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藏族民间歌舞

藏族各地区民间歌舞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如果谐、堆谐、弦子、囊码、谐钦、热巴谐等。这里介绍堆谐和弦子。

堆谐是流行在西藏西部地区的歌舞。“堆”是地名,指雅鲁藏布江流域从日喀则以西至阿里整个地区。“谐”为藏语“歌唱”之意。堆谐原是堆地人民丰收时敬神的歌舞,后由流浪艺人带入拉萨、日喀则、江孜等城市,并随之而出现了职业艺人。堆谐传入拉萨后,成为拉萨踢踏舞。表演者常在一块木板上舞蹈,以脚在木板上踏出音响,步法复杂而节奏多变,旋律优美动听。

堆谐最初只用扎木聂(一种六弦的弹拨乐器)伴奏,后来发展为小型乐队。堆谐的音乐结构由前奏——慢歌段——间奏——快歌段——后奏五部分组成。曲中常出现宫、羽调式的交替,结尾处转至下属调是堆谐特有的终止式。下例是堆谐《宋则呀啦》中的间奏、快歌段和结尾:

弦子发源于四川巴塘,流行于西藏以及四川甘孜、云南迪庆和青海玉树,

藏语称做“页”、“伊”或“康谐”。原为民间艺人的卖艺形式,后演变为群众性自娱活动。舞时,男女众人随领舞者自右而左绕圈行进。领舞者边舞边演奏牛角胡或二胡。领唱或奏一曲之后,众人接唱,载歌载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