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早晨上学的路上,银行家属院门口不见了排队的老人小孩。那拐子牵着奶牛一瘸一拐地走着,吆喝着,只有冷风呼呼吹着,没有人叫住他。

明明挺高兴,他成功了。

可从学校回来的时候,明明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了,他真想放声大哭一场。他推开门,桌上摆满了他顶喜欢吃的太阳牌锅巴。

爸爸说:“儿子,你立了大功,我们的订户又挤破门了,爸今儿犒劳犒劳你。”

妈妈心细,发觉儿子不对劲儿:“明明,病了吗?”

明明摇摇头,喃喃地说:“我同桌要退学了。她爸死了,她妈走了,就靠拐子哥卖牛奶供她上学哩,让我给⋯⋯”

妈妈说:“骗人总不行吧?”

爸爸说:“儿子,甭熬煎,爸把那拐子招进场里不就行了,你同桌就又能上学咧。”

明明笑了,把锅巴塞进嘴里,辣辣地吃着,他想不明白,生活怎么这样复杂。他也没法想明白,因为他毕

红领巾的故事(小说)

赵安基

我站在新队员的队列里,盼望着戴红领巾的时刻。

刘艳艳拿着红领巾向我走来了。她两眼笑眯眯,脸蛋红扑扑,脸颊上的坑坑圆圆的、深深的。我望着她,心里很激动。她多么好啊,过去的事又都回到脑海里来⋯⋯

我留级了,留到刘艳艳这个班。一到这个班,我就讨厌她。她个子矮矮的、瘦瘦的,像我家那只没奶吃的小猫。她就是脸长得好看,眼睛大大的, 老是笑。我想,一定是老师见她爱笑,才让她当班长、当中队长。

我在班里个子最高,劲最大,同学们都叫我“大将军”。很多人怕我, 可刘艳艳偏爱找我的岔。

“大江,为啥故意绊倒小威?” “大江,你把斐斐的小刀为啥扔进水池里?” “大江⋯⋯”

她整日“大江、大江”叫,我只要一见她张嘴,就赶紧用两个指头塞紧耳朵。

她的红领巾总戴得端端正正。老听她喊:“检查,看谁红领巾没戴?”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

她还爱叫文娱委员起音唱《红领巾之歌》,而且检查看谁的嘴不张,检查出来,就叫谁一个人唱。

我猜她是想让我难受,因为我这个“大将军”没有红领巾。我是得给她点儿厉害瞧瞧。

一天,她把洗过的红领巾搭在池边,我乘她不注意,一闪手,抓来装进口袋里。我想让她急一急,着急够了,再悄悄塞进她的书包里。

第二天,一进教室,我见她眼哭得红红的。我正要喊:“美!”金老师却来了,问谁捡了刘艳艳的红领巾。我暗暗摸裤兜,糟了,早上,妈妈给我把裤子换了。

放学后,我跑回家,妈笑盈盈地说:“你还跟妈打马虎眼,入了少先队怎不告诉妈?”

“来,戴上红领巾,让妈妈看看。” 我怎么说呢?是“抓”来的吗?

妈妈给我系上红领巾,只觉得脖子上有无数条虫在爬,无数根刺在扎⋯⋯ 我扒了几口饭就走。走到大门口,瞅妈没看见,把红领巾一解,扔到大

门阁楼上。

学校开展“一帮一,一对红”活动都三天了,还没人找我。第四天,刘艳艳突然叫我说:“大江,‘五一’节学校组织拔河赛,你给咱训练,行吗?”

哼,我当她谈“一帮一”的事,原来又是派任务!我便跨着将军步神气地走了。

下午放学,妈和刘艳艳立在门楼下。 “你野到哪去了?让艳艳好等。”妈说着,从口袋掏出一团红布一抖,

啊,是刘艳艳那条红领巾! “我问你红领巾哪去了,你说丢了,怎么丢到门楼上?”妈举起了巴掌。

艳艳抱住妈的胳膊说:“大婶,别生气,大江以后会爱护的!”她又转脸对我说:“把你家的大绳借去搞拔河训练,帮帮我,行吗?”

妈找了根杠子,说:“帮艳艳抬到学校去!” 我说:“我一个人扛!”

妈说:“逞啥能!”

艳艳也说:“抬着好走。”

在以前,我绝不会跟她伙抬。现在不行,只好先顺着她吧! 路上,我试着问:“艳艳,那⋯⋯红领巾⋯⋯”

她咯咯一笑:“我知道是你藏了⋯⋯” “现在你给我妈说吗?”

她又咯咯一笑,反问:“你希望我说吗?” 我摇摇头。 “那好,不过你得答应我要保密。”

我拍着胸说:“谁不答应,是小狗!”

她笑得放下杠子:“你光想变小狗,小狗还能训练拔河队?”

原来还是这个事。其实我早都手痒痒了,还怕她改口呢。我忙伸出小拇指说:“勾勾指,发发誓,谁变卦,吃狗屎!”

她一打我的手说:“谁跟你发誓,人要讲信用,说不说就不说。红领巾你先拿着,等你戴上了再还我。”

我真想蹦起来。她若不是个女同学,我一定抱起她抡上几大圈。

我当了拔河队队长,在刘艳艳的催促下,拉起我家大绳,嗨呀嗨呀练。“五一”节前比赛,我们班得了第一。

领奖那天,我正要下奖台,大队长沈玉玲却要我讲训练经验。同学的掌声哗哗催。我有什么经验?我一下想到刘艳艳,便挺挺胸说:“这都是刘艳艳教我这样干,要讲叫她讲!”我忙跑下了台。

刘艳艳被掌声鼓上台,她大大方方地说:“我和大江是一帮一!” “一帮一?”我怎么一点也不知道? “王大江告诉我,他也要争取进步,早日戴上红领巾!”

我心想戴红领巾,可我从来没讲过呀? “六一”节举行入队仪式。

看,刘艳艳走到我跟前了。我比她高一头,我深深弯下腰,让她毫不费力地把红领巾系到我的脖子上。别人还不知道我的意思,我应该向刘艳艳深深地鞠躬!

不知道刘艳艳知道不知道?

马 安 静(小说)

车培晶

{ewc MVIMAGE,MVIMAGE, !05800380_0090_1.bmp}

马安静喜欢在头发上系那种色彩跳跃的大红蝴蝶结,要找她,往人群里看,哪儿有团“火”在蹿,那一准是马安静。

马安静不安静,说说笑笑蹦蹦跳跳斗斗闹闹整天价好快活。开新年晚会, 马安静几乎包揽了班上的全部节目,有说有唱有舞,间或还要插上个滑稽小品,逗得大家捧肚子笑,瓜籽壳都呛到嗓眼里。

马安静在班里年龄、个头都是最小的一个,人缘极好,女生都像姐姐一样待她,男生里有不愿当哥哥的也少有敢招惹她的。

一次大清扫,老师叫她负责带一队男女生清刷厕所。男生们“偷工减料”, 稀里糊涂往厕所里泼上几桶水,便大功告成,吵着要去踢球。马安静拦住问: “刷得可干净?”男生们气壮如牛:“不相信去检查嘛!”男生们以为马安静不好意思进男生厕所,哪想马安静小辫儿一甩,径直就朝男厕走去,刚好一个男老师去厕所,见了马安静便努努嘴:“女厕在那边。”马安静照进不误,男老师吓得调头就走。

等马安静出来,几个男生自然是早已不见了影。马安静重重向老师告了男生们一状。男生们自然是吃了一顿苦果子,便策划报复。

改天放学时,马安静书包里多了只死耗子。马安静没怕,抓起书包就去追那几个男生。没追上,一咬牙去了其中一个叫秦风风的男生家。秦风风是那伙男生的头儿,拦羊拦头羊。

秦风风的爸爸在家。马安静推门进屋,一屁股坐到沙发上,把书包往茶几上一扣,死耗子连同课本文具都倒了出来。“等他回来我揍他。”秦风风的爸爸劝马安静,“你消消气,回家吧。”马安静两腮鼓鼓满,使劲一拨郎头发上的红蝴蝶结。

直到天黑下来,秦风风才一跳三蹦跑回家,一眼发现气鼓鼓的马安静, 又见爸爸怒眼圆瞪,知道大事不妙,忙小心翼翼地站到马安静跟前,挤出一脸笑⋯⋯

马安静也让老师感到头痛。论功课,马安静没得挑,每次考试,她绝对有把握拿全年级第一。问题是她太不甘“寂寞”了。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她非要有一系列小动作相伴:一会儿将文具盒翻得噼叭作响,一会儿又摆弄起头发上的红蝴蝶结⋯⋯同学们的注意力时而会让她一个漫不经心的小动作吸引过去。

有一次,全班同学正在朗读课文,一只彩蝶扇着翅膀从马安静桌斗里飞出来,满教室里翩翩起舞,众人走了神了,课文读得结结巴巴。老师气坏了, 说:“马安静马安静,啥时你会变得安安静静像个女孩子样儿!”

课后,马安静就被调到教室最后一排坐独桌。晚上,老师又去马安静家一趟。

第二天来学校,同学们发现马安静头发上不见了从前那招人眼目的红蝴蝶,且眼圈红肿肿的。男生那边就传出:昨晚马安静被爸爸重打了 18 大板。女生都围上来作安慰。马安静不发一言,默默地从书包里掏出块旧台历架, 立在桌角上,上面写有两个很是肃穆的大字:安静。

这以后,马安静果真将“安静”二字作为座右铭,不再见她说说笑笑打

打闹闹,整天价安静得如同草叶上的一滴露珠儿。同学们却有些经受不住了, 没了从前的马安静,一个教室就好像变得灰暗了许多,尤其是女生们,做起什么来都觉得好没有味好没趣。

期末考试过后,班主任老师惊讶得目瞪口呆:马安静各科成绩像飞机出了故障从空中直坠而下!马安静的爸爸和妈妈吓坏了,忙带女儿去看医生, 大小医院跑遍了,却是查不出马安静神经系统有什么病。

他不是“木瓜”(小说)

黄孝喜

当老师的都知道,班里只要有一两个“木瓜”,就得拿十几个“尖子” 去填窟窿。这么一拉扯,你教的再好也排不上个好名次。

这学期我接教五(三)班语文课并当班主任。从前任班主任那儿拿来分数册一看,哈哈,竞没有不及格的!心中不由大喜,暗想:这回算接了个好班,没有“木瓜”帮倒忙了,咱也该尝尝当第一名的滋味啦!

刚开学那几天,浑身是劲儿,课也讲得更上一层楼。“人逢喜事精神爽”, 这话不假。

不料只“爽”了三天,第四天上午上课前校长亲临了寒舍。校长绕了一会题外话后终于书归正传,他说:“我是无事不登门,事也不大,请你接收一个学生。”校长解释说这个学生的学习不好,本来可以不收,可这个学生不收不行非收不可,因为他父亲是个很有门路的个体户,他已许诺在春节前为咱们学校搞到 10 吨低价烤火煤。当然有个前提——收下他的儿子。校长的话大意如此,就这些。

在校长面前,我当然不能讨价还价,我同意收下个体户的儿子。

他叫吴志。“吴志——吴志”,品味着这名字,我在心里笑道:吴志者, “木瓜”也。

随校长去到校长室,见到了吴志父子。 “这是吴志的班主任周老师。”校长说。

闻听此言,个体户连忙掏出一盒“良友”,取出一支递到我的胸前,笑容满面地说:“周老师,给您添麻烦了。这小子今后要是再不专心,您只管打。常言说‘小孩不打难成人’嘛,嘿嘿。”

{ewc MVIMAGE,MVIMAGE, !05800380_0095_1.bmp}

我并不认真去听个体户的“演讲”,而是留心打量起他的儿子来。他长得又壮又黑,比同龄男孩足高有一头,一双眼睛被黑皮肤衬得格外亮。他并不畏怯,时而白父亲一眼,那意思好像是:瞧你那样儿,真让人笑话!

不对劲呀!这小子不像“木瓜”。从看到吴志的第一眼开始,我便在心里得出这样的判断。

按着计划,我决定摸摸吴志的实底儿。星期六下午放了学,我将他留了下来,交给他一张上学期期末考试的语文试卷,让他在 80 分钟内做完。

60 分钟不到,吴志就做完了试卷。我接过来一看,差点儿气炸了肺。这小子字写得像鸡爪印儿似的,根本就没做对一道题。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那万能答题法,你瞧他做的两道填空题:1.“光荣”的反义词是“不光荣”。2.“呆傻”的反义词是“不呆傻”。

皱着眉头改完试卷,这小子只得 2 分。好家伙,按 5 分制计算也及不了格。

“回去吧!”我实在不愿再见到他。算我倒霉!收了这么个“宝贝”。自从来了吴志这“木瓜”,我就多了块心病。夜晚躺在床上还在想用什

么办法使他有点长进,想来想去没有绝招儿,只有用老办法——不让他松劲儿。于是决定每天都为他多布置些作业。

第一次批改吴志的额外作业时,改着改着我就流露出了欢喜。瞧这小子进步还真快!作业写得又认真又正确。再一细看,不对劲儿呀?这笔迹怎么像班长的?莫非⋯⋯

找来班长三唬两诈就得到了实情——原来吴志的作业是班长代做的,他出的“报酬”是请班长玩了两次电子游戏。这“木瓜”竟也想得出来,看我怎么整治你!

⋯⋯个体户发怒了,将吴志狠打了一顿。

有啥用呢?挨了一顿打后的吴志仍是老样子,除了对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以及电子游戏感兴趣外,对语文、数学等各门功课依旧心不在焉。

算了吧!这“木瓜”没救了。我懒得再为他枉费心血,于是也就不再为他另外布置作业,心想:成猫成狗都随你。

放弃了吴志这“木瓜”,我感到轻松了许多。课余又开始写些童话,觉得生活很充实。

与过去见过的“木瓜”们不同的是,吴志并不因为我冷落了他而显得畏惧与自卑,我想这或许是由于他毕竟还很小的缘故。每次见了我,他仍像以往那样主动自然地问候一声,甚至向我提出一个稀奇古怪的问题。

有天上作文课,我出了三个题目让同学们选写,自己打开一本《童话大王》看起来。

一篇童话刚看了开头,吴志走上台来问我:“老师,我可以写童话吗?” 我头也没抬,满不在意地说:“可以。”心里想:你小子连篇日记都写

不好,还写童话哩!

没想到批改作文时,我却被吴志的童话《心里话窃听器》给吸引住了: “有个男孩发明了一种只有火柴盒一般大小的心里话窃听器,他用这小玩艺儿窃听了同学、老师、父亲等的心里话,让许多人都露出了本来面目⋯⋯” 这童话不但想象新奇大胆,故事曲折生动,而且含义深刻,真不敢相信它竟会出自吴志之手。

第二天我找来吴志探问:“《心里话窃听器》是你自己写的吗?参考课外书没有?”

吴志听我与他谈起童话,顿时来了精神,肯定地说:“是我上课时写的, 一个字也没抄!”

听他这么说,我也得意起来,拍拍他的肩说:“去,把这童话誊写一遍, 我帮你寄出去,说不定可以发表哩!”说完,我将几页方格稿纸和作文本递给了吴志。

吴志兴高采烈地跑向教室⋯⋯

我将《心里话窃听器》和一封推荐信一起寄往了《童话迷》杂志社。从邮局回来的路上,我突然想起吴志请班长代做作业那件事儿,心里总不踏实。万一这次吴志又撒了谎,而那童话又真的发表了,到时候影响可就不好了。边走边想,终于有了办法:对!让他再写一篇。

又到了作文课,我特意走到吴志身边说:“你还可以写童话。”吴志会意地点了点头。

收上作文,我找到吴志的本子看他的童话。真是棒极了!这回他写了篇名为《动物语言翻译机》的童话,比第一篇更精彩。这回我信了,因为吴志写这童话时,我留意监视了,每一个字都是他自己写出来的。

这之后,吴志时常送来自己新写的童话让我批改。过去见了他就厌烦的

情绪已悄然消失了,我甚至忘了他功课不好这个事实,说出来的也多是些夸赞和鼓励他的话。

与吴志接触多了,对他才真正了解了。原来他是个凭兴趣干事的孩子, 有兴趣的事准能干好,没兴趣的事根本就不用心。他最感兴趣的事有两件: 读童话和打乒乓球。有一次谈到理想时吴志说:“我想当童话家和乒乓球冠军。”

听了他这话,我联想起他的名字。当时来了灵感,对他说:“你改名叫吴小志吧。意思就是:没有小志有大志。你看行吗?”

吴志点点头表示同意。那一刻,我发现他的眼里含满泪花。时至今日回忆起那样一副动了感情的孩子面孔来,我仍然觉得十分可爱。

不知不觉地就到了期中,匆匆地引导学生们将学过的知识温习一遍,期中考试时间就到了。我这才想起吴志,不,吴小志的功课不好并开始担心起来。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吴小志考的虽不是很好,可各科却都及了格。这是我没想到的。

发卷那天,吴小志来我家里怯怯地说:“老师,我又没考好!”

看着他那伤心的样子,我摸摸他的头说:“不!你考得很好!另外,我还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心里话窃听器》再过一个月就要发表啦!”说完, 我将刚刚收到的《童话述》杂志社的回信递给了他。

吴小志接过那信,不知是因为太激动还是由于别的什么原因,当时就低声抽泣起来。

注视着眼前的吴小志,我不禁在心里后悔起来,后悔自己前两年将那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当成“木瓜”。因为吴小志的变化已足以证明“吴小志们” 并不是“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