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居敬持志
所谓“居敬”,就是思想精神和注意力高度集中。朱熹说:“敬不是万虑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敢逸耳。”又说:“整齐收敛这身心, 不敢放纵,便是敬。”(《晦翁学案》)朱熹认为,“敬”是行事,是读书的根本。他说:“大凡学者,须先理会敬字。”因此,“敬字工夫,乃圣门第一义。”(《朱子语类》卷十二)学者如何达到“敬”,朱熹说:“只是内无妄思,外无妄动。”(《同上》)而且要贯彻始终,就是:“敬之一字, 圣学之所以成始而终者也。”(《小学辑说》)所以朱熹才这样强调并得出结论:“读书者当将此身葬在书中,行住坐卧,念念在此,誓以必晓彻为期, 看外面有甚事,我也不管,只凭一心在书上,方谓是善读书。”(《朱子语类》卷一一六)就是说必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句逐字,各有着落。”(《朱子语类辑略》卷二)反之,朱熹批评那种读书常不专一,“看未到这里,心已在后面,才看到这里,便欲舍去了。”(《学规类编》)这不仅不能获益, 而且是非常有害的。根据朱熹的这一思想,程端礼才在《读书分年日程》中, 提出这样的具体要求,并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他说:“无事时敬以自持, 凡心不可放入无何有之乡,须是收敛在此,及应事时敬于应事,读书时敬于读书,便自然该贯动静心无不在。”
所谓“持志”,就是树立远大的目标,明确读书的目的。朱熹把它视作“为学”的最根本性的问题。他说:“为学功夫,以何为先?曰:⋯⋯专在人自立志。既知这道理,办得坚固心,一味向前,何患不进。”(《理性精义》)又说:“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为学虽有阶渐,然合下立志。”(《同上》)朱熹列举了孔子的“志学”、孟子的“尚志”,进一步来说明这个道理。读书就是“为学”, 所以朱熹还说:“立志不定,如何读书?”(《朱子语类辑略》卷二)为此, 他根据自己一贯的认识,最后作了一个精辟的总结:“心之为物,至虚至灵,
神妙不测,常为一身之主,以提万事之纲,而不可有顷刻之不存者也。⋯⋯ 诚能严恭寅畏常存此心,使其终日俨然不为物欲之所侵乱,则以之读书,以之观礼,将无所往而不通;以之应事,以之接物,将无所处而不当矣。此居敬持志所以为读书之本也。”(《朱文公文集》卷十四)这就明确指出,读书要明确目的,专心一意,不应受客观物欲的干扰,要充分发挥人的认识主体思维活动的主导作用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正因为如此,程端礼在总结其读书方法时,将“居敬持志”列为《朱子读书法》之首,起纲领性的作用, 其道理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