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画廊的天险乌江
很久以前,高原上有条小溪穿过最长的峡谷夹石峡后,成了一条大河。大河两岸山清水秀,风调雨顺,四季如春。男耕女织,没有战争,没有贫富,居住在这里的土家人民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一天,玉皇大帝在南天门游玩,见到人间安居乐业,大地莺歌燕舞,赛过了天堂,玉帝恼怒地降下旨意,用洪水淹没大地,摧毁人间家园。
顷刻之间,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连续七天七夜,江河猛涨不止,村庄被淹没了,房屋被冲走了,大地一片汪洋。
土家首领带领部族,攀登到河边最高的一座山峰珠瑙岩上,焚香祈拜,洪水才渐渐退去。
但是河两岸的鲜花没有了,村庄没有了,房屋也没有了,只剩下大河西岸的一棵大树,它的根被洪水冲刷全裸露在地面,但它一直还顽强地生长着,据说有1000多年了,它就是千年乌阳树。
这次洪水以后,乌阳树坚韧顽强、千年不枯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土家人民在最艰难的环境中生存繁衍,人们把它敬为神明,把它身边的这条河叫做乌江。
乌江又称黔江。古称内江水,涪陵水,延水等,在彝语中被称为“青色的大河”。元代首次被称为乌江。乌江沿河古称“务川”。
务川有个古老的民族仡佬族,仡佬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运用朱砂的民族,大约在新旧石器时代。
务川一个叫巫信的青年和几个人出去打猎,追杀一头野兽,因野兽反扑过来,巫信在逃跑中摔在一红水坑里,爬起来后,那野兽见巫信红脸,害怕逃走,慌不择路竟从岩上摔下去死了。
巫信等人从这件事中悟出抹红脸吓野兽的作用,这就是朱砂的发现。务川是世界上最早的朱砂产地,早在夏、商时就批量生产,并开始向朝廷进贡。
大约距发现朱砂4000多年后的商代太戊时期,务川一个叫鬼注的青年抱柴在屋中烧火,因柴多火猛,怕烧了房子,情急之下,即将堆在房中的朱砂石放在柴火上压火势,烧后发现水银,因大人孩子误食水银治好了身上的疮毒而知水银的运用。
从此,仡佬族是世界上最早的化学先驱,在商代就懂得了“炼丹术”。务川是世界上最早的炼丹中心,秦朝时就有大量的方士术士到这里炼“长生不老丹”。
春秋时期这里属于巴国,巴人是土家族的先民,早在远古时代的廪君时期,就有了船作为交通工具。他们还在乌江两岸的峡谷绝壁上,沿着江水刻出一条狭长的纤道,远望去,犹如一条长龙走过留下的深深足迹。
纤道约有一人高,宽可容两三人并肩行走,是当时乌江流域大山的主要交通道路。古代的贵州是一个封闭的,罕与外界往来的地区。古纤道开通后,贵州才开始被中原所知,为后来汉朝派使者进入创造了条件。古纤道的开通,对古代云南的开发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乌江流域战国期间属于楚国,秦朝时归入郡县。秦末,西楚霸王项羽兵败垓下,因为无言面见父老乡亲,自刎乌江。从此,乌江在我国古诗词中作为励志典型而反复出现。
唐代建中元年,茶圣陆羽在《茶经·八之出》中提到“都濡高棵茶”时说“其味甚佳”。这就是著名的务川大树茶,这种茶又名高树茶、都濡高棵茶、务川乌龙大叶茶,都濡月兔茶,香味馥郁浓烈,自古以来就被誉为茶中珍品。
从北宋开始,务川大树茶就作为贡茶名扬天下。北宋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写下了贵州最早的茶诗《阮郎归》: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
月团犀胯斗园方,研膏人焙香;
青箬裹,绎纱囊,品高闻外江,
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明初,乌江之畔出了一位著名的彝族女英雄叫奢香,她的丈夫彝族默部水西君长去世后,她便代行夫职,摄贵州宣慰使。
奢香曾进京向朱元璋和马皇后陈述当地部落和封疆大吏的矛盾,获得了朱元璋的支持。奢香返回后修筑贵州驿道,沟通中原与西南,历史上著名的龙场九驿,就直与云南联通。安抚百姓,发展经济,建设贵州。
奢香病逝后,明王朝遣使臣前往祭奠,并加谥奢香为“大明顺德夫人”,表彰她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版图完整所做的丰功伟绩。
乌江边上有黑神庙,是为了纪念五代南唐时故名将赫齐云,一说南霁云。这个人面黑,他的塑像就称为黑面神,后改为黑神庙。
清嘉庆朝礼部尚书李宗昉专门做了一副黑神庙上联:
省曰黔省,江曰乌江,神曰黑神。缘何地近南天,却占了北方正色?
贵州简称黔,“黔”有“黑色”的意思。贵州在南方,正色为赤,北方的正色是黑色。联中同写黑色,自然地用了“黔”、“乌”、“黑”不同的字。由省、江写到庙,是由大到小的排序。下联难度可想而知。此联难倒不少文人墨客,200多年过去,无人能对出下联。
乌江的支流长溪河畔的彭水朗溪乡竹板桥村,家家户户从事土法舀纸,早在唐宋时期,彭水人就学会了土法造纸,到清末民初,县内磨寨、庞溪、楼房、芦渡沟、竹板桥等地生产草纸已具规模,产品质量好,深受欢迎。
乌江自古以来为川黔航运要道,是长江上游右岸最大支流河。它发源于贵州省乌蒙山,流经重庆市的酉阳、彭水、武隆、涪陵汇入长江,全长1000多千米。流域面积87000平方千米。六冲河汇口以上为上游,汇口至思南为中游,思南以下为下游。
乌江较大支流有六冲河、猫跳河、湘江、清水江、洪渡河、芙蓉江、濯河、郁江、大溪河等,还有数百条溪沟涧川汇入,呈羽状分布,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流域内喀斯特发育。
地形以高原、山原、中山及低山丘陵为主。由于地势高差大,切割强,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
乌江流域横跨贵州、云南、重庆、湖北四省市,居住着汉、苗、布依、土家、壮、侗、彝、瑶、仡佬等10个民族。
乌江水能蕴藏丰富,全流域水能蕴藏量1000多万千瓦,鱼类资源丰富,有后来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还有比较珍贵的胭脂鱼等乌江特种鱼类。
乌江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品位高,储量大,其中铝、磷、锰矿保有储量分别占全国的18%、19%、11%。其他煤、硅石、铁、铅、锌、锑等矿产也很丰富。
乌江有南北两源,南源三岔河,北源六冲河,习惯上以南源三岔河为乌江干流。三岔河发源于贵州西部高原乌蒙山脉东麓,威宁县盐仓镇营硐村石缸洞。河源从石缸硐里涌出一股清泉,形成一条溪流。
石缸洞呈不规则形状,面积约三四平方米,潭深米许,泉水清冽透底。约小碗粗的一股泉水汩汩流出石缸洞后,涌流500米,没于布满鹅卵石的河床,滴水不见。石缸洞有一口千万年不断的泉眼,涌出的泉水形成小溪,一路集合大小支流,汇成乌江。
乌江风光迷人,景色秀丽。最为精彩的部分为彭水高谷至酉阳万木,全长120千米,被誉为“百里乌江画廊”。
这里具有石奇、滩险、峰秀的特点。船行其中,可见峭壁争耸,形势险绝如锁截江门,水碧山青,漕窄湍激,老街古宅,蓝天白云,仿佛在画中穿行。
从高谷镇至善感乡,依次有高谷门闩峡,汉葭罗家沱峡、县坝温泉、摩围群峰、磨寨峡、马峰峡、万足新场镇、庞滩峡、龙门峡等旅游景点。清代诗人翁若梅留下了“蜀中山水奇,应推此第一”的名句。
秀美的阿依河就像是乌江最美丽的小女儿,这里有蜿蜒曲折的峡谷、碧水如镜的深潭、遮天蔽日的竹林、随处可见的奇石。
在阿依河乘上竹筏,便可游览幽深的七里塘峡谷。峡谷蜿蜒曲折,两岸峭壁如削,奇石随处可见,谷底碧水如镜,谷顶茂林修竹,人行其间,如临仙境。
穿越神秘的母子溪,徒步溯溪而上,两侧绝壁高至千米,谷底水雾缥缈不散,每天阳光能照射进来的时间只有正午15分钟左右。
鞍子乡内群山绵延,溪河纵横,田肥土沃,气候宜人,特产丰富。小桥岭、大山林木葱茏,植被茂密,水源充足,为诸佛江支流跳磴河的发源地。西北部跌宕起伏,峰峦叠嶂,中部多小丘、坝子和沟谷,风光旖旎。
长溪河峡谷长20千米长,折折叠叠,两岸对峙,高壁森森。岸高百丈,青山绿水,人在其间宛若隔世。绵延崖畔石笋钟乳,形态各异,妙不可言。
庞大的牛麻藤群落与珍贵红豆杉相依为伴,高大的桂花树,直指蓝天。谷内奇花异草丛生,名贵中草药俯拾皆是。
长溪河畔有绵延15千米的竹海,青翠欲滴,绿浪翻滚。40千米长河,溪流潺潺,清澈见底,鱼鳞点点。野鸭戏水,百鸟闹林,岩燕翻飞,彩蝶翩翩。绿潭如镜,水映山色,色彩缤纷。高崖飞瀑直挂,银珠落盘。
牛心山直立300余米。岸边高壁,刀斩斧削,鸟迹难达。穿石峡谷,巨石当道,水穿石破,飞花四溅,吼声如雷,气吞山河。隔鱼洞险滩,乱石横空,行人攀岩越涧,惊险刺激。新滩直落数丈,石锁江心,飞流直下,壮如黄河壶口。
摩围山又名云顶寺,四周群山连绵,上接蓝天,下临江河,岩壑挺秀,松柏苍翠,绿竹丛生,流泉潺潺。旧时,彭水县城八景,此山即有五处,它们是:摩围云顶、戏水金鳌、石华晚翠、云顶照灯、圣水三潮。
[旁注]
《元和郡县图志》 我国唐代的一部地理总志。李吉甫所撰,写于唐宪宗年间。对古代政区地理沿革有比较系统的叙述。在魏晋以来的总地志中,《元和郡县图志》不但是保留下来的最古的一部,而且也是编写最好的一部。
炼丹术 古代道家或道教徒等以金石类矿物为原料,采用化学方法炼制成自以为令人长生不老而实际上有毒“丹”药的技术与方法。炼丹术是古代炼制丹药的一种传统技术,是近代化学的先驱。
廪君 相传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务相被推为五姓部落的酋领,称为“廪君”。后来巴氏廪君的势力逐渐发展,便率领五姓沿夷水,也就是现在的清江,向东发展,到盐阳,也就是现在的湖北恩施,射杀征服了盐阳女部落,后又向川东扩展,控制了这一地区,发展为一个廪君时代的巴氏族。
《茶经》 是我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我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
马皇后 (1332年~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皇后,名秀英,安徽宿州人。一代贤后。她敢于在明太祖施行暴政时进行劝谏,保全了许多忠臣良将的性命。她善待后宫嫔妃,不为娘家谋私利,开创了明朝后宫和外戚不干政的风气。
[阅读链接]
乌江河畔白马山北麓有一座道师崖,山腰上有座高约40余米的石峰,酷似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顶端是高翘的“云髻”,“头部”,身段婀娜多姿,这就是乌江流域中有名的“望夫石”。
据说大禹来乌江治水,招募壮士去开河,其中有个白马山白果坪姓黄的年轻人,新婚才3个月。黄家媳妇孝敬公婆、料理家务,一直等到30年后大禹疏通乌江河道。
黄家媳妇站在道师崖旁等着日思夜想的丈夫回家。谁知丈夫在回家路上走到碑垭城门洞时,知道有一条孽龙经常兴风作浪,决定留下来与当地的乡亲凿出一条水道,让洪水排到乌江,在与孽龙搏斗过程中,他献出了生命。
黄家媳妇闻讯恸哭不已,后来变成了道师崖上的一柱石峰,永远望着夫君回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