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水的温差。

但是,一旦东南信风开始减弱,就会造成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减少或者停止,海水的温度就会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又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向南涌入,使海水的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纷纷离去,沿海国家也将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厄尔尼诺形成的前兆包括:印度洋、印尼与澳大利亚气压上升;太平洋中央、东面的海面气压下降;南太平洋的风减弱或往东面吹;秘鲁附近的暖空气上升,令当地沙漠下雨;暖空气由太平洋西岸扩散至印度洋与太平洋东面,令东面较干燥和干旱的地方降雨。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主要有:一是台风减少;二是夏季风较弱,季风雨带偏南。北方地区夏季容易出现干旱、高温,南方易发生低温、洪涝。近百年来我国遭受的严重洪水有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这些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出现的第二年。

此外,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我国北方地区会出现暖冬。

在线小知识

厄尔尼诺一词在西班牙语中是“圣婴”的意思,因为这种气候现象在当地通常在圣诞节前后开始发生。与厄尔尼诺相反的自然现象称为拉尼娜,拉尼娜在西班牙语中是“女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