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度潜龙——醇亲王府

醇亲王府位于北京后海北沿。前身是清初大学士明珠的宅第。1789年,乾隆封其十一子永瑆为成亲王,并将明珠府赐永瑆。随即按王府规制改建。此府传至第六代成亲王毓橚时,被赐予醇亲王奕譞。

奕譞的原王府在西城区太平湖东里。因光绪帝生于此府,成为潜龙邸,故光绪继位后醇王必须迁出。为区别,醇王原在太平湖的王府称南府,后海北沿的新王府称北府。

诞生光绪帝的醇亲王南府

醇亲王南府位于太平湖东里,在清顺治年间,此府曾是克勤郡王岳托第三子贝勒喀尔楚珲的宅第。清乾隆年间改为乾隆第五子荣亲王永琪的府邸,至1859年,此府赐给了醇亲王奕譞。

奕譞是道光皇帝的第七个儿子,出生在紫禁城内,从小就以皇七子的身份住在皇宫,被称为“七王爷”。他是慈禧亲自选定的妹夫,结婚以后就搬到此府居住了。

醇亲王南府坐北朝南,分中路和东、西路及花园。中路原来由南往北依次为府门、宫门、银安殿、启门、神殿、后罩楼。府门面阔3间,两侧有八字影壁,内有东西二门至东西院。中路后来新建了一座礼堂,尚保存二进四合院。东西两路各有六进院落。西侧花园引太平湖水入园,并建有亭、榭、船坞等建筑。

1875年,18岁的同治帝得了天花,一命呜呼了。由于同治皇帝没有儿子,大清王朝立时面临没有合适人选继承王位的严重问题。

突然丧子的慈禧根本来不及悲痛,为了继续把持统治大权,这位权欲熏心的皇太后立即宣布:由醇亲王的儿子载湉继承皇位,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

1875年初的一个深夜,太平湖畔的醇亲王府突然喧闹异常。门前兵丁林立,仪仗庄严,王公大臣列队恭候;宅内灯火通明,气氛紧张,慌乱的家人把睡梦中的载湉叫醒,匆匆给他穿上从皇宫里送来的龙袍。接着,载湉被人抱上早就停在府门外面的暖轿,这样,载湉就此糊里糊涂地永远离开了自己的家。

当年慈禧选光绪进宫的时候曾经假惺惺地立下诺言:“一俟皇帝典学有成,即行归政。”身为皇太后,说话总要算话。1889年,光绪皇帝的亲政典礼如期举行。

光绪并非同治的直系后代,在其出生的时候没人会料到他后来会成为皇帝。由于醇王府成了一代皇帝的“发祥地”,所以,他原先的住所被称为“潜龙邸”。

按照清朝成例,在皇帝入宫以后,这住宅必须“升格”为特殊的宫殿或者索性闲置,而不能再由家人居住。所以,在光绪“继承大统”以后,慈禧便把什刹海北岸的一座贝子府赏给光绪的父亲老醇亲王,也就是后来的醇亲王北府。

[旁注]

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现称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它是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由大约900座建筑和9000个房间组成。

仪仗:古代用于仪卫的兵仗。指帝王、官员出行时护卫所持的旗、伞、扇、兵器等。神农始为仪仗,秦汉始为导护,五代始为宫中导从。

潜龙邸:又称潜邸,为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皇帝即位前属于有封藩府邸的庶子、旁支等,就称其原来的住所为“潜邸”。通常,皇帝继位后,不能再作为任何人的居所,而是改建为宗教寺庙或祭祀场所。

奕譞(1840年~1891年)清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奕譞的嫡福晋婉贞是慈禧太后的妹妹,奕譞与她所生的第二子载湉后来成为光绪帝。奕譞与侧福晋所生的五子载沣则继承醇亲王封号,载沣的长子爱新觉罗溥仪为清朝末代皇帝。

[阅读链接]

奕譞逝世后,醇亲王府南府的前半部改建为醇亲王祠,后半部仍作为“潜龙邸”。但是,醇亲王南府与学校有着不解之缘,20世纪初期,曾经先后作为校舍使用。新中国成立后,分给了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三十四中学使用。

醇亲王南府坐北朝南,内城西南角本有一个小湖,名为太平湖,湖水流入王府的水池中。20世纪70年代前后为修建地铁和二环路,不仅西南城墙、角楼被相继拆除,太平湖也被填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