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之首——礼亲王府
礼亲王府坐落于北京西城区西皇城根街西北,也就是大酱坊胡同东口路北。它始建于清顺治年间,为清朝礼亲王代善之孙杰书择地兴建。
杰书继承礼亲王的爵位后,改封号为康亲王,因此初称康亲王府。1778年,杰书裔孙永恩复号为礼亲王,此府亦称礼亲王府,一直承袭至清末帝溥仪逊位。
该府规模宏伟,地域宽广,建筑布局与其他王府相同,是皇宫建筑的缩影。中路为主体建筑,东路为住宅,西路为花园。内有亭台轩廊、山石池沼等园林建筑。
清代第一王族礼亲王族
礼亲王府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子、清初开国功臣爱新觉罗·代善的府邸。王府主要建筑分前后两组。前部有正门、正殿及其两侧翼楼,后殿及其两厢配殿。后部自成庭院,前为内门、前堂、后堂及其两厢配房,最后为后罩楼。
礼亲王家族的创始人爱新觉罗·代善,他生于1583 年,与兄长爱新觉罗·褚英,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一位大福晋佟佳氏所生,十四五岁时就被尊称为贝勒。
1607年,东海女真瓦尔喀部斐优城的首领策穆特赫来到赫图阿拉,也就是后来的辽宁新宾县内,拜谒努尔哈赤说:“吾地与汗相距路遥,故顺乌拉国主布占泰贝勒,彼甚苦虐吾辈,望往接吾等眷属,以便来归。”
此时的努尔哈赤正在壮大自身并着手统一女真期间,于是派他的三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次子代善与大臣费英东、扈尔汉、扬古利等,领兵3000人,往斐优城,迎接策穆特赫部众归附。
舒尔哈齐一行到达斐优城后,接收四周屯寨约500户。三位贝勒令费英东、扈尔汉带兵300人护送先行。不料此时乌拉部贝勒布占泰得到了消息,借助这机会想一举消灭努尔哈赤手下的这几个得力干将,所以命令将领博克多贝勒领兵10000余人,潜伏在图们江右岸的乌碣崖一带,突然冲出,拦路截杀建州部众人。
扈尔汉一面让护送的500户斐优城女真在山上安营扎寨,遣兵100卫守,自己率兵200与敌军列营相持,一面派人将乌拉拦劫之事回报三位贝勒。
第二天,三位贝勒领军赶到。面对大军突袭的严重威胁,褚英、代善对着全体官兵策马愤怒说:
吾父素善征讨,今虽在家,吾二人领兵到此,尔众毋得愁惧。布占太曾被我国擒捉,铁锁系颈,免死而主其国,年时未久,布占太犹然是身,其性命从吾手中释出,岂天释之耶?尔勿以此兵为多,天助我国之威,吾父英名夙著,此战必胜。
这番话,言语虽然不多,却大长了自己的志气,灭了敌人威风,对鼓舞士气有很大作用。当时建州军队只有3000人,乌拉军士兵多达万余,而且是早有准备,以逸待劳,双方实力对比相当悬殊,建州士兵能否冲破敌军包围安全返家,已是一大难题,要想打败对方,更是谈何容易。
褚英和代善的话无疑起了很大鼓舞,建州兵勇们齐声叫喊说,“吾等愿效死力”,“遂奋勇渡河”。
代善与兄长褚英乘机领军“登山而战,直冲入营”,大破乌拉兵。回师以后,努尔哈赤因代善“奋勇克敌”,斩杀了敌军统领,遂赐予代善“古英巴图鲁”美号。
“古英”是满文音译,意为“刀把顶上镶钉的帽子铁”,“巴图鲁”为英勇的意思,是勇士的美称,整体意思是,代善既英勇,又硬如钢铁,更是勇士之最。这个尊号,在整个清代,为代善所独有,可见努尔哈赤对代善的英勇给予了高度的嘉奖。
1613年,代善跟从努尔哈赤灭掉了乌拉,之后建立了后金,代善于1616年被封为和硕贝勒。1618年,努尔哈赤率军攻伐明朝,行军两天遇到了大雨,天气状况恶劣,努尔哈赤于是考虑撤军。
代善说:“我军已经进入了明边境,现在返回,难道要与其重修旧好?大军已出,如何回避?且雨又何害,反而能使敌人更加松懈。”
努尔哈赤听从了代善的意见,撤销了退兵的决定,下令前进,在第二天轻取抚顺,攻克了马根单、东州等城堡500余,俘获人畜30万,获得了征讨明朝的第一个大胜仗。在后金发展的重要关头,代善再建了奇勋。
1619年,代善在遵化围困了明朝将领刘之纶驻扎在山上的军队,攻破其7营。刘之纶逃入山中,代善追击,将其射杀了。
1621年,代善随着努尔哈赤过兴安岭,攻归化城。1623年,征伐明朝,出榆林口,至宣府边外,从咯喇鄂博分兵两处,攻克得胜堡。
1626年,太祖驾崩,代善与其子岳托、萨哈,与诸子立皇太极为汗,对清初政权的稳定过渡起了重要作用。而后,代善又大力支持皇太极的中央集权体制,主动放弃与皇帝同座分理政事的权力。
由于代善建立了不可磨灭的战功,以及他对皇太极的大力支持,1636年,代善被赐封为和硕礼亲王。
皇太极去世后,代善与诸王拥立清世祖福临继位,他又召集诸王、贝勒和大臣商议,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共同辅政,以调和矛盾,兼顾对立双方的利益,平息了爱新觉罗家族内部的皇权之争。
之后不久,礼亲王家族发生了一件惨事,代善的儿子硕托、孙子阿达礼因被告发“密谋立多尔衮为帝”,代善大义灭亲,将一儿一孙双双处死。
清朝统治者入关后,1645年初,多尔衮摄政,排斥代善,代善又年事已高,遂在家闲居。1648年,代善病逝于北京,享年66岁,皇帝赐予祭葬,并立碑记功。在1671年,代善被康熙帝追谥为“烈”。
代善死后,他的第七子满达海世袭了爵位,以后就代代相传了。
代善倾尽自己的力量辅佐了清朝三代帝王,他效力于努尔哈赤帐下时军功卓著,后支持其弟皇太极继位并巩固政权,晚年主持世祖福临为帝,并不惜诛灭自己儿孙两代骨肉以挫败篡位的阴谋。他多次在历史关键时刻稳住了大局,维护了清王朝的统治。因此,在所有清朝亲王中,代善被列为首位。
礼亲王家族在清初的地位可谓显赫至极,代善共有8个儿子,其中有爵位者7人:岳托、硕托、萨哈璘、瓦克达、玛占、满达海、祜塞。祜塞初封为镇国公,后追封为惠顺亲王,之后世代儿孙都承袭其爵位。
礼亲王家族共传13代,14位后裔承袭爵位,其中两个被削爵,分别用过礼、巽、康三种封号,仅“八大铁帽子王”中,礼亲王家族就占有三席,分别是礼亲王代善、代善长子克勤郡王岳托、代善之孙顺承郡王勒克德浑,祖孙三代均是世袭,从没有替换过。
另外,礼亲王家族还有两人被封为郡王,一人封为贝子,一人封为辅国公。
在代善之后,家族一直兴旺,贯穿于整个清朝始终,在后来世袭的亲王中,人才济济,武士与学者辈出。礼亲王家族堪称“清朝第一王族”,其他家族简直遥不可及。
[旁注]
新觉罗·褚英:是努尔哈赤的长子。努尔哈赤的胞弟爱新觉罗·舒尔哈齐死后,努尔哈赤开始让褚英带兵。他在主持军政事务期间,广有战功,被封为广略贝勒。后金政权建立后,因与开国大臣和诸兄弟不和而屡被告状,最后被努尔哈赤处死。
女真:生活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12世纪,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13世纪被蒙古人所灭。“女真”在15世纪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17世纪初建州女真部逐渐强大,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诸部,于1616年建立了后金政权。
刘之纶:明崇祯元年进士,后做庶吉士。1629年,他由庶吉士升为兵部右侍郎。当时后金侵掠京畿,刘之纶毅然请战,与后金开战。1630年,他被后金兵射杀。
和硕:满语意思是“一方”。清初有八大和硕贝勒,就是八个部落长的意思,也可理解为八大贝勒。清宗室封爵第一级为和硕亲王。
清世祖福临:爱新觉罗·福临,皇太极第九子,是清军入关后第一位皇帝。他6岁继帝位,由叔父摄政,14岁时亲政。年号顺治,又称为顺治帝。清初满汉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极为激烈,到顺治朝结束时,清廷击败了各种抗清势力,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满达海:清初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孙,礼烈亲王代善第七子。代善死后,袭爵位为礼亲王,后改封为巽亲王。满达海死后被追论前过,削其谥号,降爵为贝勒。
八大铁帽子王 在大清开国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爷,他们不仅是皇帝的嫡系子孙,而且都曾对清朝开基创业或统一全国立有大功。他们爵位无论承袭多少代都永远不降,封建社会时称为“世袭罔替”,民间则俗称为“铁帽子王”,意思是他们的王冠永远不会被换掉。
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清王朝奠基者。努尔哈赤25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平定关东部。后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1626年,努尔哈赤在与明军交战时受伤,于撤军途中伤重身死。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并称帝后,追尊努尔哈赤为清太祖。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1648年)为努尔哈赤的次子。后金政权建立后,被封为和硕贝勒,称大贝勒。在伐女真各部、征蒙古、攻明朝历次战役中,颇见其功。努尔哈赤死后,拥立皇太极有功,后尊为礼亲王。
扈尔汉(1578年~1623年)父亲是扈喇虎,早年投奔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认扈尔汉为义子。扈尔汉为报养育之恩,每战必为前锋。后金开国后,扈尔汉名列开国五大臣之一,执掌镶白旗,在之后的战役中大破明军,历加世职至一等总兵官。
皇太极(1592年~1643年)努尔哈赤第八子。1626年,继位后金可汗,改年号为天聪,史称“天聪汗”。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改年号为崇德,并以这年为崇德元年。皇太极在位17年,他确定了满族族名,为清王朝的确立和后来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阅读链接]
睿亲王多尔衮辅佐顺治皇帝执政时,因矛盾重重,叔侄关系转化为政敌的关系。而代善第七子满达海生前曾多次谄媚多尔衮,为此,满达海被年轻的顺治皇帝降为贝勒,其世袭亲王爵位也被迫剥夺。
这一爵位收回后,按制应转归代善其他直系后裔继承,因此爵位就幸运地落到了代善的孙子杰书头上。这样,16岁的杰书晋封为和硕康亲王,登上了贵族爵位的最高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