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峡谷型河流大渡河
很久以前,大渡河河谷之中有个凶猛的妖魔,专门摄取男童的灵魂。为了保护孩子,谁家生了男孩,便要修筑高高碉楼,以御妖魔。
孩子每长一岁,高碉就要加修一层,同时还要打炼毛铁。当孩子长到18岁的时候,碉楼修到了十八层,毛铁也打炼成了钢刀,此时将钢刀赐予男孩作成人礼物,鼓励他勇敢战斗,克敌降妖。
千百年过去了,从丹巴县城沿大渡河而下,行大约7000米,就见河对岸山坡上,数十座碉楼拔地而起,或三五一群,或独立山头,碉与碉之间相互呼应,依山成势,形成蔚为壮观的碉楼群,“高十余丈……状似浮屠。”这便是著名的丹巴碉楼。
丹巴的碉楼是由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嘉绒藏族所建。据考证,早在公元前1700年前,生活在大渡河流域的嘉绒藏族就掌握了片石筑墙的工艺,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特别是为了防御野兽和战争,修筑高碉成为川西北河谷地带嘉绒藏族典型的文化特点。
大渡河古称沫水、泸水,从河畔的富林文化、麦坪遗址、桃坪墓葬群,以及狮子山遗址等来看,大渡河的历史文化发展,跨越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秦汉时期、南北朝时期和唐宋时期等。
大渡河中游地区是古代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历史上黄河上游甘肃、青海地区经川西高原南下,进入云贵地区的文化走廊、民族走廊。
大渡河上游的果洛山下至甘孜,以藏羌为主,而泸定、石棉、汉源,则以彝族为主。乐山一带由于早期汉人融入较早,以汉族居多。
实际上,在东周时期,由于西部秦国的不断崛起,汉族文化已经逐渐融入,在汉朝时期,汉朝曾在今汉源九襄一带设立洛邑。
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在大渡河一带留下许多事迹,后来,彝族人对诸葛武侯一直非常崇拜,称之为“诸葛丞相”,因为诸葛亮当时七擒七纵南王孟获,彻底收服了彝人。
唐代著名诗人雍陶有首诗《哀蜀人为南蛮俘虏五章·过大渡河蛮使许之泣望乡国》,便是从另一个角度描写了这场战争:
大渡河边蛮亦愁,汉人将渡尽回头。
此中剩寄思乡泪,南去应无水北流。
唐末,南诏的势力范围扩大到大渡河,874年,唐朝和南诏在大渡河展开几次激战,各有胜负。
后蜀国王建在位期间,云南政权大长和国入侵黎州,也就是现在的汉源,大长和国在大渡河被蜀兵大败,后来,王建大赦俘虏,这部分蛮俘得以回乡。
后蜀亡时,宋太祖赵匡胤曾用玉斧指着地图上的大渡河说:“此外非吾所有也”。此后150年来云南没有边患。大理和大宋友好相处,宋徽宗年间,有大臣想在大渡河边设城,开展边贸,因为赵匡胤的说法,一度引起朝堂争议。
明永乐年间在北京修建紫禁城,所用木料多为产于西南山区的楠木和乔木,工人用铁钉将选中的优质木料捆扎在一起,扎成木筏,顺大渡河进入长江,再顺流而下,一直漂到江苏扬州。从扬州转道进入京杭大运河北上,运送到北京附近,这就是大渡河附近民众所称的“皇木”。
其后,随着明朝和清朝期间的几次大移民,以汉族为主的各民族大量进入大渡河流域,明朝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大渡河流域的汉化进程。
1705年,为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以及当时大渡河两岸货物拥堵的问题,清康熙帝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大桥经过一年而成,康熙根据大渡河旧称“泸水”,御笔亲书“泸定桥”3个大字。
这座桥因在悬崖绝壁之间建修,跨过急流的艰巨工程而闻名。桥东有康熙的“御制泸定桥碑记”,横额上镌刻着“河山统一”4个大字,从这块碑前走过的不仅是千军万马,更多的是两岸的各族居民和川藏茶马古道的商旅。
大渡河流域形状呈长条形,是岷江水系最大的一级支流,为高山峡谷型河流,地势险峻,水流汹涌,水流丰沛稳定,主要是降水和有少量融雪补给。
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省境内的果洛山东南麓。东源有阿柯河和麻尔柯河,于阿坝南部汇合后称足木足河;西源有多柯河和色曲河,于垠塘南部汇合后称绰斯甲河。足木足河与绰斯甲河汇合后称大金川,是大渡河主流,南流至丹巴同来自东北的小金川汇合后称大渡河。
大渡河自北向南纵贯于四川境内阿坝、甘孜、雅安、凉山、乐山5地州市。全长约1100千米,流域面积92000平方千米。
北面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南面则属于高山峡谷地带,地势北高南低,起伏甚大,源头跟河口之落差巨大,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尼日是大渡河的一级支流,原名牛日河。上游喜德境内称尼日波河;越西河裤裆沟出口与越西河汇口以上称普雄河,河谷较为开阔,水流平缓;汇口以下称漫滩河,进入峡谷区;甘洛境内呷日段称果觉河,甘洛县城以下称尼日河。
大渡河峡谷是我国第八大峡谷,位于大渡河下游乌斯河与金口河之间的河段,峡谷内摩崖绝壁,飞瀑凌泻,树影婆娑,风光绮丽。
两岸绝壁千仞,谷内有“老苍”、“白熊”等人迹罕至的深沟。鸟声伴溪语,卵石叠翠峰,沟内不仅“月亮湾”、“情人谷”、“卧牛潭”、“石鼓瀑”让人叫绝,还盛藏五彩水晶奇石。世代居住在峡谷深处的人们,一直还依靠跨江的溜索、垂直的天梯与外界接触。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处于大渡河、青衣江中间。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也是国家级重点风景胜区之一,是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这里层峦叠嶂,山色秀丽,林木葱茏,云雾缥缈,自古就有“峨眉天下秀”的美誉。
日出、云海、佛光是峨眉金顶的三大胜景。峨眉山虽不是自然保护区,但这里却是一座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有珙桐、桫椤、水青树、胡子蛙、枯叶蝶等世界珍稀动植物。
贡嘎山坐落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在横断山系的大雪山中段,位于大渡河与雅砻江之间。主峰海拔7500多米,被誉为“蜀山之王”,是横断山脉的最高峰。景区包括贡嘎山主体及周边的海螺沟、木格措、伍须海等景点。
四姑娘山位于阿坝小金县境内。东面有奔腾急泻的岷江纵贯而过,西有“天险”之称的大渡河。主峰幺妹峰海拔6250米,冰雪覆盖银光照人。景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举世闻名的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就坐落在四姑娘山东坡。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有9个自然保护区和8个风景区组成,其中米亚罗、金汤孔玉、四姑娘山的全部或绝大部都位于大渡河流域中。另外,夹金山、二郎山等景区或自然保护区也有部分区域位于大渡河流域之内。
“美人谷”丹巴是嘉绒藏族风情文化的中心,有“千碉之国”的美誉,存古碉楼343座。嘉绒藏寨、党岭风光、墨尔多神山都是著名的景点。
大渡河流域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丘陵、平原仅在下游分布。气候资源、动植物资源之丰富,其密度之大,在我国的河流中是不多见的。大渡河主要流经的横断山区是我国的大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丰富。
大渡河上游阿坝、果洛是我国重要的牧区,草场广阔,牛羊成群,盛产冬虫夏草。
大渡河流域有丰富有色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产。铂族、镍、铜、金、锂、铍、铌、云母、水晶、石棉等矿产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在全国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中雅安石棉县是我国两大石棉产地之一,丹巴是我国三大云母产地之一,小金金矿、丹巴的镍矿、康定的锂和铅锌在省内和国内都有着重要地位。
大渡河流域山高谷深,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是全国水利资源最为丰富的河段之一。虫草、大麻、雪莲花、知母是这里的特产。
大渡河流域跨两个气候区的7个垂直自然带,动植物资源及气候资源十分丰富。植物带下至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季雨林,上至高山冰川,气候也由亚热带向高寒区转变,当然这里也聚集了由亚热带到寒带的动物。
[旁注]
嘉绒藏族 嘉绒在州内金川、小金、马尔康、理县、黑水和汶川部分地区,以及甘孜州、雅安市、凉山州等地,居住着讲嘉绒语,并以农业生产为主的藏族为嘉绒藏族,藏区称这地区的藏民为“绒巴”,意为农区人。
大长和国 存在于902年至928年之间西南地方政权。由于当时南诏连年用兵,导致民怒沸腾,南诏宰相郑买嗣执掌朝政,取代了南诏的蒙氏王朝,建立了郑氏大长和国。
诸葛武侯 对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尊称。诸葛亮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永乐年间 为1403年至1424年。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袓朱棣的年号。永乐大帝明成祖朱棣,文成武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又是个颇有争议的皇帝。
[阅读链接]
大渡河和流沙河在汉源县交汇处,有一个平坝,名叫娃娃营。传说,诸葛亮七擒孟获时,曾在汉源与孟获交战。一次,诸葛亮被孟获的军队围困在大渡河边一个地方,无法前进。
诸葛亮知道孟获有勇无谋,就想了一个法子,叫士兵挖起战壕,又扎了很多草人。诸葛亮又让士兵把衣服脱下来给草人穿上,装成了很多小娃娃,把这些小娃娃放到战壕里,每隔不远又升起一面旗帜。
等孟获的军队追过来。诸葛亮便指挥士兵在战壕里东放一炮、西放一炮。孟获的军队一看,满平坝都是兵。就再不敢打过来了。
等诸葛亮撤走了,孟获的军队过来一看,原来是装扮成小娃娃的草人。从此,这个地方就叫娃娃赢,后来又叫娃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