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娥皇女英为神的湘江
传说三皇五帝中的尧帝有两个女儿,姐姐叫娥皇,妹妹叫女英。尧帝看中了一个小伙子叫虞舜,欣赏他品德高尚、为人大度,将帝位传给了他,还把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他。
姐妹俩容貌美丽,心地善良,与丈夫恩爱美满,三人还曾经泛舟海上,过了一段甜蜜岁月。
舜帝晚年时巡察南方,在一个叫做“苍梧”的地方突然病故,娥皇和女英闻讯前往,一路失声痛哭,她们的眼泪洒在山野的竹子上,形成美丽的斑纹,世人称之为“斑竹”。
她们两走到湘江边,痛哭不止,两人同时跃入湘江,为伟大的夫君殉情而死。人们为了纪念这对姐妹,称她们为“湘妃”。也有说法是娥皇称“湘君”、女英称“湘夫人”。
二妃殒身于湘江,化为湘水之神,湘水流域的百姓时常向她们祈福,在湘江两岸保留着不少祭祀湘妃的庙祠,供人们祈福、凭吊。
湘江历史悠远、文化灿烂,两岸有无数的古人类生活遗址。沿湘江溯流而上,至支流洣水上游,有个炎陵县,是炎帝神农氏永远安寝的地方,史传“炎帝崩葬于茶乡之尾”,指的就是这里。
沿湘江向西南行走,至湘江主流另一支潇水的源头,“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宁远县是舜帝最后的归宿。
在湘江西岸衡阳县的岣嵝峰上,有禹庙、禹祠,是人们纪念大禹治水而建。山前有高高的禹王碑,讲述大禹治理湘江的故事。这个碑文在宋代被铭刻到长沙岳麓山顶一块石头上。
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行走湘江,在支流汨罗江里写下了人生最后的诗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00多年前,秦始皇在湘江的源头海洋山,开凿了大型的水利工程灵渠。那37千米长的渠道联络了湘水和漓江,改变了岭南岭北交通闭塞的状况。
三国时期,湘江屡次在史书和民间故事中,两岸的很多地名也与三国人物有关。湘江支流捞刀河、望城县的铜官,以及云母寺、半边天、勒刀山、吊刀界、箭头冲等一系列地名,相传均与关羽有关。
湘江流域的历史名人和文化传承灿若星辰,也再湘江上留下了数不清的墨宝。湘江水畔有一处浯溪碑林,唐代文学家元结在761年撰写了《大唐中兴颂》,后来大书法家颜真卿将此文书写下来镌刻于江边崖石,因其文奇、字奇、石奇,被后人誉为浯溪“三绝”。
此后,历代共有250多名文人学士到此游览,题诗作赋,铭刻石上,成为国内最大碑林,是研究碑石文化的一个宝库,共刻刻录有505方之多。
湘江西岸岳麓山下清风峡中,有一个小亭子,是我国四大名亭中最出名的“爱晚亭”。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名作《山行》流传千古: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派开山鼻祖周敦颐生长在湘江之畔,并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爱莲说》。
爱晚亭不远处,便是建于北宋年间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四大书院之一。1000余年来,这所誉满海内外的著名学府,历经宋、元、明、清时势变迁,晚清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后来定名为湖南大学。
南宋年间,著名理学家朱熹来岳麓书院与张栻会讲,史称“朱张会讲”,这次会讲历时两月,吸引了大批士子纷纷返归前来听讲,“方其盛也,学徒千余人”,“一时舆马之众,饮池水立涸”。
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中的王夫之,在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姓埋名居住在湘江边的湘西草堂,著书17载,创立“船山学社”,人称为“船山先生”。
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晚清湘军,带领一大批出生在湘江两岸的将领和幕僚,甚至工程技术人员,成为当时我国政治、军事舞台的主角。后来的洋务运动也主要由湘军人物一手发起。湘君代表之一左宗棠因为收复新疆的壮举,更是被誉为民族英雄。
湘江的源头是广西桂林兴安白石乡的“白石河”。湘江水系地处长江之南,南岭以北,东以罗霄山脉与赣江水系分界,西隔衡山山脉与资水毗邻。湘江主要支流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渌水和浏阳河由东岸汇入干流,支流祁水、蒸水、涓水、涟水、沩水从西岸汇入。
湘江流域大都为起伏不平的丘陵与河谷平原和盆地,下游地区长沙以下的冲积平原范围较大,与资江、沅江、澧水的河口平原连成一片,成为滨湖平原。
湘江在永州以上称为上游,水流湍急,河水有时穿切岩层而过,形成峡谷,流域内石灰岩分布很广,岩洞较多,地下水对河水的补给量较大。
湘江在永州至衡阳之间为中游,沿岸丘陵起伏,盆地错落其间,亦有峡谷。湘江在衡山以下为下游,地势平坦,河水平稳,沿河沙洲断续可见。湘江河口散布着大小不等的湖泊,大都是昔日洞庭湖的遗迹。
湘江是湖南人民的母亲河,它滔滔南来,汩汩北去,过昭山而进入长沙城,经三汊矶又转向西北,至乔口而出望城县,再过岳阳入洞庭。
湘江两岸赤壁如霞,白沙如雪,垂柳如丝,樯帆如云,构成了美丽的沿江风光。湘江水流平缓,河床宽阔,东西两岸,支流汇注,下游受洞庭湖水顶托,因而形成绿洲片片。
湘江西岸的月亮岛,如一弯修长的新月漂浮在湘水之上,两头银白的沙滩吻着湘水碧波。岛上长满又厚又密的青草,鸟儿飞舞,南边滩头是一片青翠欲滴的芦苇荡,清风吹来,苇叶飒飒,偶然惊起的鸥鹭在岛上盘旋,诗意无穷。
十里长岛浮于江心,凌波长桥,横贯东西。是滞湘八景之一“江天暮雪”的所在地。牛头洲、橘子洲、傅家洲、月亮岛、腾飞岛,大大小小沙渚连绵,串成长岛,垂柳依依,白帆点点,时浮时没,极富灵动之感。
长沙地区流入湘江的支流有15条,最大的是浏阳河。浏阳河发源于大围山,全长200多千米,十曲九弯,终年不绝。两岸青山翠枝,紫霞丹花,名人故里,寺庙遗迹,数不胜数。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营造出名誉宇内的岳麓山自然景观。这里古木参天,四时景色各不相同,历代迁客骚人留下许多题咏与赞叹。
浏阳大围山群峰逶迤,盘绕150余千米,故名大围。主峰七星岭海拔1600余米。大围山山奇、水秀、林幽、石怪,林木葱茏,悬岩飞瀑,珍禽奇树藏之深山,间有草原、湖泊、庵庙。神奇莫测。
宁乡沩山四面皆水,四周云气相汇于斯,搅动旋转,漫山升腾,形成,“大沩凌云”的奇特景观。这里坡岭逶迤,山谷幽深,冬暖夏凉。山四周遗迹遍布,唐相裴休、唐诗憎齐己、宋抗金名相张浚、湖湘学派创始人张拭、南宋经学大师易拔等名人的墓葬藏匿青山之中。
空灵岸为湘江沿岸著名风景之一。在民间空灵岸有和尚岩、石钟山、悬钟岩、狮子岩等别称。南北朝年间建空灵寺,中奉观音大士像,故又名观音岩。
古桑洲又名鲶洲,是湘江棵洲下游段的一个小洲,绿树成荫,风景秀丽,在洲头有一棵1300多年的古樟树。当地居民在千百年前就以种桑养蚕而闻名于世。洲上还有一座岳麓书院院长罗典之父罗瑶的古墓,但由于古桑洲地处偏远,很少有人了解它。
东洲岛上有庵殿、有书院、有古树、有桃花,水少的季节还能看到沙滩。该岛四面环水,岛上树木茂密,绿荫浓蔽,环境十分幽静,岳阳君山、长沙橘子洲、衡阳东洲岛并称湘江流域三大洲。东洲岛是古衡阳八景之一。
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由东面的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号称“八百里洞庭”。洞庭湖据传为“神仙洞府”的意思,可见其风光之绮丽迷人。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
湘江水利和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总蕴藏量470多万千瓦。流域资源丰富,矿产以煤、铁、锰、铅、锌、铜、锑等为主,湘潭是我国著名的锰矿区,永州地处“南岭多金属成矿带”,衡阳是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长沙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菊花石,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海泡石。
湘江水系水产动物种类较多,主要经济鱼类有草、青、鲢、鳙、鲤等多种;稀有珍贵鱼类有中华鲟、竹鱼等;水产两栖动物有大鲵等16种;水产爬行动物主要有鳖、团鱼、乌龟等;珍贵水产兽类有华东水獭。
湘江岸边有原始次森林多处,植物资源富集,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银杉、水杉、珙桐、香杉、种萼木、苏铁。
流域内野生动物繁多,其中有大量的珍稀动物,被列为国家保护的有31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黄腹角雉等。
[旁注]
三皇五帝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后,他的后裔诸神,即最初的三皇及后来的五氏完成了创世需要的任务后,都归神籍。人类迎来了新的时代,因为五氏是创世中最晚出现的神祇,所以人们把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许多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的部落或首领称为“三皇五帝”,其中就包括五氏中的神祇。
大禹治水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这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业。
理学 宋元明清时期的哲学思潮。又称道学。产生于北宋,盛行于南宋与元、明时代,清中期以后逐渐衰落,但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洋务运动 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水经注》 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
[阅读链接]
民间故事柳毅传书中,说家住湘江的秀才柳毅赴京应试,途经泾河畔,见一牧羊女悲啼,经过询问,才知是洞庭龙女三娘,遣嫁泾河小龙,遭受虐待。
柳毅仗义为三娘传送家书,入海会见洞庭龙王。三娘的叔父钱塘君惊悉侄女被囚,赶奔泾河,杀死泾河小龙,救回龙女。
三娘得救后,深感柳毅传书之义,请叔钱塘君作伐求配。柳毅为避施恩图报之嫌,拒婚而归。
三娘矢志不渝,偕其父洞庭君化身渔家父女来到湘江,同柳家邻里相处,与柳毅感情日笃,后来三娘以真情相告。柳毅为其感动,两人结为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