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古代非洲的内陆交通和文化交流
非洲的地理条件虽然不利于内陆各地区之间的交通和联系。但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古代,非洲各族人民仍以旺盛的生命活力,克服各种险恶环境的制约,开辟出一条条内陆长途贸易商路。各族之间经由这些内陆贸易网, 进行着相当活跃的联系和交往。这些内陆贸易网主要有撒哈拉商路、西非内陆贸易网以及东南部非洲内地通向沿海的黄金商道。
一、古代撒哈拉商路
早在古典时代(大约公元前 5 世纪到公元 5 世纪),北非地中海沿岸和撒哈拉地区就有交往。希罗多德、普林尼和其他古典作家的著作中有少量记载。在撒哈拉沙漠发现的多处马拉战车的岩画,以及从的黎波里塔尼亚、费赞和霍加尔的考古发掘也证实了这一点。将绘有马拉战车岩画的地方连接起来,可以看到两条穿越撒哈拉的车道。西边一条从北方的菲吉格地区和巴尼山经泽木尔、毛里塔尼亚高原以及瓦拉塔到尼日尔河畔滚达姆附近的通迪亚;位于中撒哈拉的一条从的黎波里经由杰尔马或波利尼亚克堡、加特、阿杰尔高原、霍加尔、提米索到伊福拉斯高原的苏格①。岩画上的马拉战车,其使用年代上限为公元前 17 世纪喜克索人将马拉战车从叙利亚引进埃及,下限
大约是公元前 300 年沙漠以北的利比亚人以骑兵代替战车。已知有两种人使用马拉战车介入了跨越撒哈拉的活动,一是费赞的加拉曼特人,另一是西撒哈拉的法鲁西人。希罗多德的著作中就有加拉曼特人乘四轮马拉战车追捕埃塞俄比亚人(黑人)的记载②。
加拉曼特人居住在费赞地区,首都称加拉马,即杰尔马。他们控制了来自埃及、北部沿海及南方诸通道的接合部,成为古代中撒哈拉贸易的主要中间商。他们跟北方的罗马人或腓尼基人进行贸易。罗马商人只到达杰尔马, 其以南的贸易就由加拉曼特人控制了。所以 R.C.C.劳称他们是撒哈拉贸易的先驱③。
关于古典时代撒哈拉贸易,目前西方史学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那时地中海沿岸与苏丹地区已有繁荣的商业联系。现代学者如巴兹尔·戴维逊①、罗兰·奥利弗、J.D.费奇等均持此说。R·奥利弗和 J.D.费奇认为“至少从公元前 5 世纪开始地中海和黑非洲就有经常的交往②。”B.G.马丁认为古代这种南北贸易对北非沿海人民以及沙漠和苏丹地区的人民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它在北非经济生活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没有这种沙漠的贸易,北非的经济生活“不可能达到高度繁荣乃至奢侈的程度③。”另一种观点认为,
① R.C.C.Law,“ The Garamentes and Trans-Saharan Enterprisein Classi-cal Times”(《古典时代加拉曼特人和穿越撒哈拉的事业》),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Ⅷ(1967),No.2,pp181、182、185;Nehemia Levtzion,“ Ancient Ghana and Mali”(《古代加纳和马里》),London,1975.P.5.
② 希罗多德:《历史》,第 4 卷,第 183。
③ 前引 R.C.C.Law 文,P198。
① Basil Davidsou,“ Africa:History of a Continent”(《非洲:一个大陆的历史》),New York,1972.P.66。
② R.OliverandJ.D.Fage,“ Ashort History of Africa” (《非洲简史》),NewYork,1962,P60.
③ B.G.Martin,“ Kanem, Bornu, and the Fazzan: Noteson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Atrade Route” (《加涅姆、博
现有材料只能证明罗马人和迦太基人跟沙漠及苏丹的交往是少量的和不经常的。R.C.C.劳认为,现有材料证明,“即使不能全部否定加拉曼特人跟苏丹有过贸易,我们也不能断定这种贸易是大量的和重要的。”④J.T.斯旺森对罗马非洲产品来源逐一作了分析之后认为,那时北非使用的黄金、奴隶、象牙等都不是来自撒哈拉以南地区。“唯一可以追溯到罗马非洲自然边界以南的产品是中撒哈拉输出的红宝石”。他认为“目前只有两点可以肯定,即:撒哈拉和罗马非洲之间唯一有意义的是红宝石的贸易,而且甚至这种贸易也是有限的。”但他承认,“虽然这种贸易无论对北非还是西非的经济都是无足轻重的,但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有重要的文化影响。它或许对制铁技术的传播起了作用⑤。”
公元初期,撒哈拉沙漠化更为严重,车道基本被废弃。这时,骆驼开始在北非广泛使用,并传入撒哈拉内地。5 世纪以后,撒哈拉地区已广泛使用骆驼。这对于撒哈拉后来的历史发展起了重大影响。
据 T.F.加勒德研究,撒哈拉西部商路的黄金贸易在阿拉伯人到来之前, 即大约公元前 3 世纪以后就开始了。在此以前,骆驼尚未用作沙漠驮畜;定期的沙漠商路贸易几乎是不存在的。古典著作中也没有关于这个时期北非与苏丹之间黄金贸易的记载。希罗多德的著作中提到在北非海岸之外一个岛上,妇女用涂着沥青的羽毛,从湖的泥里挖掘金砂。①但不能证明这个地点位于沙漠以南。他还提到黄金的“哑贸易”。那是迦太基人跟居住在海拉克列斯柱外的一个叫利比亚的国家进行的②。但他没有提到西非,而海拉克列斯柱和利比亚都在撒哈拉以北。斯特拉波和普林尼的著作中都强调了西班牙金矿的重要性,但未提及非洲是黄金产地。诗人卢肯在公元 60 年明确写道,非洲没有金矿。
到公元 3-4 世纪,骆驼比较广泛地用作沙漠驮畜。公元 296-311 年迦太基铸币厂开始铸造少量金币。公元 325 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签署了以黄金
征税的法令。以后在 4—5 世纪非洲总督多次签署法令规定商人和放债人必须
以黄金缴税,还要以黄金征收土地税。从这些迹象可以推定,可能到 3 世纪
末已存在少量的不定期的撒哈拉黄金贸易。到 5 世纪北非的黄金通货似乎很丰富了。这表明穿越撒哈拉到达北非的金块供应已很经常了。当时北非一年的税收约 1350 盎司黄金,加勒德估计当时撒哈拉黄金贸易的规模大约是每年
一万盎司③。列夫吉翁也认为公元 2—5 世纪之间北部苏丹人种如沃洛夫—塞雷尔人、索宁凯人和桑海人跟穿越撒哈拉的柏柏尔游牧民有了直接交往①。这时,在热带稀树草原和萨赫勒地区已发展起了贸易网络。撒哈拉贸易助长了小集镇的兴起。公元 400 年左右杰内—杰诺发展成了一个市镇。
尔努和费赞:一条商路的政治史述评》),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X(1969),No.I,P.15—16.
④ 前引 R.C.C.LaW 文,P.198.
⑤ JohnT.Swanson,“ The Myth of Trans—Saharan Trade During the Ro-man Era” (《罗马时代撒哈拉贸易的神话》),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ical Stuties,Ⅷ(1975),No.4.p592,600,598 注 116.
①
② 希罗多德:《历史》第四卷,第 195、196 页。
③ Timothy F.Garrard,“ Myth and Metrology :the Early Trans—Saharan Gold Trade”(《早期撒哈拉贸易的神话与计量学》),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Vol.23,(1982)No.4P.448.
① J.F.A.Ajayi and M.Crowdereds.“ History of WestAfrica” (《西非史》),Vol,I(2nded.,)London,1976,P.115.
公元 7 世纪以后,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的崛起,大大推动了撒哈拉贸易的发展。首先,伊斯兰世界(北非、中东)内部及其与欧洲南部的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对经由撒哈拉商路北运的西非黄金的需求日益增长;其次,伊斯兰世界出现对非穆斯林奴隶的大量需求,于是通过撒哈拉商路从沙漠以南, 主要是乍得湖周围及其以北地区掠取大量奴隶;第三,原定居在北非的一些柏柏尔人(如伊巴底人、图阿列格人等)被迫南移至沙漠北缘及沙漠深处的绿洲,并逐渐伊斯兰化。他们一度成为沙漠贸易的主要中间商。桑哈贾人也陆续向沙漠地区和西苏丹渗透。到 9 世纪末,他们控制了撒哈拉西部商路的贸易。再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苏丹居民的生活必需品食盐当时需要从沙漠地区运来。因此,撒哈拉商道贸易北运的主要是苏丹地区出产的黄金、奴隶、象牙等,而南运的是北非或地中海产品,以及沙漠中出产的盐。这些因素促进了撒哈拉商道贸易的繁荣与发展。
8 世纪起阿拉伯人和伊斯兰化的柏柏尔人逐渐发展起新的撒哈拉商道体系。它以沟通南北为主,不久以后又发展起了横贯东西的商路网。
E.W.博维尔将沟通南北的撒哈拉商道归结为四条主干线。最西边一条是从西吉尔马萨到瓦拉塔通向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上游的产金地区;一条从盖达米斯到加特通向艾尔和豪萨地区;一条从的黎波里经费赞到卡瓦尔通向博尔努和乍得湖地区;最东边一条从昔兰尼加经库夫拉到瓦达伊①。
撒哈拉贸易的发展及商路的变迁跟沙漠两端即北非和苏丹地区的政治发展密切相关。由于贸易的发展往往形成一些商品集散地,进而发展为最初的市镇。而控制了这些商埠也就有效地控制了整条商路的贸易。因此,沙漠两端即北非和苏丹地区的国家之间或部落、族群之间常常为争夺对商埠以至对整个商道的控制权而展开争斗。政治安定,特别是地域广阔的统一国家的出现使商路更加安全,贸易繁荣;反之,政治纷争往往导致这个地区贸易及商埠衰落,商路改道。
上述沟通南北的四条主干线中,最东边一条经济价值最小,沿途并未形成重要集镇。西部商路最繁荣,经济价值最大,变化也最多。商路多次改道。所以,西部商路有好几条。
8 世纪末加纳就以“黄金之国”著称于穆斯林世界。这吸引了马格里布商人以盐、棉织品和其他货物来换取苏丹黄金。8 世纪中叶到 11 世纪中叶, 伊巴底人控制了中西部商路的北端。他们广泛分布于从的黎波里塔尼亚的内富萨山区经突尼斯南部的杰里德到阿尔及利亚的塔赫特。西吉尔马萨和塔赫特成为与苏丹贸易的重要中心。10 世纪上半叶他们又在沙漠深处建立了瓦格拉和扎维拉等商埠。直到 11 世纪,从西吉尔马萨到奥达戈斯特的商路是西部撒哈拉贸易的主干线。
从西吉尔马萨、阿赫梅特和摩洛哥其他市镇来的商人会集于沙漠北侧的德拉河,然后向奥达戈斯特进发,再经过阿特拉尔山脉、塔甘特到奥卡尔进入苏丹地区②。奥达戈斯特是这条商路的南部枢纽。第一位访问西苏丹的阿位伯地理学家伊本·豪卡勒说,奥达戈斯特国王跟加纳国王保持着友好关系。西苏丹其他国王依附于奥达戈斯特国王,因为穆斯林地区运来的盐要经过这里才转销到西苏丹其他地区。苏丹地区的食盐主要从沙漠地区运来。在苏丹
① E.W.Bovill,“ The Golden Trade of the Moors”, (《摩尔人的黄金贸易》)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8,P.52.
② N.Levtzion,“ Ancient”PP.143—144.
内地及偏远地区一驮盐的价格常常高达 200—300 第纳尔①。他的著作中还提到两个重要地名:一个是吉亚茹(Ghiyaru,塞内加尔河附近卡伊以南重要的黄金市场;另一个是奥利勒,毛里塔尼亚沿海的盐矿②。因此,他解决了早期撒哈拉西部商道贸易的两种主要商品黄金和盐的来源。建于 757 年的西吉尔马萨是这条商路北部的重要枢纽。马苏迪(?—956 年)说,苏丹黄金是在西吉尔马萨被铸成金币的。10 世纪 20 年代西吉尔马萨的贸易收入占马格里布的法蒂玛国家收入的一半③。10 世纪这条商路达到繁荣的顶点。951(或952)年访问奥达戈斯特的伊本·豪卡勒亲眼看到一位从西吉尔马萨来此定居的商人握有一张价值 4.2 万第纳尔的债款单据④。这样大数的单据在穆斯林世界东部各省闻所未闻。这表现了西吉尔马萨与奥达戈斯特之间贸易繁荣的程度。直到 11 世纪初,巴克里还说,奥达戈斯特输出了世界上最好的黄金和优
质龙涎香⑤。但不久以后,公元 1055 年穆拉比特王朝征服了奥达戈斯特并毁灭了它。一个世纪以后,伊德里西记述奥达戈斯特只是“一个有少量水的沙漠小镇⋯⋯居民数量很少,没有多少贸易。⑥”接着,穆拉比特王朝控制了西吉尔马萨,从而控制了撒哈拉西部商路网的南北两个最重要集结点。在穆拉比特王朝统治下,撒哈拉西部商道贸易再度繁荣。大量西苏丹黄金源源不断地北运。西吉尔马萨是西苏丹黄金进入北非的主要港口。当时的情景阿拉伯旅行家有许多记载。如“满驮的黄金装在骆驼背上运到西吉尔马萨①。”1058 年穆拉比特王朝开始在西吉尔马萨铸造金币② 。以后陆续在摩洛哥的阿赫梅特、非斯、马拉喀什、特雷姆森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科尔多瓦、马拉加和阿尔梅里亚等地铸造金币③。其中,西吉尔马萨铸造了穆拉比特第纳尔的大约60%④。穆拉比特金第纳尔的成色比埃及法蒂玛王朝铸造的金第纳尔低 5%,但前者在整个穆斯林世界仍有很高信誉。因为中世纪的作家和商人都认为苏丹黄金“很纯”、“质地最优良”。如巴克里曾说来自奥达戈斯特的黄金“比
① Nehemialevtzion,“ Ibn Hawqal, The cheque, and Awdaghost”(《伊本·豪卡勒、支票和奥达戈斯特》),Journal of African Hisfory IX,2(1968),PP.229,230—231.
② Nehemialevtzion,“ Ibn Hawqal, The cheque, and Awdaghost”(《伊本·豪卡勒、支票和奥达戈斯特》),Journal of African Hisfory IX,2(1968),PP.229,230—231.
③ N.Levtzion,“ Ancient”PP.140,146,146—147.
④ N.Levtzion,“ Ancient”PP.140,146,146—147.
⑤ N.Levtzion,“ Ancient”PP.140,146,146—147.
⑥ N.Levtzion,“ Ihn—Hawqal”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IX,2 (1968),PP.225-226;N.levtzion,“ Ancient”P.140.
① Ronald A. Messier,“ The Almoravids, West African Goldand the Gold Currency of the Mediterranean Basin”,
(《穆拉比特、西非黄金和地中海金本位货币》)Journal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Orient Vo1.XV111,(1974),PartI.PP.38,36.
② Ronald A. Messier,“ The Almoravids, West African Goldand the Gold Currency of the Mediterranean Basin”,
(《穆拉比特、西非黄金和地中海金本位货币》)Journal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Orient Vo1.XV111,(1974),PartI.PP.38,36.
③ 同上,Rol and Olivere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 (《剑桥非洲史》),Vol.3,P336.
④ Ronald A. Messier,“ The Almoravids, West African Goldand the Gold Currency of the Mediterranean Basin”,
(《穆拉比特、西非黄金和地中海金本位货币》)Journal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Orient Vo1.XV111,(1974),PartI.PP.38,36.
世界任何地方的都更好更纯⑤。因此,穆拉比特王朝在开发西非黄金资源并使这些黄金在王国内部以及在南欧、埃及或许甚至在远东流通起了重要作用。它使撒哈拉黄金贸易达到新的高峰,而王朝本身也靠苏丹黄金而繁荣兴旺。 1145 年穆瓦希德王朝征服西吉尔马萨,进而统治了马格里布。在 12 世
纪,商道一度西移。阿苏吉—阿赫梅特—非斯—特雷姆森的商路曾经取代奥达戈斯特—西吉尔马萨—特雷姆森的商路,成为西部撒哈拉贸易的主干线⑥。
- 世纪初,西苏丹处于政治交替时期,加纳王国衰落,马里王国崛起。西苏丹的政治重心向南移。瓦拉塔取代奥达戈斯特和加纳首都发展成为撒哈拉西部商路的主要南端终点站。同时,由于阿拉伯游牧民侵入德拉河地区而缺乏安全保障,因此,从西吉尔马萨和其他摩洛哥商埠来的商队不再来此集结,而直接进入沙漠地区。而且塔加扎的盐矿也日益重要。因此,13 世纪初商队改走东边从西吉尔马萨经塔加扎到瓦拉塔的商路①。有的学者认为,早在11—12 世纪瓦拉塔已经成为食盐贸易中心了②。这条商路往北,11 世纪特雷姆森取代了塔赫特成为马格里布的重要商埠。特雷姆森由于跟欧洲及西苏丹
(通过西吉尔马萨)的贸易而其商业地位愈益重要。意大利船只经常来到其外港。到 12 世纪中叶,伊德里西称特雷姆森是继非斯和阿赫梅特之后马格里
布第三个最富的市镇。到 13 世纪,阿赫梅特衰落了。而非斯和特雷姆森的统治者为控制西吉尔马萨的贸易进行过多次争夺。当时,商人们对商道贸易的组织已相当完善。著名的例子是,13 世纪中叶,特雷姆森的马卡里家族五兄弟建立了一个大商号,专门经营撒哈拉西部商路的贸易,并获得成功。他们分工细密。其中两兄弟驻在特雷姆森,负责北非的商务,以苏丹运来的货物如皮毛、象牙、柯拉果和黄金换取欧洲产品。两个年轻的弟弟驻在瓦拉塔, 当时沙漠商队到达马里的南端终点站。他们负责将北方运来的货物批发给当地商贾,并收购当地商品北运至特雷姆森。大哥可能是这个商号的总管,驻守西吉尔马萨,在那里搜集北非和苏丹市场的商品价格信息,以便控制发货量。从而可以获取最好的利润。马卡里商号也投资于商路建设,挖掘水井, 为商队提供安全保障等。据说他们的财富简直没法计算①。
- 世纪阿拉伯游牧民占领了摩洛哥与马里之间的广阔地域。他们袭击从西吉尔马萨向瓦拉塔进发的商队,严重干扰了长期建立起来的商道的秩序与安全。于是,商队被迫东移,将图瓦特地区东端的塔曼提特作为其进入沙漠以前的集结地。结果导致沙漠南北两端的商业城镇西吉尔马萨和瓦拉塔的衰落。北方的图瓦特和南方的廷巴克图取而代之。
图瓦特是 14 世纪西部商路的必经之地,地位极为重要。1324 年曼萨·穆萨去麦加朝圣是从瓦拉塔出发,经塔加扎到图瓦特然后东行的。我们至今可以见到的 1339 年绘制的一幅地图上标出了一条从西吉尔马萨经布达(在图瓦特西端)到瓦拉塔和马里的道路;1375 年绘制的地图上标出一条从西吉尔马
⑤ R.A.Messier,“ TheAlmorevids”,P36.
⑥ Michael Brett,“ Ifriqiya AsA Market For Saharan Trade From the 10th to the 12th Centary A.D.” (《伊弗里基亚成为 10—12 世纪撒哈拉贸易的一个市场》),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X,3(1969)P.250.FigI.10—12 世纪主要商道示意图说明。
① N.Levtzion,“ Ancient,”P.148.
② 德·亚·奥耳迭罗格:《十五至十九世纪的西苏丹》,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年,P80。
① N.Levtzion,“ Ancient”,PP.142—143 ;E.W.Bovill,“TheGolden”,P98.
萨经图瓦特和塔加扎到廷巴克图的道路;1413 年绘制的地图标出一条从西吉尔马萨经布达和塔曼提特(分别在图瓦特的西端和东端)到廷巴克图的道路。1455-1456 年卡达莫斯托提到苏丹部分黄金是取自廷巴克图运至图瓦特和突尼斯的②。上述情况不仅说明图瓦特的重要经济地位,而且表明,到 14 世纪后半叶廷巴克图逐渐取代瓦拉塔成为撒哈拉西部商路的主要南端终点站。它跟以前的商埠奥达戈斯特和瓦拉塔不同。以前两个商埠都是内陆集镇。从北方运来的商品到了那里改由驴或人力再向南运。而廷巴克图除了面向北来的沙漠商队之外,在不远处尼日尔河上有一个港口。廷巴克图在 14 世纪后半叶发展成为一个商业中心是跟联结廷巴克图和杰内的尼日尔河道贸易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综上所述,可见撒哈拉西部商路总的趋势是由西向东逐步转移的。这反映了苏丹地区政治经济重心的东移过程。但到 15 世纪从德拉河通向阿德拉尔穿越撒哈拉最西边的一条商路又恢复使用。这跟伊季勒(在里奥德奥罗和古罗堡之间)盐矿日益重要有关。瓦拉塔、提希特和瓦丹都参与了伊季勒盐的贸易。从阿德拉尔主要集镇瓦丹来的商人将伊季勒的盐运到提希特,再由瓦拉塔来的商人接着运到廷巴克图。回程时商人们将部分苏丹黄金运到瓦丹后分别运抵奥兰、非斯、马拉喀什、萨非和马萨等地,然后卖给意大利商人①。15 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到达西非沿海时,在阿尔金建立了一个商站,参与撒哈拉贸易。他们曾试图在瓦丹建立一个中转站,由于沙漠中严酷的条件以及当地人的敌视态度,不久即撤消了。但从此经由这条商路的苏丹黄金不再全部北运马格里布,而将部分黄金运至瓦丹后转向西运至阿尔金,落入葡萄牙人手中。
中撒哈拉两条主要商路,即阿尔及利亚商路和利比亚商路(也称费赞— 博尔努商路)在 8 世纪后期发展起来,9 世纪得以繁荣。伊巴底人组织和主宰了商路北部的贸易。在 12 世纪以前伊弗里基亚是其北非的重要市场②。
利比亚商路从的黎波里经扎维拉到卡瓦尔,主要从乍得湖周围及其以北地区向北非贩运奴隶,直接满足伊弗里基亚和中东市场对非穆斯林奴隶的需求。公元 891 年前,地理学家亚库比第一次记述了这条商路贸易的情况。他说,伊巴底人从撒哈拉以南的黑色“扎加瓦”人中掠取奴隶。这条商路是从撒哈拉以南穆斯林居住的一个集镇库瓦尔(可能是今比尔马绿洲中的卡瓦尔或其附近)到扎维拉(即作为主要北方贩奴市场的费赞的马扎塔镇)。伊本·豪卡勒补充说,贩奴商队继续北行经由的黎波里到的黎波里塔尼亚沿海,交付进口税后进入伊弗里基亚,然后留在当地使用或输往国外①。奴隶在当地主要用于农业、军队和家庭仆役。805 年伊弗里基亚艾米尔在贾拉旺附近要塞建立了一支由 5000 名黑人奴隶组成的军队②。到 10 世纪中叶,地理学家伊策赫
② N.Lovtzion,“ Ancient”,P149.
①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Vol.3.P.450.
② 伊弗里基亚是对东部马格里布的早期阿拉伯称谓。地辖现在突尼斯以及阿尔及利亚之一部。9 世纪立国。
10 世纪成为法蒂玛王朝征服埃及的基地。首都为贾拉旺。1160 年为阿尔摩哈德王朝征服。
① MarkDyer,“ Central Saharan Tradein the Early Islamic Centuries (7th—9thcenturiesA.D.)”《早期伊斯兰世纪(7-9 世纪)的中撒哈拉贸易》),Apaperpresentedat the Trans—saharan Trade Route Con-ference, Tripoli,October1979,P.P.12—14.
② MarkDyer,“ Central Saharan Tradein the Early Islamic Centuries (7th—9thcenturiesA.D.)”《早期伊斯兰世
里说穆斯林世界出售的奴隶大多不是来自努巴、僧祗、哈巴什或包姚,而来自扎维拉以南地区的黑人③。可见,当时这条商路已相当繁忙了。这些黑奴到底来自何处?B.G.马丁认为扎维拉贩奴商是跟“乍得湖周围”、“乍得盆地”、“乍得地区”进行贸易④。而马克·戴尔认为,“更可能 9 世纪末奴隶贸易的受害者是比尔马沙漠以北的艾尔、卡瓦尔、贾多、提贝斯提、博尔库和恩内迪诸地区操撒哈拉语或乍得语的诸族群⑤。”奴隶掠夺可能向南延伸到西边的豪萨地区北部、东边的瓦达伊和达尔富尔。甚至有人认为 8-9 世纪有一条商路一直延伸到尼日利亚的伊格博乌库。但没有充分的证据⑥。
15 世纪摩洛哥南部发展了甘蔗种植园,需要大量奴隶,非斯的富人也购买奴隶用作家庭仆役。于是,大量黑奴从博尔努被运到的黎波里和拜尔盖, 然后转卖到摩洛哥、埃及、土耳其或西西里和意大利。有少量黑奴来自西苏丹⑦。由于博尔努的强盛和桑海帝国的发展,这条的黎波里—费赞—博尔努商路在 16 世纪达到繁荣的顶点。16 世纪末桑海帝国为摩洛哥毁灭,17 世纪博尔努也逐渐衰败,于是商路日趋衰落。1830-1842 年间这条商路关闭了。在19 世纪,联结盖达米斯和卡诺以及昔兰尼加—库夫拉—瓦达伊的两条商路取而代之①。
阿尔及利亚商路从塔赫特出发经瓦格拉南下穿越古拉拉、图瓦特、提迪克勒特绿洲群,绕过干旱的塔奈兹鲁夫特地区东侧到阿德拉尔—伊福拉斯山脉的塔德梅卡镇,最后抵达尼日尔河畔的加奥。②这条商路的沙漠部分由图阿列格人把持。而伊巴底人把持商路北端。据伊巴底人的传说及中世纪编年史的记载,这条商路开辟得很早。图阿列格游牧民很早就来到尼日尔河畔。以他们的骆驼奶、骆驼毛毡、盐和其他撒哈拉产品换取鱼、谷物、肉和苏丹人的手工制品。北部的伊巴底人先以塔赫特为中心,公元 909 年法蒂玛王朝攻占塔赫特后,伊巴底人转移到南方沙漠深处的瓦格拉。在各种著作中均未见这条商路贩运奴隶的记载。从 8 世纪后期,就有伊巴底人沿这条商路把金块运至瓦格拉的记载。另一种输出品是象牙。当时尼日尔河一带有丰富的象牙。在倭马亚王朝统治西班牙时期(756-1031)盛行牙雕工艺品。公元 9 世纪初开辟了从伊弗里基亚经卡利亚里到马赛的海上航路。因此,当时欧洲及马格里布使用的象牙可能是从撒哈拉以南运往北非的,而不是从印度或东非进口的。11 世纪末加纳衰落,随后马里崛起,因此,12 世纪在西苏丹出现不安定的政治局面。于是,部分西非黄金转由这条商路运往北非。到 13 世纪中叶,
纪(7-9 世纪)的中撒哈拉贸易》),Apaperpresentedat the Trans—saharan Trade Route Con-ference, Tripoli,October1979,P.P.12—14.
③ MarkDyer,“ Central Saharan Tradein the Early Islamic Centuries (7th—9thcenturiesA.D.)”《早期伊斯兰世
纪(7-9 世纪)的中撒哈拉贸易》),Apaperpresentedat the Trans—saharan Trade Route Con-ference, Tripoli,October1979,P.P.12—14.
④ B.G.Martin,“ Kanem, Bornu, and the Fazzan:Noteson the Pollitical Histo-ry of a Trade Route” (《加涅姆、博
尔努和费赞:一条商路的政治史简论》),JournalofAfricanHistory,X,I.(1969),PP.16,17,18.
⑤ 前引 M.Dyer,PP.14.18
⑥ 前引 M.Dyer,PP.14.18.
⑦ “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Vol.3.P.447. 拜尔盖现名迈尔季。
① SamuelDecalo,“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Chad,” (《乍得历史辞典》)London,1977,PP.73-74.
② 前引 M.Dyer 文,P.19.
当加奥和塔德梅卡纳入马里帝国版图时,从布雷产金地运出的黄金已超过象牙成为这条商路的主要输出品了。
至少从 9 世纪以前,就开辟了从西苏丹通向埃及的东西商路。阿拉伯地理学家伊本·法基最早记载了这条商路的走向:
“当你越出加纳边境去到埃及,那末先到一个称作考考的黑人国家,再到另一个称作马兰达的国家,后到称作马拉瓦的国家,最后到一个称作马勒萨那地方的埃及绿洲①”。
众所周知,考考即加奥。而马兰达,R.莫尼认为在阿加德兹以南,T.莱维基认为在艾尔地区,马拉瓦即是提贝斯提所在地②。几乎所有学者都认为, 这条商路是从加纳经加奥、艾尔、提贝斯提、库夫拉绿洲到埃及③。曾经访问过埃及西部绿洲的伊本·豪卡勒大约在 967—977 年的记述中提到这条商路。
这条商路经过的利比亚沙漠地段在 9 世纪是跟联结尼罗河—埃及绿洲—费赞
—昔兰尼加的商路共同使用的。但他说由于沙漠风暴和盗匪的袭击,这条商路在大约一个世纪以前被埃及国王废弃了④。当然并不排除这条商路的西段如加纳与加奥之间,或艾尔与库瓦尔之间的商路继续在使用。
从西苏丹到埃及的商路在 13-14 世纪恢复了。欧麦里记载了一条从上埃及经由绿洲—阿拉伯人居住的沙漠—柏柏尔人部落到马里的商路。此说在 16 世纪初得到利奥·阿弗里卡纳斯的确认⑤。埃及与马里贸易的恢复显然受到1324 年曼萨·穆萨去麦加朝觐途中访问开罗的影响。14 世纪是马里经济最繁
荣的时期。其黄金运至埃及、马格里布和欧洲。有资料表明,从 14 世纪起, 埃及跟撒哈拉的贸易发展了其他商路。1353 年伊本·白图泰说位于艾尔的塔凯达的人们正在跟埃及进行贸易。其商队离开塔凯达后到达撒哈拉中的一个十字路口,可能是因阿扎瓦,从那里一条折向西北到图瓦特,另一条折向东北经加特到埃及。同年,伊本·哈勒敦说一个从事埃及和马里之间贸易的由12000 头骆驼组成的大商队正经过塔德梅卡。1455-1456 年卡达莫斯托听说马里部分黄金是取道加奥运到埃及和叙利亚的①。另外,从埃及通向中苏丹地区还有两条商路。一条是向西南越过利比亚沙漠经库夫拉和提贝斯提到博尔古和乍得湖;另一条是向西经加特和艾尔高原到豪萨地区②。
后来又发展起从中苏丹通向东非沿海的商路。最重要的一条是从索科托或卡诺经库卡瓦渡过沙里河经马塞尼亚到阿贝歇,其中最危险的地段是巴吉尔米和瓦代两王国之间有争议的地段。然后从阿贝歇经达尔富尔到青尼罗河上的瓦德迈达尼,从此分道,或顺青尼罗河而下到恩图曼(喀土穆),或向东北到萨瓦金,或向东经厄立特里亚到马萨瓦越过红海最终到沙特阿拉伯的吉达③。
撒哈拉商道贸易促进了沙漠两端,即北非和苏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
① N.Levtzion,“ Ibn—Hawqal”,J.A.H.IX,2(1968)P.231,P.231 注(37).
② N.Levtzion,“ Ibn—Hawqal”,J.A.H.IX,2(1968)P.231,P.231 注(37).
③ 见上注,并见“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 Vol.3,P.260;N.Levtzion,“ An-cient”,P.151;M.Dyer 文 P.29.
④ M.Dyer 文 P,30;“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Vol3.P.260.
⑤ N.Levtzion,“ Ancient”,P.151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Vol,3.P.376.
① N.Levtzion,“ Ancient”,P151—152.
② “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 Vol3.P.238.
③ SamuelDecalo,“ HistoricalDictionaryofChad”,P.74.
交流。西方经济史家普遍认为,西苏丹黄金在中世纪地中海经济生活中起重要作用。西非一些古国如加纳、马里、桑海等的强盛与经济发展,都是因为得益于撒哈拉商道贸易。过境商队的税收是这些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中世纪的西非来说,撒哈拉商道是它跟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长途贸易向西非引进了新的作物,特别是棉花、靛兰、洋葱、烟草等④,也导致北非和苏丹地区先后出现了一系列早期城镇。特别是促进了西非内地城镇手工业的发展,如纺织,制革等。棉花经过纺、织、染最后做成衣服。皮革做成各种制品,用于家庭,装备马和骆驼等。也可以看到苏丹城市文化的发展。一般认为奥达戈斯特是在泰格达乌斯特的旧址上发展起来的。1960 年遗址发掘表明,这个中世纪的居民点是用石料建筑,房子是地中海风格①。伊本·白图泰报道,瓦拉塔人穿着埃及服饰。②在廷巴克图,商人、工匠(主要是纺织工) 和乌里玛③组成一个独立阶层,他们结交外国商人。在廷巴克图,盖达米斯商人建设了最漂亮的社区。④在中世纪苏丹城市中,王宫和清真寺最初是引进地中海的建筑风格,但渐渐地工匠们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建筑材料,创造出了苏丹城市建筑的型式。
撒哈拉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伊斯兰宗教和文化从北非向苏丹地区的传播。每个从事长途贸易的商队都配有专职的伊斯兰神职人员,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每个商队本身就是一个传播伊斯兰文化的载体。因此,商队所到之处,伊斯兰宗教文化也就传播到那里。商业中心往往就是伊斯兰宗教中心。许多西苏丹王国首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王宫所在地,另一部分是商业区,而商业区就是伊斯兰宗教区,建有清真寺。中世纪西苏丹出现了一些著名的伊斯兰宗教和文化中心,如廷巴克图、加奥等。利奥·阿弗里肯纳斯提到,廷巴克图的著名大清真寺是由一位安达卢西亚建筑师设计建造的⑤。西非的伊斯兰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伊斯兰融进了非洲的社会生活,成为非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西非内陆贸易
古代西非内地除了通过撒哈拉商道跟外部世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之外,从很早时候起,就发展起了内陆贸易。撒哈拉和萨赫勒地区的游牧民与苏丹农民之间早就开始了经常的贸易往来。牧民需要农产品,而苏丹农民的生活必需品食盐仰赖于牧民从沙漠地区运来。于是,每年都有游牧部落从沙漠地区或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赶着牲畜聚集到苏丹来,在市场上购买他们所需的农产品,同时把兽皮、盐运来。盐是古代沙漠地区和苏丹地区贸易的主要产品之一。历史上逐渐形成了一些运盐的商道。如:
④ RalphA.Austen,“ AfricanEconomicHistory:Internal Developement and External Dependency”(《非洲经济史: 内部发展与外部依附》)。London,1987.P.46.
① N.Levtzion,“ Ancient”,P145;P.152.
② N.Levtzion,“ Ancient”,P145;P.152.
③ 乌里玛,阿拉伯文 ulama 之音译,原意为“学者”,指穆斯林国家有名望的法学家和神学家,也指由他们组成的机构。
④ “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 Vol.3.P.448.
⑤ N.Levtzion,“ Ancient”,P.201.
(一)伊季勒—阿塔尔—波多尔;伊季勒—提希特—瓦拉塔—巴马科。
(二)陶德尼—阿腊万—廷巴克图—尼亚奋克—杰内;陶德尼—阿腊万
—班巴—布雷姆—加奥—多里。
(三)塔曼腊塞特—因加勒—塔瓦—卡诺。
(四)塞格丁—比尔马—恩吉格米;比尔马—豪萨地区。①
这些盐运到苏丹各商埠后再分散转运到南方各地。西非内地生产的黄金也经由苏丹贸易网再经撒哈拉商道北运。从这个意义上说,西非内陆贸易是撒哈拉商道贸易的延伸。
很长时期,苏丹酋长和商人一直对外国商人保守黄金产地的秘密。不仅苏丹中间商阻止外国人进入产金地,而且,至少在早期,黄金生产者本人也不愿意跟当地商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易,而是以原始的以物易物,双方互不见面的“哑贸易”方式进行交易。早期阿拉伯商人和地理学家把苏丹产金地和从事苏丹长途贸易,特别是黄金贸易的商人统称为“万加腊人”。历史上, 14 世纪伊本·白图泰第一次明确提到“万加腊”。后来,伊德里西又把这个商人集团的名称标为黄金产地①。17 世纪苏丹学者的著作《探索者史》称: “万加腊人和马林凯人是同一祖先,但马林凯人是尚武之辈,而万加腊人是商人②。”V.费尔南德斯在 16 世纪初对万加腊人作了如下的描述:“这些商人属于特定的阶层,称万加腊人;⋯⋯只有这个阶层的成员被准予进入矿区, 因为他们被认为是可靠的。其他人,无论白人或黑人,都不能去到那里③。”
“万加腊”作为西非产金地而言,其实是个不确定的地名。博维尔认为它指四个产金区,即位于塞内加尔河上游与法莱梅河之间的班布克;位于尼日尔河上游及其支流廷基索河交汇处的布雷;沃尔特河上游的洛比以及黄金海岸内地的阿散蒂④。此说为非洲史家普遍认可。大体上说,在加纳时期,黄金主要来自班布克。贝克利说,加纳最好的黄金来自 Ghiyaru 镇⑤。那是班布克金矿区的贸易前哨站,位于塞内加尔河上游右岸,离卡伊不远。11—12 世纪随着加纳王国的衰落,苏丹商人向南,在尼日尔河上游的锡吉里地区开辟了布雷新矿区,13 世纪马里的强盛是跟布雷金矿的开发以及王国对其贸易的控制有关的。布雷金矿的产量大约是班布克的 8 倍⑥。14—15 世纪苏丹商人又开辟了通向南方阿肯森林区金矿的商路。
直到 11 世纪,阿拉伯作家很少知道关于苏丹贸易的实情。这个时期的材料主要根据口头传说和考古发掘。万加腊人把尼日尔河中游的迪亚作为其发祥地①。在若干个世纪内他们不断扩大其商业活动范围。到 14 世纪后半叶他
① 德·亚·奥耳迭罗格:《十五至十九世纪的西苏丹》,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年,第 111—112
页。
① Susan Keech McIntosh,“ Areconsideration of Wangara/ Palolus, Isl and of Gold”, (《再议黄金之岛万家腊》)
Journal of Afican History Vol.22,No,2(1981)P.153-154.
② N.Levtzion,“ Ancient”,P.56;“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 Vol.3,P.375.
③ N.Levtzion,“ Ancient”,P.165.
④ E.W.Bovill,“ The Goden Trade of the Moors”,P.192.
⑤ N.Levtzion,“ Ancient”,P.155.
⑥ N.Levtzion,“ Ancient”,P.156.
① “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Vol.3,P.375.
们活跃于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上游地区②。这个贸易体系的中心是杰内。1977 年考古发掘表明,现在杰内的前身杰内—杰诺建于公元前 3 世纪。研究表明,尼日尔河内地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贸易的发展是杰内—杰诺早期发展的一个因素。另外,发掘出的铁制品,是从三角洲以外通过贸易获得的,可能是贝内杜古土法冶炼的铁到杰内来交换盐③。到公元 5 世纪发展起铜首饰的
交易。当然还有盐。这些都取自撒哈拉。如果到 5 世纪撒哈拉的铜和盐已经达到杰内—杰诺,那末不论数量多少,有理由认为到这时可通航的尼日尔河中段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南北交通中轴④。大约到公元 8-10 世纪杰内—杰诺已发展成人口众多的城市。其人民在 12 世纪初皈依伊斯兰教。大约在 13 世纪末逐渐成为穆斯林曼迪商人的一个重要中心。当时马里王国贸易及政治控制的主干线是尼日尔河中段。杰内位于尼日尔河支流巴尼河上,处于跟南方发展贸易的有利地位,而且可以通过尼日尔河经由廷巴克图和加奥跟撒哈拉商道联接起来。杰内贸易的支柱是撒哈拉盐与西非黄金的交易。撒哈拉的盐由骆驼组成的商队运到廷巴克图。每头骆驼驮两大块板盐。每块重达 90 公
斤。在延巴克图这些板盐用小船经由尼日尔河和巴尼河运到杰内。在那里 90
公斤一块板盐大约值 454 克黄金,相当于廷巴克图价值的两倍。据费尔南德
斯说,以杰内为基地从事这种贸易的商人一年的营业额可达约 3 万先令①。在杰内,这些板盐被分成小块,在旱季开始时由搬运夫运往南方,在旱季结束前他们将金砂运回来。其中部分黄金留在苏丹本地消费,大部分黄金运至廷巴克图再转撒哈拉商道北运。杰内从北方运进的商品除盐之外,尚有黄铜、丝、纺织品和香料等。以杰内为中心的商路也联结热带稀树草原和森林地区, 以热带稀树草原的牲畜和其他产品交换森林地区的产品。林区产品最有价值的是柯拉果。南方运到杰内的还有奴隶,往往用作搬运夫。
14—15 世纪以尼日尔河内地三角洲为中心的西非内陆贸易网向东、西、南扩展。向东发展到豪萨地区;向南伸展到几内亚湾,将阿肯林区所产黄金运往北方,并且开辟了通向象牙海岸柯拉果之乡的商路;向西直达塞内冈比亚沿海。
热那亚和佛罗伦萨从 1252 年起,威尼斯从 1284 年起铸造金币。14 世纪
上半叶北欧国家恢复金本位。结果,欧洲黄金需求量大增,金价上扬,在 1305
—1339 年间达于顶峰。虽然 14 世纪欧洲,特别是匈牙利的黄金生产增长了, 但消费量增长得更快。于是欧洲黄金商人去非洲寻找更多的货源。这促使苏丹商人向南开辟了一条通向阿肯林区的商路。这条商路从杰内通向博博—迪乌拉索(意为迪乌拉人在博博地方的居民点)往南到孔城。从这里向西南是象牙海岸和利比里亚森林地带,是柯拉果之乡,当时尚是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折向东南经现在的崩杜库到贝戈,是阿肯产金区。可能还有一条
② N.Levtzion,“ Ancient”P.166.
③ Roderick J. Mc Intosh and Susan Keech Mc Intosh,“ The Inl and Niger Delta—Before the Empire of Mali : Evidencefrom Jenne—Jeno”(《马里帝国以前的尼日尔河内地三角洲:杰内—杰诺的材料》),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 Vol.22,No.1(1981)P.19;P20.
④ Roderick J. Mc Intosh and Susan Keech Mc Intosh,“ The Inl and Niger Delta—Before the Empire of Mali : Evidencefrom Jenne—Jeno”(《马里帝国以前的尼日尔河内地三角洲:杰内—杰诺的材料》),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 Vol.22,No.1(1981)P.19;P20.
① “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Vol.3,P.488.
从杰内到贝戈的商路是到博博—迪乌拉索后偏向东沿黑沃尔特河南下经布纳的。洛比金矿位于后一条商路上①。贝戈位于森林地区正北,现在加纳的布朗阿哈福地区。它本身位于产金区,又是来自更南方地区的黄金的集散地。贝戈以南通过茂密的森林有一些小道通向几内亚湾沿海。西边一条从贝戈经多玛、阿哈福到沿海的埃尔米纳;第二条经文奇、塔福(后来是库马西)、阿丹西、阿辛到沿海的海岸角附近;东边一条可能开辟稍晚,越过阿夫腊姆平原通过沃尔特狭谷到阿克拉附近②。商人们经由这些林间小道把森林地区的黄金及柯拉果等运到贝戈。
活跃在这条商路上的苏丹商人称迪乌拉人,为万加腊商人在当地的称谓,且两者的词意同为“商人”(Trader)。西非的迪乌拉商人可分为两个集团,一个在象牙海岸东北部,即沿着这条杰内—贝戈商路居住在非穆斯林、非曼迪人中间的商人集团;另一个在几内亚和象牙海岸西北部,居住在马林凯人中的穆斯林商人集团,也称穆斯林马林凯人③。
从杰内到贝戈的商路大约在四个世纪内(即 1400—1800 年)为南方黄金、柯拉果、奴隶等运往北方西苏丹以至北非的产品,特别是纺织品和黄铜制品运向南方提供了主要通道④。随着商业交往的发展,也带来了政治和文化的影响。伊斯兰教向南传播得更远。曼迪商人(即迪乌拉人)和非商人循着商路向南迁移,陆续建立了一些居民点。迪乌拉人建立了博博—迪乌拉索、孔城、布纳以及崩杜库等。16 世纪曼迪人战士从尼日尔河中游沿着迪乌拉人开辟的商路往南到达贝戈地区,然后越过黑沃尔特河,建立了冈加王国,从而把内地中央集权王国的政治模式发展到了几内亚湾沿海地区。
内地商业网也向西发展。塞内冈比亚沿海地区逐渐成为广阔的西苏丹商业网的西部边缘。一条条商路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越过热带稀树草原和北方的萨赫勒西部、东方的尼日尔河中上游、西南方的富塔贾隆高原联结起来。这个商业网也和越过撒哈拉通向北非的商路,向东通向今尼日利亚北部豪萨地区的商路,向南通向几内亚沿海的商路联结起来。
西部地区的长途贸易始于 20 世纪初期,在此以前已存在村与村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长途转运贸易①。最早的商人集团是操萨拉库列语的人②,后自称贾汉凯人(其先祖为索宁凯人)。起源于尼日尔河上的,当时马西纳王国著名的贸易和文化中心贾(或迪亚)。后其祖先迁移到巴奉河上的贾哈巴
(或称迪亚卡巴),建立了他们自己的中心③。以后几世纪在马林凯人中经商,
① Ivor Wilks,“ A Medieval Trade—Route From the Nigerto the Gulf of Guinea” (《中世纪一条从尼日尔河到几内亚湾的商路》),Journal of African History,VolⅢ,No(. 1962)P.338;“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Vol.3,P.490.
② IvorWilks,“ AMedieval”,J.A.H.Vol Ⅲ,No.2(1962),P339.
③ N.Levtzion,“ Ancient”,P.167.
④ IvorWilks.“ AMedieval”,T.A.H.Vol Ⅲ,No.2(1962)P.340.
①
② Donald R.Wright,“ Darbo Jula :The Role of a Mandinka Julaclanin the Long-Distance Trade of the Gambia Riverandits Hinterl and”,(《达尔博·朱拉:一个曼丁哥朱拉氏族在冈比亚河及其内地长途贸易中的作用》), African Ecnomic History,No.3,Spring,1977,P.34,P.36.
③ Philip D.Cuvtin,“ Economic Changein Precolonial Africa :Senegambiain the Eraof the Shave Trade”,(《殖民时期以前的非洲经济变革:奴隶贸易时代的塞内冈比亚》)。The University of risconsin Press,1975,P.67,69; RichardGrayed.,”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Vol.4.1975,P.217.
逐渐放弃了萨拉库列语和自身的习俗,接受了马林凯文化的许多特征,包括语言和生活方式等,但保持了伊斯兰教的信仰。贾汉凯人(Jahanke)意即来自贾哈(贾哈巴)的人(the people of Jaha,Jahaba)④。法语称迪亚坎凯人⑤。
操萨拉库列语的商人早先从事古代加纳的贸易,把持了热带稀树草原北部的商业,公元第二千纪初,他们向南迁移,沿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到达班布克和布雷产金区。他们和马林凯商人也向西扩展其商业网,到达冈比亚河与佛得角之间大西洋沿岸的盐渍区,以后几个世纪,在塞内冈比亚沿海和尼日尔河之间的热带稀树草原地区不断扩展其贸易网。到 15 世纪中叶,塞内冈比亚地区已成为东起豪萨地区、南达今加纳森林边缘的阿肯金矿区的地域广阔的西苏丹贸易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大西洋来的盐和海产品,或许还有从上几内亚经沿海转运来的柯拉果、铁矿石、棉织品和奴隶经冈比亚河与附近地区进行交易。
到 17 世纪,塞内冈比亚及其附近地区存在着至少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商人集团,一是索宁凯商人;另一是贾汉凯人,即马林凯化的索宁凯人; 再一是马林凯人①。他们总称为朱拉人(是马林凯人对商人的称谓②)。
索宁凯商人以加贾加为基地。其贸易网主要在塞内加尔河上游往东,一条经萨赫勒到撒哈拉正南的贾拉(迪亚拉),有时到尼日尔河套地区;另一条转向南到尼日尔河,通常到塞古。在那里和一条沟通南北的商路交叉。这是通向塞内加尔河贸易的转运站③,马林凯商人广泛分布于从冈比亚河口到尼日尔河上游巴马科的东西轴线上,以及西边的热巴河上游、卡谢乌河和卡萨芒斯河一带。至少从 17 世纪中叶起,他们是经营冈比亚河长途贸易的主体④。
豪萨商人是西非贸易体系中的后起之秀。直到 14—15 世纪苏丹的商业网
才扩展到豪萨地区。据《卡诺编年史》记载,直至 15 世纪才由博尔努难民在卡诺建第一个市场⑤。豪萨城邦有着发达的农业经济,畜牧业和手工业也很繁荣,并逐渐发展起了自己的商业体系。豪萨商人除了销售本地生产的农产品、手工制品之外,在南方主要进行柯拉果贸易。柯拉果有两个主要贸易区:西边一个在象牙海岸境内;东边一个在今加纳北部的冈贾地区。前者由迪乌拉人操纵;后者由豪萨商人操纵。从豪萨地区到冈贾有两条主要路线:西面一条经过杰加;南面一条经过扎里亚和博尔古。豪萨人的商队也打入迪乌拉人控制区。例如在孔城,豪萨商人有一个单独的居住区。在阿散蒂人地区的大商埠金坦波城,以及崩杜库都有不少豪萨商人。在最东边的柯拉果贸易中心萨拉加,豪萨商人占优势。从 15 世纪中叶起,豪萨商人的竞争是导致迪乌拉
④ Donald R.Wright,“ DarboJula :TheRole of a Mandinka Julaclanin the Long-Distance Trade of the Gambia Riverandits Hinterland”,(《达尔博·朱拉:一个曼丁哥朱拉氏族在冈比亚河及其内地长途贸易中的作用》), African Ecnomic History,No.3,Spring,1977,P.34,P.36.
⑤ PhilipD.Curtin,“ Economic Change”,P,67.
① P.Curtin,“ Economic Change”,P.69 ;P.72.
② P.Curtin,“ Economic Change”,P.69 ;P.72.
③ P.Curtin,“EconomicChange,”P.74.
④ Donald R.Wright,“ DarboJula”,Afican Economie History,No.3,Spring,1977,P37 ;P.Curtin,“ Economic Change”,P.69.
⑤ “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Vol.3.P.286.
商路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①。在北方,豪萨商人也参与撒哈拉商道的贸易,特别是 16 世纪桑海覆亡,17 世纪博尔努衰落后,沙漠贸易落入豪萨富商之手。豪萨城邦利用撒哈拉商道,与马格里布、埃及、甚至往东经红海同阿拉伯半岛建立直接的贸易关系。到 18 世纪,豪萨商人和手工业制造者建起了西非最繁荣的交易网之一②。
三、东南非的黄金贸易与黄金商道
古代非洲的另一个黄金重要产地是罗得西亚。罗得西亚高原主要有两个产金带:最大的一个从西南部开始穿过高原中央西部到马佐埃河流域北缘呈弧状分布;较小的一个在高原东部。其分属三个地区:一是马尼卡兰省,一是米德兰兹地区(中部省),另一个是北马绍纳兰。从整个高原的考古发掘表明,大约从 9 世纪后这里就同东非沿海,主要是和阿拉伯人发展起了贸易
①。有的学者认为,可能是印度尼西亚商人第一个探索了东非沿海进入罗得西
亚金矿区的河上商路。②公元 10 世纪以后,阿拉伯作家已有关于赞比亚河口
及其附近地区输出黄金的报道。大约在公元 950 年马苏迪在其访问非洲的著作中提到阿拉伯人南下经商直到索法拉。地理学家伊德里西提到黄金,还提到从索法拉铁矿开采出来的铁。大量的铁从东非港口运往印度。大约一个世纪以后,作家伊瓦尔迪说:“这个地方最著名的产品是它的一些土产黄金。③”古代罗得西亚跟东非沿海的黄金贸易对西印度洋的贸易、东非沿海城镇的兴起及以大津巴布韦石头城为中心的王国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最早开采的金矿区可能是高原西南部。那里的豹子山文化遗址④是第一批定居在高原上的绍纳人的遗址。这里通向沿海的商路可能最早是在金矿区以南,沿着林波波河顺流而下。还可以用小船利用萨比河、布济河或赞比西河等可通航的河道。此外,尚有些陆路商道。如从莫塔帕国家绕过东部高原北端到索法拉。⑤然而,利奥帕兹·科佩耶人地区输出黄金最合乎逻辑的商道是向正北或偏向东北越过高原南端,或顺萨比河下游而下,或跨越东部高地, 最后到索法拉港。再有,可向北到赞比西河后经水道入海。在津巴布韦时期这些商道很重要,但在豹子山文化初期向东的商路是至关重要的①。
在今卡里巴水坝下游约 30 哩处的伊贡比伊莱代遗址的发掘,印证了马苏迪关于阿拉伯人来东非进行黄金贸易的说法。这里发掘出的随葬品有:若干金珠和镯子,铜、铁工具和装饰品、玻璃珠,以及各种衣料残片。经同位素碳 14 鉴定为 9 世纪的遗物。看来,伊贡比伊莱代是产金区西部的贸易前哨站。
① “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Vol.3,P.510.
② Ralph A.Austen,“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Internal Development and External Dependency”,London,1987,PP.39—40.
① D.N.Beach,“ The Shona and Zimbabwe900—1850”(《绍纳和津巴布韦,900—1850 年》),London,1980,P.37.
② Rol and Oliver and Gervase Mathew,“ History of East Africa” (《东非史》),Oxford,1963,Vol.Ⅰ.P.110.
③ 参阅 P.E.N.廷德尔:《中非史》,第 38 页。
④ 豹子山遗址在布拉瓦约以西 24 公里处。见 G.莫赫塔尔主编:《非洲通史》第二卷中文版第 530 页。
⑤ 莫塔帕在 16 世纪 40 年代渴望跟索法拉保持直接联系。见 D.N.Beach,“ Theshona”P.34 注(80)。
① D.N.Beach,“ TheShona”,P.40.
这种文化以赞比西河以南的乌伦圭高原为中心。从 18 世纪的贸易模式判断, 这里可能跟赞比西河以北进行象牙和铜的贸易,跟高原西南方进行黄金贸易
②。其中部分黄金和其他商品向东顺赞比西河而下出口,许多商品如玻璃珠、
海贝、印度纺织品等从东海岸输入。赞比西河是最显而易见的渠道。12—13 世纪阿拉伯商人寻找黄金至少已到达太特③。
另外,历史上从高原内地通向沿海有几条商道。最东南一条越过无林草原到达伊尼扬区内湾;沿萨比河下游通向海上的奇洛瓦内和布埃内诸岛;有几条陆上通道往东部高地到蓬圭河或布济河最后到索法拉湾;利用整个赞比西河流域,但最后一段绕过伊尼扬加高原北端然后经水路到索法拉;从赞比西河转陆路折向东北,而不经河口三角洲,直达克利马内。位于内地的绍纳统治者为避免商路上其他统治者的敲诈勒索,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商路④。
一条联结索法拉和南罗得西亚产金地的长途商路部分是由津巴布韦人把持的。津巴布韦国家地处高原南半部,这里并非重要的黄金产区。他们为了有足够的力量控制高原西南部利奥帕兹·科佩耶人产金地与沿海的贸易,大约在 1100 年以后某个时候建立了国家。黄金和象牙从内地运到沿海或许要经过许多中间部落转运。在这条由津巴布韦控制的商路上发现了中国磁器和印度珠子①。津巴布韦国家由于成功地把持了黄金贸易而在 1300—1450 年间发展得很繁荣。统治者过着奢侈的生活,进口的纺织品中有精致的丝绸和锦绣, 运来的部分黄金不再用于输出而是由金匠打制成首饰,甚至运进赞比西河以北统治者用的铁锣。统治者这种奢侈生活一直延续到国家衰亡,可能是 15 世纪后半叶②。
赞比西河以南生产的黄金经由沿海商埠最终运到印度。当时东非沿海有几个从事黄金贸易的商港。按其重要性排列,则首先是莫桑比克的索法拉, 离金矿区最近;其次是坦桑尼亚南部的基尔瓦;然后是北部城镇如肯尼亚的蒙巴萨和马林迪。在东非黄金生产巅峰时期基尔瓦几近垄断了其全部出口。但到 15 世纪,印度商人开始用大船直接到东非沿海贸易。其航行季节不允许他们冒险去肯尼亚以南。于是,蒙巴萨和马林迪开始和基尔瓦就黄金贸易展开了竞争③。直至15 世纪后半叶,索法拉一直是东非沿海黄金贸易的前哨站。但基尔瓦的地位也很重要,它不仅控制了从索法拉通向印度等地的海上航路,而且有一个通向内地的陆上贸易网。罗杰·萨默斯④研究发现一条联结基尔瓦和南罗得西亚东部边境上济瓦人的商道。它似乎在太特越过赞比西河通向彭哈隆加周围产金区。济瓦文化很可能属于 13—14 世纪。而从基尔瓦到尼
亚萨湖的商路在中世纪已使用了。甚至在 14 世纪就存在一条基尔瓦联结西非
② D.N.Beach,“ TheShona”,PP48—49.
③ AndrewRoberts,“ AHistoryofZambia”P.59.
④ D.N.Beach,“ TheShona”P.34.
① Rol and Oliver and Gesvase Mathew,“ History of East Africa”,Vol.I.P.113.
② D.N.Beach,“ Theshona”,P.44.
③ RalphA. Austen,“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 Internal Development and External Dependency”,London,1981,P.59.
④ Roger Summers(and others),“ Inyanga, Prehistoric Settle mentsis South-ern
Rhodesia”,Cambridge,1958,P.263,151.
和马里帝国的横贯大陆的商路①。
阿拉伯商人控制了沿海商埠,甚至沿着赞比西河或其他商路深入内地。这些所谓阿拉伯人,其中只有少数是真正的阿拉伯人,大多数是非洲人或伊斯兰化的混血种的沿海居民。他们定期在集市上与非洲人交换商品后就带着黄金和象牙回到沿海地区。他们也在赞比西河沿岸设有据点。塞纳已发展成为一个集散中心。黄金和象牙由挑夫从各产金地和市场运至塞纳储存起来, 等候船只运往沿海。
西方史学家普遍认为,古代赞比西河以南的黄金生产以及东非沿海的黄金输出量在 15 世纪达到顶峰。葡萄牙人到来后便下降了。但在 1500 年以前
黄金的生产及输出量究竟有多少,无法确知。R.奥立弗认为,根据 1506 年报
道,在和平时期从索法拉和其他港口黄金输出量平均超过 150 万密斯卡尔,
即将近 5000 公斤一年②。伊恩·菲米斯特和 D.N.比奇都估计最高年产量达 150 万盎司一年(46.7 吨)③,这些估计显然是夸大的。1512—1515 年间葡萄牙人平均每年只获得 12500 密斯卡尔黄金④。当然,有许多黄金无疑摆脱了葡萄牙人的控制而经由安戈谢和更北方的其他港口输出了。比奇认为,比较可靠的估计是 16—17 世纪每年输出从 53125 到 25571 盎司⑤。拉尔夫·奥斯汀搜集各种资料列表认为东南非沿海平均每年输出黄金的数量:1100—1450 年为1.5 吨;1500—1600 年为 0.5 吨;1600—1750 年为 0.5—1 吨,以后就急剧下降了①。
葡萄牙人 1505 年 9 月在索法拉登陆,1506 年 5 月夺取了这个城市,取代穆斯林控制了黄金商道的这个重要出口地。当时,远在内陆的莫诺莫塔帕国家通向沿海的商道是顺赞比西河而下到塞纳然后到克利马内,但赞比西河口有一个独立的罗罗国,成为商路上的障碍。于是 16 世纪初莫诺莫塔帕的统治者积极开辟通向索法拉的陆上商路,以便跟葡萄牙人直接交往。而葡萄牙人也确曾一度认为莫诺莫塔帕国家是唯一的黄金产地。葡萄牙人开始只盯着赞比西河以南的产金区,忽视了赞比西河中游以北地区。大约在 1684 年罗兹韦王国将葡萄牙人逐出了罗得西亚高原,回到了赞比西河下游的基地太特和塞纳,随后,罗兹韦把持了赞比西河以南的黄金贸易。葡萄牙人开始向赞比西河北岸寻找新的利益。到 1694 年,从太特出发的商人到达了伦塞姆富瓦河下游、卢安瓜河以西和卡富埃河口,带回象牙、黄金和铜。几年以后,从印度西部葡属殖民地果阿来的商人在卢安瓜河与赞比西河汇流处东侧建立了一个商站宗博,1732 年越过卢安瓜河建立了另一个商站费腊。葡萄牙人通过宗博和费腊的代理商跟罗兹韦王国重开了黄金贸易。但葡萄牙的侵略行径不断遭到当地人的反抗,双方冲突不断。1836 年葡萄牙人不得不将宗博和费腊两个据点都放弃了。而从总的趋势来看,自从 16 世纪葡萄牙人入侵以来,特别
① Rol and Oliver and Gervase Mathew,“ History of East Africa,” Vol.I.P.117.
② R.Oliver,“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Vol.3.P.215. 密斯卡尔为 mithqal 之音译。
③ Ian Phimister,“ Pre—Colonial Goldmining in Southern Zambezaa :are—assessment”,African Scial Research Vol.21.No.l.P.1—31,见 RalphA, Austen,“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P.276 ,表 A3 注①;D.N.Beach,“ The Shona”,P.26.
④ “ Cambridge History of Africa” Vol.3.P.215.
⑤ D.N.Beach,“TheShona”,P.26.
① 见 RalphA,Austen,“ African Economic History”,P.276 表 A3.
是 18 世纪以后,东非沿海的黄金贸易急剧下降了。象牙和奴隶贸易逐渐取代黄金贸易,成为东非沿海贸易的主要内容。