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科研活动周期的管理
科研活动周期指一项科学研究课题从列入科研计划开始到课题结束的时间间隔,是评价科研成果的研究效率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可分为:
-
短周期,一般在 2 年以下,主要是效益一般,工艺性、生产性或技术性较强的一般性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
-
近周期,一般为 3~5 年,主要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技术性及工艺性强的应用研究及重大发展研究。
-
中周期,一般为 5~10 年,主要是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有较大难度的应用基础研究或重大应用研究。
-
长周期,一般为 10 年以上,主要是探索性强、难度大的基础研究,或综合性研究。
影响研究周期长短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研究课题的性质、特点。基础研究类课题的研究周期一般比较长, 出成果慢。应用发展研究类课题,一般周期比较短,出成果快。
-
研究课题的难度。难度愈大,一般研究周期愈长,反之则短。
-
人、财、物投入的合理性,包括投入量的大小、结构的优化与否、人员的素质等。
-
研究过程管理是否卓有成效。一般在同类研究范围内,一个科研项目或课题研究周期愈短,科研效率就愈高。但在不同研究领域内,一般不能绝对地以研究周期来评价一项研究的效率,需视具体情况,将研究周期与其他相应的指标体系结合起来,进行具体分析。
缩短研究周期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加强选题的管理,做好预测与决策,保证在选题上做到科学性与可能性相结合。
第二,组织好课题组,使参与人员在能级、知识结构方面实现合理配备, 形成一支高效率的研究队伍。
第三,强化科研计划执行过程的管理,有效地发挥人、财、物、信息的效用,保证各环节畅通及整体运转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