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抗日武装四支队成立
1937年10月3日,日军首侵德州,继占平原、禹城、齐河等地,所到之处,奸淫烧杀,无恶不作。德州失守后,“黄河吃紧丁”、“济南被炸!”一声声惊呼,搅得人们恐慌不安。
10月中旬,山东省委由济南转移到泰安。就在敌机轰炸泰安县城的那天,省委在泰安县文庙召开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省委书记黎玉,宣传部长林浩、秘书长景晓村;有延安来的红军干部赵杰、程绪润、韩明柱;泰安县委的鲁宝琪、夏辅仁、于一川;还有经党营救出狱的干部和流亡同学会的李林、程照轩、侯德才、金明、孙陶林等同志。
会议在分析了山东形势后,正式决定在徂徕山地区,发动和领导一次抗日武装起义。选择徂徕山打响第一枪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徂徕山特定的条件所决定的。徂徕山是一灵秀之地,位于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在泰山东南20千米处,大小峰峦97座。在地理位置方面,徂徕山地处在泰安、莱芜、新泰、泅水4县之间。它北近泰山,南接蒙山,东连莲花山、沂蒙山,西通泰西大峰山,四周群山环绕构成天然屏障。加之,徂徕山山势雄伟,幽深绵延,俨然如岱宗之屏障。
占据徂徕山既便于我武装部队周旋,又可以控制北面的泰新、泰莱,南面的新次、大汶口,西面的寨议几条公路和津浦路等交通要道。同时,徂徕山地处山东中心,在此发动起义,对齐鲁大地既是个震动,又便于与全省其他各地区进行联系。还有更重要的一条,就是徂徕山一带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尽管在徂徕山发动起义有诸多有利条件,但省委对发动这次起义依然十分谨慎。省委认为,要使这次武装起义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准备。首要任务是发动群众,发展和壮大党的力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和团结抗日救国的各种力量。
为此,省委除布置泰安县委的同志具体抓这项工作外,还派程照轩、侯德才和红军干部赵杰到泰安六区组建区委。之后,他们又到泰安和新泰两县的山阳庄、封蒙庄、楼德、东西良庄、茅茨、薛庄、白塔、朱家庄等地开展工作,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组织抗日救国会等抗日团体,开展统战工作,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各级组织;筹备武器,组织队伍。
其中,程照轩是当地山阳庄人、我地下党员,在山阳庄一带很有名望。而赵杰、侯德才等就以程照轩家为落脚点。他们通过程照轩所熟识的抗日积极分子,走家串户搞宣传。
广大群众听说共产党来组织抗日,无不欢天喜地,很多人主动要求参加抗日工作。因此,活动很快由秘密串联转入半公开或公开的方式。
当时,泰安六区区长兼民团队长程子源是程照轩的堂兄,此人重义气,有民族自尊心。他的加入,对我党的这次起义工作帮助非常大。因为程子源除允许共产党在六区以各种方式开展抗日活动外,还请赵杰给他的民团和山阳小学讲抗日形势和游击战术。同时,我党同志还利用集会讲演、演戏、贴标语、教唱抗日歌曲等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使山阳庄的抗日救国工作很快展开,并加强了与其他各庄、区的联系,使各个村庄很快呈现出一片抗日救亡的热烈气氛。
1937年12月24日,日军飞机又一次轰炸泰安城。省委机关从县城转入城南篦子店。
在徂徕山组织准备发动武装起义期间,冀鲁边、鲁西北、天福山、黑铁山和牛头镇,从11月至12月,先后发动武装起义。为呼应这些起义,省委加强对起义部队的领导,在篦子店由黎玉主持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迅速举行徂徕山起义。并确定了起义的时间、地点、部队番号、编制序列、各级指挥员名单以及召开誓师大会等一系列事项。
会后,省委马上派人分头去新泰、莱芜等地,传达省委的决定。各地组织的武装队伍,按省委的号令陆续奔向徂徕山。
就在各地的同志们组织队伍上山的这段时间里,日军第五师团、第十师团及特种部队共30000多人,分兵两路渡过黄河,于12月27日占领济南,31日攻陷泰安城。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更激起了人民群众的无比愤慨。因此,不少青年农民、学生弃家舍业,毅然拿起土枪、大刀奔向徂徕山。
12月31日晚,大寺内外聚集了足有160多人,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为起义大会筹备工作而忙碌着。
1938年l月1日,是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起义誓师大会在大寺举行。主持人孙陶林宣布大会开始后,黎玉代表山东省委庄严宣布:“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正式成立了!”顿时,台下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接着,黎玉讲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纪律和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重大意义,并宣布了支队领导人员的任命;洪涛为司令员,黎玉为政委,赵杰为副司令员,林浩分管政治部工作,马馥堂为供给部主任。
随后,将参加起义的人员暂编为两个中队:省委机关、泰安县人民抗日自卫团、泰安县委一部分和青年学生编为第一中队;赵杰、程照轩、封振武等同志带来的队伍为第二中队。任命李怀英为第一中队队长,鲁宝琪为指导员,封振武为第二中队队长,程照轩为指导员。同时,还任命了各排排长和政治战士。会后,各中队建立了党组织。
誓师大会之后,莱芜县在莲花山发动的抗日武装由程绪润、刘居英带领到徂徕山会合,被编为第三中队,程绪润为中队长,刘居英为指导员;新泰县在观山发动的抗日武装,分别由孙汉卿、童淡、单昭洪(单洪)等带领也先后来到徂徕山会合,编入第一中队。
至此,起义部队已达500余人,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初步建立起来。
徂徕山起义的消息迅速传遍泰山南北千家万户,一时间山上山下,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有来参军的,有给部队送衣服和粮食的,也有来观察形势的。整个徂徕山呈现出一派欢腾景象。
当地参加起义的人员大多数是地无一垄,房无一间的农民。他们虽然不怕生活艰苦,但组织纪律性比较差,对装备低劣的人民武装能否战胜强大的敌人还存在着各种想法。为了进一步坚定大家的抗日信心,尽快提高这支起义武装的军政素质,部队领导同志一方面通过上政治课,作时事报告等,帮助大家明确抗日战争的正义性质,和我们必定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有利条件,并具体地讲解我们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游击战术原则。
通过一系列政治教育和学习,大家提高了觉悟,增强了信心。同时,支队还有计划地组织大家进行了利用地形地物、站岗放哨、瞄准射击和投掷手榴弹等军事训练。
1月26日,第四支队在寺岭村打响了抗击日本侵略的第一枪。当时,第四支队在徂徕山南东良庄活动,经侦察得到可靠情报:有一股日军将从大汶口去新泰。司令部当机立断,决定组成突击队,打鬼子的伏击。
部队从第二、第三中队中挑选了部分精干人员和武器,由赵杰、封振武率领,于26日拂晓隐蔽进入设伏阵地——位于公路边的寺岭村。
下午15时,日军一支马车运输队由大汶口方向进入了伏击圈。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士们向敌人猛烈开火,一阵排子枪,一阵手榴弹,打得敌人人仰马翻。战斗中,第三中队班长杨桂芳杀敌心切,抽出大刀要冲上去砍鬼子夺机枪,但不幸被敌人的枪弹击中胸口,壮烈牺牲,成为第四支队创建以来的第一位烈士。
此战之后,部队在东良庄和大官庄一带进行休整。一天,泰安县的朱玉干前来报告说,国民党军溃散的一个连,约40余人,有两挺机枪、5支匣子枪、30多支济南造步枪,由副连长刘国栋、班长石玉成等人带领,正在徂徕山后北王庄一带活动。支队领导马上派林浩、武中奇和朱玉干等前去做争取工作。经过耐心宣传我党统一战线政策和大敌当前应团结抗日的道理,终于把他们争取过来了,与第一中队的部分同志合编为第四中队。原副连长刘国栋任中队长,林浩兼任指导员。
不久,泅水、宁阳县的周兰田和朱旭、管戈等同志也拉起了第一支队伍,前来会师,被编为第五中队。
就这样,在山东省委的领导下,短短几十天内,一支颇具规模的抗日武装——山东第四支队,就建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