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智力这个词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或看到,有时我们能凭经验来判断一个人的智力高低。实际上人们把智力作为一个日常概念来使用,把智力高低当作聪敏、愚钝的同义语。

在科学上,智力这一概念一般是指人的一种心理特性,包括观察、记忆、思维、语言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平时是看不到的,只有当这种心理特性表现在活动上时,才能显露出来。

实际上智力是一种潜在的,偏重于认识方面的能力,它是一种以脑的神经活动为基础偏重于认识方面的潜在能力,其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

智力是一种潜在的智慧能量。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类有巨大的智慧潜能。就人脑的记忆储存量来讲,有人认为人脑的记忆储存量达 1012—

1015 比特,比目前储存量为 107 比特的电子计算机高 10 万—1 亿倍。有的专

家认为,人脑的信息储存量相当于 5 亿册书的信息。美国心理学家奥托则认为,一般人只运用了其总体智慧的 4%;也有人认为有卓越成就的一些科学家,他们所运用的智力,也不超过其全部智慧的 30%。有的心理学家指出, 如果人们迫使自己运用自己潜能的一半,人们就轻而易举地学会 40—50 种语言,将一部苏联大百科全书背得滚瓜烂熟,并顺利地完成十所大学的课程。美国心理学家陆哥感叹道:“我们最大的悲剧不是恐怖的地震,连年的战争, 甚至不是原子弹投向日本广岛,而是:千千万万的人活着然后死去,却从未意识到存在于他们自身的人类未被开发的巨大潜力。如此之多的现代人,其生活中心竟只是生活的安全,食物的充足,以及电视和卡通片的感官刺激。我等芸芸众生却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人,或可以成为什么人;如此之多的吾辈尚未经历足月的心理和社会的诞生,却已经衰老死亡。”

由此可见,人类智力的潜能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那么对潜能的开发由什么决定呢?许多人认为遗传因素是开发智力的内因,其外因则取决于环境和教育。也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利用。所以,人类对自己智力的开发也将是一个挑战性的战争。

那么对于不同的人智力有否差异呢?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能思维敏捷而反应灵敏,而有的人却迟钝、呆滞呢?汉高祖刘邦曾经召集大臣议论自己能成大业的原因。有的人说那是陛下厚赏功臣的缘故;还有的说,那是陛下功德无量。刘邦听了之后说:“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响,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马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 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也说明了人与人之间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智力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不同人的身上,而且同一个人发展的不同时期, 不同能力的发展水平也是不一样的。它的表现是:有些能力发展成熟的早, 有些能力则较迟。到了老年衰退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智力发展差异产生了既有智力开发得早的“神童”,又有智力开发得晚的“大器晚成”,但更多的表现为中青年时期,也就是所谓的“年富力强的黄金时代”,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期。而我们所谓的“神童”,也就是智商 IQ, 在 130 以上的超常儿童。这些智力超常的儿童在古今中外是屡见不鲜的。

但大量统计材料表明,一个人在中青年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为完善时期。古今中外的许许多多名人都是在这个年龄期间做出成就的。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各方登台的指挥将帅年龄是:曹操 54 岁,孙权、孔明均为 27 岁,周瑜 34 岁,鲁肃 37 岁。在国外,

爱迪生 20 岁取得第一项发明专利权;牛顿 23 岁发现万有引力;莱布尼兹 20

在诺贝尔奖设立之后,以 1901 年至 1979 年 315 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

的 301 人统计表明,30 岁至 50 岁之间是取得成果的最佳年龄。他们占获得诺贝尔奖总人数的 75%。

例如,居里夫人在 31 岁时就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镭和钋,马司尼 21

岁时进行了第一次无线电通讯实验,维恩 29 岁提出热辐射定律,爱因斯坦

26 岁提出光量子学说狭义相对论,杨振宁和李政道分别在 34 岁和 30 岁时, 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下宇宙不守恒。这种例子列举不鲜。

一、智力与知识

传统的教育观念把知识看作永恒不变的真理,以为掌握知识越多,就智力越高。只要分数高就是聪明,而成绩差就是低能儿,所以人们就十分注重成绩而以学业考试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尺度,人们往往避开了认识活动的主体,将知识作为一切的出发点。请看看我们的社会、父母从小就让孩子“读书”、报了英语班、钢琴班、数学班、绘画班,或者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剥夺了他们所有的时间而去学习、背书,而自己却包揽了孩子所有的日常事务。在他们看来,掌握了丰富知识就会提高智力水平,促进孩子的发展。

然而,事实却是这样:在我们周围有这么两种人,一种是知识积累很丰富却智力中常的“书呆子”。他们只会死记硬背东西,但不善于触类旁通、旁征博引地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而另一些人则比较聪明,但他们不喜欢学习,缺乏知识,成天无所事事,浪费光阴,成为无所作为的人。只有那种把知识和智力很好结合起来的人,才能使自己更加丰富,智力不断发展。

为什么有的人功课门门 100 分,但智力的发展可能一般呢;相反,一些精英人才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智力水平高,反应敏捷、思路开阔,想象丰富。还有的人在小学、初中时学习遥遥领先,可到了高中以后就远远落在别人后面了,这种现象说明,知识的掌握和努力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规律。

今日参加各种考试的人,可谓无一不通,却也无一专精。目前一流大学生们,个个都是高材生,尤其他们对如何整理教授们的笔记及讲义,更具绝顶功夫,令人咋舌。然而,他们事实上只不过是一群缺乏创造力的盲从者而已。”

研究表明,掌握知识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智力的发展总要以知识,技能为中介。例如,以思维能力的发展来说,儿童在思考问题时,他们总是利用已获得的知识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离开了知识的掌握,智力发展就会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所以,在知识和智力关系上,要有机地把二者结合起来,使知识的掌握和智力发展水平相一致。使知识比较丰富的人,在智力发展上也较高;反之, 则智力水平低些。

你是否常常为你的成绩发愁呢?常常认为自己脑子笨而失去了信心呢? 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不过短短十年左右,若以成绩而判断自己能否成才实在是愚蠢的作法。更何况,学习成绩不能判断你七、八十年生涯中的发展,所以用成绩评价你的智力水平实在是不合理。

其实科学家们早就断言,分数并不等于智力水平。现实生活中有这么几类例子:

一种是智力水平很高的人成绩却平平或者很差;这些人徒有高智力但由于个人不努力或环境的影响,终究碌碌无为。

第二种是学习成绩很差但却留芳百世,对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英国著名政治家邱吉尔,学生时代经常交白卷,由于成绩太差,只好放

弃上大学,而改考陆军军官学校。就是这样,也重考了两次,第三次才勉强过关。

他小时候相当顽皮,对于学科的喜恶非常明显、极端,所以成绩一直差于别人。他的一位老师回忆起学生时代的邱吉尔,并且说:“这位个子矮小, 脸色红润的男孩,不但是全班首屈一指的淘气鬼,也极可能是世界第一号的捣蛋鬼。”

邱吉尔勉强通过入学测验,进入当时英国一所历史悠久的公立学校就读,在那里的五年中,他喜欢英文并且成绩突出,尤其是作文最拿手,写出的佳作,程度高于同龄孩子之上。但他极端的的讨厌希腊文和拉丁文课程, 常常不及格或刚及格。

邱吉尔曾经有这样一个趣事。据说当他拿出拉丁文试卷时,整张试卷上只有一个单词和一点墨水渍而已。当然这样的成绩不可取。但校长却批准他入学。他的理由是邱吉尔生为财政部长的儿子,就应该不会太差劲才对。

邱吉尔后来回忆到:“老师们看我平日喜欢阅读超越年龄而且很深难懂的书籍;但成绩却一塌糊涂,他们很难断定,我究竟是个天才,还是个智力不足的学生。”

邱吉尔后来历任英国经济部长,内政部长、及国防部长,1940 年担任英国首相,他的文辞优美流畅,曾以《第二次世纪大战回忆录》赢得 1953 年诺贝尔奖项。

邱吉尔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成绩没有让人们断定邱吉尔的智力水平。 爱因斯坦小时候由于成绩太差而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智力发育不全的人,

他出生于一个犹太人家庭,小时候的爱因斯坦,学习说话比一般正常儿童慢了许多,直到 4 岁时,他父母还认为他智力不全。9 岁时,爱因斯坦还无法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他们同班同学背地里叫做“冥想家”。

爱因斯坦的班主任曾说爱因斯坦反应迟钝,人缘极差,几乎没有任何优点可言。升入中高级学校后,他只对文学、数学感兴趣,而对于古典语文、历史课厌恶之至,上课仍是心不在焉,常常漠然呆坐。教师们对他不用功深感气愤,不时以轻蔑的语气说:“爱因斯坦;你真是笨拙愚劣,不可救药!”

但爱因斯坦以后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他把一些学校从未教过的高深书籍如:阿基米德、牛顿、斯宾诺沙、笛卡尔等人的理论著作钻研透彻。

发掘爱因斯坦数学方面优异资赋的是他的叔叔,在 14 岁时,他叔叔开始给他讲有关代数、几何的理论,16 岁时他着眼于运动光学研究,并且在数学、物理方面充分显示出其特异的才能。

后来爱因斯坦进入苏黎士大学的电机工程学系就读,在那里他对物理课程产生极大兴趣,毕业后潜心研究理论物理学并且在 1905 年先后发表了五篇重要论文,其中三篇是前所未见的物理学创新理论,即《光子假说》、《特

遐尔。

1921 年,他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无论遇到什么境遇,都遵循自定的两条座右铭“没有任何规律是绝对的!”,“独创己见,不落窠臼!” 由此可见,爱因斯坦是一个思想独立,行为完全由自己主宰的科学家。

拿破仑是法国的历史著名人物,然而了解拿破仑的人,却一定感叹小时候拿破仑是如何的调皮,厌恶学习,他小时候非常任性,而且人人都厌恶, 不计任何后果而且好胜心非常强,他经常跟年长的孩子们打架,是个名副其实的小坏蛋,他最热衷于率领附近的一些人和外地人打群架,甚至这成了他每天例行的公事。

拿破仑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7 岁左右的拿破仑把自己关在房内练习算术题目,并在墙上涂写,排列数字,并以此为乐。

后来拿破仑进入军官学校,但由于他身材不高,反应迟钝程度实在令人诧异。他甚至无法将石头投到自己想要投的方向,射靶、骑马能力并不高明, 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毕业证书上写着:“个性内向,不爱嬉戏、却格外用功。”

然而拿破仑却有极强的自尊心并且胸怀大志,满怀野心。他参加过数次世界性的国际战役,直到日后 1804 年登上法国皇帝的宝座。

以上我们讲了智力不是用什么学习成绩加以衡量的。研究指出,智力是千百万年来进化演变的成果,是自然实体——大脑的功能。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智力也得到不断的发展。人类在蛮昧时期,大脑的功能非常低下, 只能指挥人们去干一些出于本能的,低下的活动,随着人们劳动能力的提高, 大脑就越来越发达。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迅速的文明完全归功于大脑,归功于脑髓的发展和活动”。事实上,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世界文明程度超过了过去的任何一个时代,而且近 20 年来科学技术发展超过了过去几千年,而且在质上也无可比拟。

纵观上下历史几千年,每个时代、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杰出的人物,他们为时代乃至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留芳百世。每个人都期待自己成为一个有才能的,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

这就是我们要讲的成才。成才,从字面上讲,就是成为有才能的人。一个人拥有超人的智慧就能成才吗?那可不一定,一个满腹经纶,却什么也干不成的人,谁也不会认为他有才能,纸上谈兵的赵括纵有万卷兵书在脑中, 但由于缺乏实践,也只能是兵败如山倒。所以,一个人具有很高的智慧,超人的智商还不能算成才,只有在实践活动中将其智慧充分表现出来方称之为成才,即说他很有才能。文学家通过他优秀的文学作品表现才能,例如,古今中外许多文学家通过其优秀、典雅的作品表现了其与众不同的才干。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通过对人物的精心刻画,反映了一个社会现实,而科学家要通过其科学发明表现才干,例如,瓦特、爱迪生、富兰克林、拉瓦锡等。艺术家通过其艺术创作或艺术表演表现才能。这就是说,一个人有才能,是因为他的外显智慧与众不同,高出一般人的水平,造福人类,为历史增添光彩,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一件事情,大家都能干,有人干得好,有人干得不好, 我们称干得好的有才能。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才能,是根据在实践活动中的智慧行为来判断的。

所以,要想成才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超人的智慧,而且还得通过社会实践将其显示、运用、从而为人类社会作出贡献。

这样我们就需要一大批具备各种各样才能有聪明才智的人,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谓的人才,人才是每个社会保持其稳定发展的核心力量,历史证明, 任何一个社会,如果人才济济,必定要繁荣昌盛。反之,摧残、压抑人才, 不但使社会停滞不前,甚至还会亡国亡种。历史上有些科学家的发明创造, 往往标志着一个新的科学领域的开拓,它能促使人类社会飞速向前发展。

当今人才,不仅要有高技术而且还要有高情感,所以培养人才有以下几点:(一)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利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使一个人的智力得到发展;(二)培养符合统治阶级的要求、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才。辩证唯物主义的人才观应该是量才录用,人尽其才,充分发挥每个社会成员所具有的能力,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三)培养具有坚强意志、有竞争力的、EQ 高的 21 世纪人才。随着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竞争越加猛烈和残酷, 所以一个光有智慧、才能而心理素质、情感素质低下的人将无法面对激烈的竞争,所以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将要 IQ、EQ 并进发展,那种旧的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的人才机制终将为社会所淘汰,而培养人才的自主、主观意志素质将是关键,所以非智力素质的培养更为关键。

以上讲了成才、天才的一些概况后,我们要问怎样才能成才,影响成才的因素又有那些;以及智力素质与成才的关系等等一系列问题。下面就一一加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