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11 岁小学毕业考上了本地的县立中学,在即将升入初二时家乡解放。我自觉地爱好文学是在解放之后。如今打开记忆的窗户,我中学时代的语文老师的慈善可亲的形象,就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完全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当年他们对我的谆谆教导和热情鼓励,我就不会对文学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今天也不会在文学的土地上耕耘。

我的一位初中语文老师是年近花甲的老先生,他的名字叫徐辅周。他学识渊博,有很深的文学修养。他讲语文课,并不局限于课文,譬如讲“情节”, 讲“人物”。他可以古今中外,旁征博引,时而讲一段故事,时而说一个典故,而且不乏机智的幽默和诙谐。听别的课,课堂秩序不怎么好;而逢到听他的语文课,同学们必聚精会神,教室里常常鸦雀无声。每当徐老师讲到忍俊不禁处,大家立即发出琅琅大笑,气氛十分活跃。同学感到上语文课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接受了文学的熏陶。在徐老师的指点下,我逐渐接触了一些中外文学名著。我十分喜欢和敬爱这位老先生,记得有一次在一篇作文的末尾,我情不自禁地写了一句:“徐辅周先生万岁!”他批改时用红笔勾去,并在眉批上写下“胡说”二字。

我的另一位语文老师叫刘锡荣,那时他 30 多岁,讲话有点结巴,但平易近人,待学生如待自己的儿女,师生间又像是亲密的朋友。他除了在课堂上教课外,还利用大量课余时间,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辅导。我们几个语文成绩较好、酷爱文学的同学,自动组织了一个兴趣小组,刘老师经常来给我们讲语法和文学知识,辅导课外阅读,讲授写作技巧,给我们吃“小灶”。在他的启发下,我开始坚持写日记,把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尽量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记在日记本上。这对我练习写作很有好处。刘老师强调写文章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为了不断提高文学语言的表达水平,尽量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写得生动、准确和圆满。刘老师总是要我们多看书,以掌握尽可能丰富的词汇。我当时专门备了一个小本子,把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的佳句、成语,一一抄录下来,并且尽量在练习写作时加以运用。刘老师对同学们的作文作业,批阅得十分仔细认真,除了眉批外,最后必有一段恰到好处的中肯的评语,指出本篇作文的优点和不足。优秀的作文,还在课堂上朗诵给大家听,我的多次作文,就曾获得在课堂上当众朗诵的殊荣,这对我进一步写好作文进而练习文学创作,是一个莫大的激励和鼓舞。课堂上的作文一般是不让写诗的,但刘老师允许学生写诗,我就多次以诗代文。记得有一次获得的评语是:“感情真挚,诗句流畅。”刘老师还曾专门把我叫到他家里谈诗, 对我启迪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