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奏曲

  1. 丝竹乐

①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流行于江苏、浙江、安徽一带。辛亥革命以后,在江苏、浙江的中、小城市流行甚广,并逐渐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发展格局。

“丝竹乐”一词中的“丝”指丝弦乐器,“竹”指竹管乐器。江南丝竹所使用的乐器,有属于“丝”的琵琶、二胡、扬琴、三弦,有属于“竹”的笛、笙、箫,还有打击乐器鼓、板、木鱼、铃等,其中二胡和笛子是主要乐器。乐队一般 3~5 人,多则 7~8 人,以笛(或箫)作为领奏。演奏中,各乐器声部的骨干音基本相同,但乐手可即兴进行装饰加花。同时,乐手间凭合作经验而相互配合,使各声部疏密交错,主次分明,有分有合,构成一个有变化又有统一的和谐的整体。

江南丝竹的演奏在城市和农村都有。城市中的江南丝竹多为市民自娱。他们擅长使用加花手法,风格优雅、细腻。农村乐手演奏的江南丝竹经常加进锣鼓,风格朴实、热烈。

江南丝竹的曲目有“八大名曲”之说,即《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城市乐手经常演奏八大名曲。其余较流行的曲目还有《鹧鸪飞》、《柳青娘》、

《滴溜子》、《倒扳桨》等。《三六》的曲调流畅、活泼,常在民间的喜庆场合中演奏。

例 124

②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流行于珠江三角洲一带。清末民初时,广东戏曲的伴奏乐队、街头的卖艺人以及农村的“八音会”(一种乐队组合形式)常演奏戏曲过场音乐和民间小曲,当地人称之为“过场”、“谱子”等。传到外地后,外地人称之为“广东音乐”。

早期的广东音乐以琵琶为主奏乐器,另有筝、箫、三弦、椰胡等。本世纪 20 年代中期,广东音乐改变为以粤胡和扬琴为主奏乐器,另有秦琴、椰胡、洞箫等。以后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其他丝竹乐器。

广东音乐的曲目有传统音乐和创作音乐两类。传统音乐包括古曲、民歌、戏曲音乐等。1920~30 年代,出现了严老烈等 60 多位广东音乐的作曲者, 产生了大量民间创作曲目。广东音乐的代表曲目有《旱天雷》、《雨打芭蕉》、

《双飞蝴蝶》、《饿马摇铃》、《步步高》、《赛龙夺锦》等。

  1. 吹打乐
  1. 辽宁鼓乐

辽宁鼓乐流行于辽宁全省,其中,辽南海城、牛庄、南台、鞍山、沈阳等地的鼓乐发展得更为兴盛。

辽宁鼓乐主要有“唢呐乐”和“笙管乐”两种演奏形式。前者以唢呐为主奏乐器,另外还有堂鼓、小钹、乐子、包锣等打击乐器;后者以管(双管或单管)和笙为主奏乐器,还有笛、胡琴、三弦、堂鼓、小钹、乐子、大铙、大钹等乐器。

辽宁鼓乐的演奏者有职业和半职业艺人两种。职业艺人是以演奏鼓乐为谋生手段者;半职业艺人多从事农业、手工业等,忙时务农或操持手工业劳动,闲时或做仪式时出来演奏,也收取报酬。辽宁鼓乐多在民间婚丧仪式中演奏,有坐堂和行路两种演出形式。坐堂是坐在喜家或丧家门前演奏,行路是在迎亲或送葬的道路上边行进边演奏。坐堂时多演奏较大型的乐曲,行路时多演奏较短小的乐曲。

辽宁鼓乐的曲目有元、明以来的南北曲牌子、戏曲唱腔、民歌和器乐曲牌等。在演奏中,乐手常在曲调的结尾处进行自由发挥,情绪热烈,技巧性强。

  1. 山东鼓吹乐

山东的鼓吹乐有三个主要流派:以荷泽、济宁西部为中心的西南路;以邹县、滕县、峄县为中心的中路;德州、聊城、惠民等地区的北路。这三个流派的主奏乐器都是唢呐。尤其是西南路,因该地区素有“唢呐之乡”的盛誉,在山东鼓吹乐中更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地位。除此之外,流行于烟台、莱阳地区的鼓吹乐,多以管子主奏;流行于昌潍、章丘地区的鼓吹乐,多以笛子主奏。

山东鼓吹乐所使用的乐器,有唢呐、笛、笙、管、小镲、中钹、大小锣、汪锣、云锣、钹子、梆子、乐鼓等。乐队编制一般 6~8 人。常由农民或手工业者组织的“鼓乐班”演奏于民间的婚丧喜庆活动中,僧、道艺人也在宗教仪式中演奏。曲目大体上可分为三类:①元、明、清以来的南北曲曲牌、地方戏曲曲牌、戏曲唱腔和民间小调;②具有地域和流派特色 243 的乐曲,如《大笛绞》、《五六五》等;③咔戏,即以乐器的演奏技巧摸拟人声的歌唱、动物的鸣叫和自然界其他音响。

《一枝花》是流行于鲁西南的唢呐曲,曲调来源于山东柳子戏的唱腔和曲牌。全曲由散板、中板、快板三个部分组成。乐曲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 常用于民间喜庆场合。

  1. 十番锣鼓

十番锣鼓在明代时已流行于我国江南一带,其中无锡、苏州、宜兴等地更为著称。明代张岱在《陶庵梦忆》中记载了中秋节时苏州虎丘人们聚集欢度佳节的盛况:“虎丘人胜⋯⋯天暝月上,鼓吹十百处,大吹大擂,《十番》铙钹,渔阳掺挝,动地翻天,雷轰鼎沸,呼叫不闻。”

历史上,十番锣鼓曾有“十样锦”、“鼓吹”、“十不闲”等称谓。演奏者有民间职业、半职业艺人和道士。在民间用于婚丧喜庆等场合,道士用来做道场或办丧事。另外,春节、中秋、赶庙会或赛龙船时,民间亦有广泛的自娱性演奏。

十番锣鼓的演奏形式有“素锣鼓”和“荤锣鼓”两类。“素锣鼓”又叫

清锣鼓,即纯粹的锣鼓乐,只用打击乐器。其乐队组合又有粗、细之分。粗锣鼓所使用的乐器有云锣、拍板、小木鱼、双磬、同鼓、板鼓、大锣、喜锣、七钹、细锣鼓除上述乐器外,还有大小钹、中锣、春锣、内锣、汤锣。“素锣鼓”的乐曲由锣鼓牌子联缀组成,“荤锣鼓”所演奏的是打击乐与管弦乐相交替或重叠的乐曲,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兼用。根据主奏乐器和乐队组合的不同,又分为笛吹锣鼓、笙吹锣鼓、粗细丝竹锣鼓。除打击乐器外,常用的丝竹乐器有笙、笛、箫、二胡、板胡、琵琶、三弦、月琴等。

十番锣鼓中锣鼓乐的记谱采用苏南民间习用的状声字,如两片拍板相击为“勺”,用槌敲击小木鱼为“各”,在同鼓中心重击一记为“同”,在同鼓中心轻击一记或数记为“龙”,在同鼓边上重击一记为“当”,在同鼓边上轻击一记或数记为“郎”⋯⋯

十番锣鼓的节奏复杂,音色变化丰富,情绪热烈,气魄深厚宏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十番锣鼓中所使用的与西方音乐不同的多节奏结构。例如民间的“一”、“三”、“五”、“七”术语。“一”表示一音,重拍一拍, 相当于 1/4;“三”基本上是三音,合成二拍,相当于 2/4;“五”基本上是五音,合成三拍,相当于 3/4;“七”基本上七音,合成四拍,相当于 4/4。大多数锣鼓段,既包含“七”、“五”、“三”、“一”等多节奏单位,也包含一些单纯的节奏单位。二者前后交插,组合成一个乐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