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成才与环境

记得在《淮南子》中曾经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楚国人想让他的儿子学习说齐国的方言,于是找来了老师来教他,可是,尽管老师认真地教授, 家长对孩子也严加管教,然而这个孩子却始终学不会说齐语。后来,这个孩子住在了齐国,这时,他的父亲已经不再要求他学齐语了,更没有请教师教授,可孩子却很快地学会了说齐语。到后来,他竟不会说楚地方言了。

上面这则小故事充分证明:环境在人才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我国自古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篷生麻中,不扶则直”这样的话,也是这个道理。人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他就是处在了一定的环境之中,而这个环境,又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人虽然不能选择环境,却可以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各种不利的环境作过斗争。在有利的环境之中, 则要保持警惕,不要陶醉于安逸环境中的享乐。对于顺境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还是逆境利于人才的成长问题,长期以来,人们是各持已见,争论不休,以至于到今天,大家还是众说纷纭。

在这里,我们不防来把这个问题提到一个高度来认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内因的作用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外因的作用则是次要的,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因此,在人才的成才过程中,环境的作用是作为一个外因而出现的,它是有利于人才的成长, 还是不利于人才的成长,还要看人才的内部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积极地行动起来,调动环境对人才发展的一切有利因素,吸取逆境中对人有利的部分。其实,无论是在顺境下,还是在逆境下,都有成功的典范,而且,还有在逆境下成才,在顺境下反而败坏、堕落的。

如果你稍有历史知识,对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显赫人物——年羹尧就一定不会陌生。年羹尧在清政府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可谓是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平定了西部的少数民族发动的大规模战乱,为安定西部边陲做出了重要贡献。官至川陕总督,抚运大将军,就是连皇帝,太后对他也要礼让三分。这样的一位功臣,在功成名就之后,却在总督任上贪赃纳贿,巧取豪夺,最后被赐自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曾追随八路军转战南北,立下汗马功劳的刘青山、张子善因贪污被判处死刑。

为什么凄风冷雨造就了人的钢筋铁骨,美酒鲜花却使之烟消云散?为什么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英雄,在安逸中却挺不直腰杆?

中国有句话:“饱暖思淫欲。”当一个人精神意志高度执著于某一事业时,其他什么都不会去注意。尤其在艰难的环境中,当生存问题尚待解决时, 人们不会考虑更高层次的生活需求,这时人们往往会艰苦奋斗、顽强拼搏, 故“忧劳可以兴国”,人“生于忧患”。然而当功成名就,一切顺理成章地得到时,“病毒”和邪气就会侵蚀人的肌体,一点一滴地引诱人的贪欲,直至所有防线土崩瓦解。于是有人开始把手伸向罪恶,在歌舞升平、鲜花云集当中美滋滋地陷入泥淖而无法自拔。所以古人感叹:“天下之祸不生于逆, 而生于顺。”

总之,当人们处于逆境之中时,他会感到强大的压力,促使他不断地挣扎,想方设法地寻求自己发展的有利条件。由于人是经历种种的困难而前进的,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他的毅力得到了磨炼,而且意志也就会更坚强,

这一切,都可以促使他成功。

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被人们看作是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 许多人百读不厌,对其进行精心研究。但是《草叶集》刚刚写出来之时,却没有出版商愿意出版它。惠特曼将其一次又一次地寄出,一次又一次地被退稿,但是惠特曼仍然坚持着。在前后被退稿四十多次以后,他决定自费印刷这部诗集,就这样,《草叶集》与世人见面了。

林肯在 51 岁时当选为美国的第 16 届总统,可谓是成了大才,然而,林肯的一生却历尽坎坷。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由于家里穷,他读不起书,他的学校教育先后加起来不过三个月。为了谋生,他先后在邮电局、杂货店干过杂活,可是生活的磨难并没有阻止住一颗渴望知识的心,他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时间学习,用知识丰富自己,武装自己,终于找到了发展的机会。

中国有句古话,叫天无绝人之路,这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是颇耐人寻味的。应该说,人生不存在绝境,再恶劣的条件,再困难的环境,只要人在精神上是坚强的,还能保持镇静,那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所谓的绝境, 只产生于一个人精神上的绝望,产生于一个人主观世界的自我否定与封闭, 自己先把自己打倒了,那如何还能站得起来呢?其实,任何一种看似走投无路的客观环境,在一定条件下都会产生转变。正如邱吉尔所说:“被克服的困难就是胜利的契机。”

逆境是人生旅途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社会现象,人人都有可能遇到,只不过不同的人所面对的逆境不同,困难大小也不一样罢了。在这种情况下,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自己,要靠个人的主观努力,改造环境,才能走出逆境。在某种意义上说,逆境对于人是在进行一种挫折教育,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它能使人清醒,教人搏击,催人奋进。让我们正视逆境,战胜逆境,走出逆境吧!那么,要走出逆境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罗曼·罗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倘若人活着不是为调整、纠正自己的错误,克服自己的成见,扩大自己的思想胸怀,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罗曼·罗兰这句话不是对“人类最大的困难是战胜自己”的最好诠释吗?因此,面对逆境首要的是进行自我审视。因为自我审视是一种在生活中寻找自己最佳位置的有效方法,一种能使柔弱成为坚强,使迷惘变得清醒的自我否定和重新塑造,是人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校正器,惟有如此,人生旅途中各种挫折、不如意才有可能在自我审视以后成为成功的契机,从而不断地开拓新的前景。

其次,面对逆境,还要有坚韧不拔、奋斗不息的毅力,勇气与信心。只要精神不死,希望不灭,就能跨越一个个人生坎坷,渡过一处处生活急流, 那么胜利的彼岸就会展现在眼前,成功的花朵就会向你开放。

虽然,现在有好多人都认为在顺境中对人才的成长很有利,因为顺境能在各方面提供人才成长的有利条件,可以为人才地成长助一臂之力。但是, 还是有许多人对此颇不以为然,以为“死于安乐”,“逸豫可以亡身”。其实,这与在逆境中成才有着相同的道理,也是关键看一个人的自身素质和对外界环境是如何适应的。在顺境之中,有许多人成才,但在顺境之中,也有因而放纵、享乐而坠落的。从而变坏不成器的例子。

顺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无论你想干什么事,周围的环境都可以给你最有利的条件。比如说你想学计算机,家里便马上安装上最先进的机子,

然后花高价聘请老师来教你。这时候,只要你真心真意地想学,脑子又没有什么大毛病,一般来说是可以达到一定水平的。而这一点,对一个家庭条件差的孩子来说恐怕就是《天方夜谭》了吧!因为他家里没钱,连计算机的影子都还看不到呢,又何谈学习?

还比如,同样是一个想学习的孩子,在逆境中和在顺境中肯定会有不同的成果(假设他们天赋方面没有多大的差别)。处于顺境中的孩子,一切都有父母安排好,只要肯学就成。在吃的方面,父母不惜花钱,而且通过各种书籍,学习最佳的营养饮食方法;在穿的方面,不仅穿暖没问题,而且还要挑名牌;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一切都有人照管。为了让他受到充分的教育, 他们还聘请家教从各方面辅导,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如何学不好?可是家庭条件差的孩子可就没法比了。由于家里太穷,上不起学,于是他辍学了。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不得不去打工,可是,他却仍然喜欢读书,他就不得不在劳动之余,伴着昏暗的灯光读书,太穷了买不起书,他只好求爷爷、告奶奶的借书来读。由此看来,顺境确实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像清朝康熙皇帝, 自从小就是锦衣玉食,前后呼应,但是他并没有陶醉在这种安逸当中,而是自小就发奋努力。不但很认真地读书、写字、做文章,而且还勤于练武。可以这样说,康熙皇帝当年的读书、习武之用功,连许多求取功名利禄心切的人也赶不上。也正是由于他付出了这许多的汗水,才成为了一个文武全才, 最终掌握了实权,而且统一了全国。

以上的事例说明顺境有利于人才的成长,但是,在顺境之中的人,多数是生活安逸、舒适,因此,在安逸的环境之中,他很容易被陶醉,再也不想坐什么冷板凳,不想在事业上有所发展,这一点,上面提到的年羹尧的例子, 以及刘青山等人都可以证明。但也有许许多多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才。

环境对人物的影响确实重要,这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但是,不论环境如何,他们都是通过个人的自身素质、自身修养而起作用的,不可一概而论。

儒家大师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然而,孟子能取得如此的成绩,与他的妈妈给他选择良好的生活环境, 与一些品质好的人接触是不无关系的。为了能让孟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孟母三次迁居,已成为历史上的佳话。

岳飞英勇抗击金兵的入侵,最后被奸臣秦桧杀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这是与他母亲的影响和教育分不开的,也是与当时的传统忠君思想分不开的。小孩子往往不服气,说凭岳飞的本领,当时完全可以逃离虎口。然而, 他从小受到的文化熏陶使他不会那样做。

还有,苏轼,苏辙与其父苏洵同列“唐宋八大家”,王献之与其父王羲之合称“二王”,曹植、曹丕与其父曹操并称“三曹”。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都反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人才成长的熏陶作用。

但同样的,外部环境也可以毁掉一个孩子。说的是关于少年犯罪的事, 本来这孩子是一个学习不错、天真无邪的孩子。然而,由于偶然的机会,他和许多街头小痞子混到了一起,初时交往,他凭自己的阅历,根本还不知道他们是好是坏,只是觉得他们很“哥们”,也挺会玩的。由于无所顾忌,对于他们表现的种种劣迹也不过淡淡一笑。慢慢地,他自己也学会了抽烟、喝酒,而且,他发现他们中有人竟然偷东西,他才欲反抗,却被他们的“义正严辞”击败,于是,也就习惯了。他染上坏习惯后,手头也紧张起来,他的哥们便鼓励他去偷,于是,这样一位好少年便滑入了犯罪的深渊。试想想,

当初他如果不碰上这群小痞子,而是照正常轨道发展下去,他会去偷盗、去犯罪吗?

还有,他爸爸是赌徒,他便从小也对赌钱深感兴趣,对这种不劳而获也心向往之,以至后来“子继父业”,诸如此类的例子同样比比皆是,这都说明了不良环境对人才成长的不利影响。

虽如此,但仍然有那些意志坚定者,能出淤泥而不染。尽管周围一片黑暗,而却能洁身自爱,即使死也在所不惜。

在南宋时期,投降派在南宋朝廷占了优势,他们以皇帝为代表,可以有官做,有财发,可以苟安享乐。可是,陆游对这种种好处却视而不见,他力主南宋政府组织抗战以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统一,结果被当权派排挤。可他在临终之前,还是说“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党员为了工作需要,混进国民党队伍,生活在一片声色犬马之中,国民党热衷的是功名利禄。他们吃、喝、嫖、赌,没有什么事做不出来,然而,我们的党员,在这样的大染缸之中,却没有被染黑, 没有变质,仍能洁身自好,与国民党斗智斗勇,认真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予的任务。

曾经被称为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八连,是不为恶劣的环境所影响、并改造了环境的又一典型例子。当时的上海刚刚解放,在中国历史上历经沧桑,自中国近代以来,许许多多帝国主义国家在上海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丑剧。同时,也培养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可谓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而南京路却是甚之又甚。然而八连的广大官兵们,从进驻南京路的那一刻起,便担负起了整顿环境的光荣任务,不但出淤泥而不染,反而把黑变成了红,也获得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光荣称号。

总之,一个人的成才,环境的影响作用十分重大,对此我们不可忽视。然而,环境总归是通过人自身条件而起作用的,因此,自己要有明确的目标、良好的素质。这样,就更有利于吸取有利环境中的有利因素;面对不利的环境和不利因素,我们也要调整好自己,去勇敢地面对,去克服困难,变不利为有利,排除一切障碍顺利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