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自主教学”模式探索

江苏省昆山市蓬朗中心校 王振德 张敏华 林峰 童行艰

实施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我们在理论上进行研究,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为此我们进行了“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这一教学实验是我校承担的江苏省社会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苏南地区农村小学优化教育实验”的子课题。实践中,我们重视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学习具有持久的内在动力;创造各种外部条件,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努力将“自主教学”贯穿于“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等知识掌握的全过程,渗透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家庭学习”等学生学习活动的全方位,建立了“双全”自主教学模式。

一、突出五个要素

  1. 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它贯串于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教学中应通过激发学习兴趣来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也要通过活动来强化学习兴趣。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课堂上教师首先从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开始,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的氛围。同时通过课前谈话,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或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启发性的提问、直观形象的教具、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创设更具吸引力的学习情境,强化学习兴趣;一堂课或一个环节教学后,及时进行学习评估, 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保持、延伸学习兴趣。

  1. 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只有带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他们自主地把握学习方向。

我们按照素质教学的综合要求,将每册教材的阅读目标由学期目标分解到单元目标、课文目标、课时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落实到每一教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前准备课、单元导读课,特别是每堂课的导入环节,将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达到的要求及注意的地方,清清楚楚地提示给学生。教学过程中对每个提问的设计和表述都注意突出提示性的重点词句,指明思维的方向,明确学习的路径。课堂教学结束时,再让学生对照要求回顾小结, 查漏补缺,不断提高。这样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进行自我选择、调控。

  1. 让学生有更多的自学机会

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结构,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自学。教师的作用由单一的知识的讲解、检查,转变、扩展为激发动机,提示方法,典型示范,点拨答疑,纠正偏差,评价总结的组织引导上。学生由被动接受灌输,转变为主动放开手脚,摆脱束缚,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学习时给他们足够的自学时间,尽可能让他们自己观察、思考、表达;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动眼;自己设问、解疑、小结,做学习的小主人。

如“自读型”的阅读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为:“揭示阅读目标→提示阅读方法→整体感知课文→自我阅读批注→小组议读交流→全班析读检查→师生归纳总结”。

  1. 让学生有多样的学习形式

我们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性格、性别等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为学生编排小组,引进“小组教学”,把个人自学、同桌商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建立了以个人自学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交往型”、“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样通过互相讨论, 增加课堂上的信息量,交流启发,集思广益,有助于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通过互相练习,增大语言文字训练的参与面和训练量,提高训练效率;通过互相交往,提供了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培养了团结合作, 互相竞争的精神⋯⋯

平时训练中,我们注意发挥小组长的核心作用、组织作用;注意由课内向课外、校外过渡、延伸;注意学生的进步,轮换角色(组织者、参与者; 领学者、跟学者),形成流动式的学习小组。

  1.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自主教学”的关键是切实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

对学法的指导力求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即有明确的学习程序的指导(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又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的点拨(即每个环节应怎样做)。教师根据阅读的要求、规律和学习的认知特点,把有关阅读程序、阅读方法科学地变成实际操作的具体步骤,形成一套“自读会读”的正确流程,结合课堂教学,传授指导、强化训练,让学生自觉地按照程序、方法去阅读、批注、钻研、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阅读效率。

例如语文课解释词语:A、程序:自读课文有关段落→划出要解释的字词

→采用一定的方法解释→对词意进行通俗的表达(或口头讲解或文中批注)

→与同学教师交流,检查正确性;B、方法:查字典法,上下文理解法,意会法,看图法,近义词法,找文中的解释法,举例说明法。

学法指导,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学习情景的不同和自身的条件来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如语文要多读,数学要多练,美术要多画,历史要多记,自然要多看。再如学习语文课文,文字优美的要多品味,意境深远的要多想像,感情丰富的要多体验⋯⋯

二、抓住三个环节

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流程是“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教师以课堂学习为中心主导环节,同时抓好两头,让学生自能预习,自能上课, 自能复习。

  1. “预习表引路”,学会预习。即根据学科特点做好预习工作。例如语文学科根据不同的年级、课型、题材精心设计不同的预习表,先扶后放,预习形式由课内向课外过渡;由具体的课文着手,逐步总结预习的一般流程和方法;由一次性预习到分教时多层次预习;学会自己独立预习、和大家一起预习、向老师请教相结合⋯⋯这样通过预习表引路,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意义、方式和方法。

  2. 帮助学生学会上课。在课堂常规的严格训练中,让学生掌握上课的方法,要求学生做到:从思想、知识、物质、身体等方面作好课前准备;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接受信息,用眼仔细看,用耳仔细听,用心勤思考,动口多发言,动手认真写;管住手、眼、口,排除外界干扰,做到上课不走神; 根据老师提示的问题,勤于思考,积极发现⋯⋯切实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益。

  3. 进行“作业形式改革”。抛弃呆板、机械的作业题,精心设计丰富多彩、兴趣盎然的作业形式,帮助学生及时地复习、有重点地复习、劳逸结合地复习,提高复习效果。如语文课可采用下列作业形式复习:说:情节性强的课文,开故事会;读:诗歌朗诵会,朗读比赛,背诵接力赛;画:插图着色,画课文内容的方位,风景、人物,甚至画连环画;评:评课文的思想感情,人物形象,写作特色,文学欣赏;演:把课文内容编成小品、诗歌、课本剧,自导自演;编:编课文的后续故事,编小报、书刊;摘:摘课文里的好词好句等。

为期 4 年的实验研究,实验班学生语文基本功,特别是自学能力得到长

足的进步,全班学生有 30 多人次在全国阅读竞赛中获奖,有 70 多人次的习作在省级比赛、各类杂志中获奖或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