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途易名——庄亲王府

庄亲王府初称承泽亲王府,原在北京西四北太平仓,向北直到麻状元胡同。

皇太极第五子硕塞于1644年被封为承泽郡王。1651年以功晋为亲王。硕塞第一子博果铎于1655年袭亲王,改号曰庄。此后均以庄亲王承袭。

庄亲王载勋曾在王府设立拳坛。八国联军入侵,其府被焚。20世纪20年代,北洋军阀李纯及其弟馨买下庄王府,拆除王府建筑,在此建房,称为平安里。

择风水宝地而建的庄亲王府

庄亲王府初称承泽亲王府,在北京西四北太平仓胡同路北,而这里所说的“太平仓”实际是明朝的仓府,即粮仓和钱库。

对比明清两代的地图可以看出,太平仓紧靠皇城西北角,其西边紧邻后来的西四北大街和新街口南大街,庄亲王府的范围比明代的太平仓的范围仅仅小了西部的一小条。

太平仓自明代起就是风水宝地,这里曾是明朝侯门大院,后来建有辉煌的庙宇,明中后期才改为太平仓仓府重地。

清朝建都北京后,八旗均居于内城,而镶红旗的驻地就在北京阜成门内,承泽亲王硕塞就属于镶红旗,而其府建在离镶红旗的驻地很近的太平仓也是合理的。因此清初太平仓被改迁到了北京城东的微米仓处,这里就修建起了承泽亲王府,也就是后来的庄亲王府。

因为承泽亲王硕塞既是清顺治皇帝的五哥,又是乾隆功封的“八家铁帽子王”之一,其爵位是“世袭罔替”的,即可以不必降级世代都由一位子孙一直继承下去,所以庄亲王府的面积在同一时期的王府中是比较大的。

《乾隆京城全图》中就能够看出北京庄亲王府的基本建筑布局,它与清朝的其他王府的布局大略相同,这与清朝严格的王府建造制度是相符的。

康熙《大清会典》中对清代王府的建造格局有着明确的规定,一般都是坐北朝南,东西纵轴线可自由配置,中纵轴线一律相同。

因此庄亲王府的布局也是大体由三条纵轴线控制:中轴线与其他王府一样,从南向北依次是正门、大殿、后殿、后寝、后罩房;东边一条纵轴线为附属院落,东纵轴线偏北为庄亲王家族祠堂;西边一条纵轴线为王府花园。

在建筑方面,正门又称宫门,面阔五开间;大殿俗称银安殿,面阔七开间并前出丹墀,殿顶覆盖绿琉璃瓦,殿中设有屏风和宝座。

东西配殿各面阔五开间,后殿面阔五开间,后寝面阔七开间,后罩房面阔九开间。其建筑规模宏伟壮观,基本上体现了清代王府的建筑特点。

庄亲王府大门开在太平仓胡同路北,满足面南背北的王府建筑布局要求,朱红色的王府大门上镶着金黄的馒头形门钉,庄重而气派。

另外,庄亲王府在太平仓胡同东西还各有两座阿斯门,如果东西阿斯门一关,太平仓胡同也就并入王府,过往行人只能绕道走毛家湾了。

第一代庄亲王是爱新觉罗·硕塞,当时的封号为和硕承泽亲王。他是皇太极的第五子,母亲为侧妃叶赫那拉氏。

1644年,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在顺治帝被封为多罗承泽郡王,1646年作为参赞军务,后曾随豫亲王多铎入陕攻打大顺军,大破李自成,又南下攻打南明军,打败了南明弘光帝朱由崧。

此后硕塞又跟随多铎攻打蒙古喀尔喀,跟随英亲王阿济格征山西大同的姜瓖。因此他在1648年被晋封为亲王。不过由于受到豪格事件的牵连,硕赛在1650年又被多尔衮降为郡王。

1651年,顺治亲政,又将硕塞晋升和硕为承泽亲王,开始管理兵部事务,并任议政官职,两年后开始掌管宗人府事务。

1652年底,西藏宗教首领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应顺治帝的邀请来京晋见,硕塞奉命统八旗兵5000前往当时的蒙古代噶迎接。

在代噶,硕塞不但会见了西藏活佛,而且还与前来朝见活佛的喀尔喀蒙古的使者及漠南蒙古的上层贵族会盟。随后,他陪同达赖抵京。

在北京,硕塞同顺治帝、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人一道,盛情款待了来自西藏的客人。通过这一事件以及后来的册封达赖的事情,清朝实现了对西藏的间接统治。在这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中,硕塞也是发挥了作用的。

此外,硕塞作为议政王,在维护清朝的政治的稳定方面,也发挥过一定的作用。

承泽亲王硕塞不但是个政治家,而且还是个艺术家。他是皇太极子侄辈中少有的文武全才。他能诗善画,尤其擅长山水画。清人李放在他的《八旗画录》中说他的画“秀润天成,无尘世气”。

硕赛的画作《奇峰飞瀑图》曾得到过著名画家高士奇和宋小濂等人的很高评价。他的另一画作《夏山图》被收录在《故宫书画集》1931年第14期上,也是一幅非常值得一赏的艺术佳作。

1654年,顺治皇帝的同父异母兄承泽亲王爱新觉罗·硕塞病逝死于北京太平仓胡同的王府中,年27岁。

硕赛死后,他的长子博果铎于1655年继承了亲王的爵位,并改封号为庄,此后各代亲王均以庄亲王爵位承袭。

[旁注]

镶红旗:清代八旗之一,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建于1615年,因旗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

阿斯门:是王府、宫殿建等较大筑群中的一种旁门或侧门的专有名称。供日常生活中一些佣人出入使用,非正式场合也走这个门。它的建筑规模也相应比王府大门低很多。

姜瓖:明末清初将领。1644年3月李自成克太原,姜瓖投降大顺政权。5月,清将率兵进攻大同,6月,姜瓖杀大顺军首领,投降清英亲王阿济格,后随阿济格进兵征伐山西、陕西,封为统摄宣化、大同诸镇兵马的将军。

议政王:清朝前期,满族宗王、贝勒等上层贵族参预处理国政的制度。其制源于努尔哈赤晚期设立的五大臣议政王佐理国事制度。是一种正式的职衔,最初议政王大臣权力极大,甚至议政王大臣有权罢免皇帝,到乾隆就被废除。

李放:清末藏书家、书画家。幼嗜金石书画,他对书画多有品鉴和研究,所辑《中国艺术家征略》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书画、天文、轮捩、装潢、雕刻、髹漆、杂技诸类,1914年刊行。《八旗画录》六卷于1919年成书。

博果铎:皇太极之孙、承泽裕亲王硕塞长子、康熙帝堂兄。1655年,父亲硕塞逝世,博果铎承袭爵位为亲王,改号为庄亲王。1723年,博果铎逝世,时年74岁,朝廷予以谥号“靖”。博果铎无子,以圣祖第十六子允禄为博果铎后嗣,承袭庄亲王爵位。

硕塞(1628年~1654年)清太宗皇太极第五子,1644年封多罗承泽郡王。1650年又改郡王,1651年晋封和硕承泽亲王。掌兵部、宗人府。于1655年去世。

阿旺罗桑嘉措(1617年~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1652年,应清朝顺治皇帝之邀,率领3000官员和侍佣等浩浩荡荡前往北京进行访问。在访问临近结束之时,五世达赖喇嘛被授予“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旦达赖喇嘛”的称号。

高士奇(1645年~1704年)清代著名学者。他每日为康熙帝讲书释疑,评析书画,极得信任。他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所藏书画甚富。著有史学著作《左传纪事本末》53卷,《清吟堂集》等。

宋小濂(1860年~1926年)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宋小濂善于作诗,书法也颇具特色。其诗以古风见长,率皆伤时忧世,有感而发激昂慷慨,直抒胸臆,气势磅礴,感情沉郁。他的书法则以颜真卿为宗,笔法雄健,结体遒劲,在流宕中蕴有雄浑肃穆之意。

[阅读链接]

硕赛不仅文武双全,还是一个贤王。他经常对顺治帝的过失加以指正,做好一个贤王应该做的事。

在《清世祖实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1654年4月,顺治不顾京城地区有灾情,不想方设法救灾,却想大张旗鼓地去盛京看看。

硕塞看不过去了,第一个上了折子,不过顺治没听进去。后来济尔哈朗也去说了,也不管用,最后在满汉群臣的一片反对声中,顺治最后只得作罢。这件事,足以说明硕塞关心人民疾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